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台儿庄古城景点介绍

台儿庄古城是在山东,不用南下就能感受这样的小桥流水,和江南水乡相比较的话,这里少了一丝柔情,多了一丝韵味,那么到台儿庄古城游玩的话,有哪些景点呢?1、主要景点

景区主要景点有关帝庙景区、西门安澜景区、纤夫村景区、“运河街市”景区、板桥—花门楼景区、水街商市景区、清真寺—九龙口景区、湿地公园等八大景区,分别对应“九水汇川、台城旧志、土村绿荫、庙汪浮玉、柳岸卧虹、古柏望月、运河街市、杰阁凌波”等运河古城八景,规划建设了参将署、泰山行宫、兰陵书院等29个景点,其中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拥有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是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

台儿庄古城景点介绍

2、景点介绍

台城旧志

古城的游览从这处台城旧志开始,古城里不少地方都贴着老照片,之前自己参观时都忽略了,保留下的文史资料,再现曾经台儿庄的模样。

扶风堂

这座扶风堂,以前是万家大院,很典型的晋派建筑,四合院结构,去平遥时看过很多晋派的建筑,外围屋顶多数是半面翘,是为了下雨时,雨水流入自家院子,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台儿庄雨水多,万家大院的屋顶稍稍做了改良。古城里每个景点前都会有这样的介绍牌,讲述了这里的过去。

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

船形街右侧二楼是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不太明白招幌是什么,进馆才明白,原来是广告牌的意思,长见识了。古时候店铺的招牌和幌子分别是店铺和行业的标志,统称招幌。展陈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各式招幌500余件、招徕市声60余种,京杭大运河沿线商业繁荣,特别是台儿庄,当初商贾云集,招幌反应当时的盛况。上来二楼,迎面而来这幅白色招牌是民国时期纺织行业的招牌。再往前是各色市场上的叫卖声,还原过去集市的热闹场景,过去卖东西都要叫卖,都是方言真是一句都听不懂。最后一部分还有国外的照片,看看哈雷机车过去的招牌,已经很大胆用美人图了。这个博物馆听着讲解还挺有意思的,古时候很多人不识字,需要根据店门口挂着的幌子来识别这家店是卖什么的,只有茶馆写着茶字,是文人雅士出入的场所。

兰婷书寓

在闸官署旁兰婷书寓,名字听着以为是书店,没想到这里是青楼。一进门,右边的墙上的挂着名牌,古代的翻牌子,牌子越高在青楼里的地位越高,紫烟就是头牌啦。青楼里有个三寸金莲馆,展示着过去裹脚的恶俗。古时候认为脚裹的越小越美,导致女性足部严重变形,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年老更是凄惨。地上还有三寸脚的大小,和自己比了比,要是我生在古代就肯定嫁不出去了,还好活在现在文明社会。这里之所以有青楼,与运河密不可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量的船只滞留台儿庄,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台儿庄,也使台儿庄的商贸出现大繁荣,特别是大量暂住商人使台儿庄青楼文化应时而生。其实最早青楼是不卖身的,兰婷书寓是过去文人骚客放松身心欣赏才艺的场所。在兰婷书寓的二楼展示青楼发展演变。民国时候的风月画报,虽说当初拍摄技术差,不过这长相只能说每个时代审美还是很不一样的额

丁字街

走到丁字街,这里都是欧式建筑,像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丁字街建于明朝万历末年,清朝咸丰年间重建,建筑大多是民国时期的式样,当时没有名字,因为大衙门街和这里成丁字形取名丁字街,前面是复兴广场。大战之前,这里是台儿庄最为繁荣之地,两旁商铺多达45家,如今这里是酒店餐馆,还有一家邮局。丁字街还有家邮局博物馆,对于明信片收集者怎么能错过。

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也被称为泰山庙。按明代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碧霞宫、观音殿、财神殿等主要建筑,按民国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山门等。台儿庄大战初期,成为争夺的焦点,台儿庄城内外尸体枕藉,血流成河,双方陷入苦战状态。入夜,守城部队配合敢死队袭击日军据点,逐巷逐屋展开肉搏,终将日军逼到城外。战后的泰山行宫,化为一片瓦砾。

景区标识标牌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围绕为游客营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标准制订了许多富于内涵的细则。细则要求:游客公共休息设施要求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对于具体的硬件设施要求很明确,如停车场绿化美观、路面特色突出、水体航道清澈。贝赛标识认为对于景区标识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公共休息设施、景区清洁箱以及景区建筑外观造型均要求地方特色突出。文字是信息传达的另外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信息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作为目前景区标识设计的主题,文字自身就是一种图形符号,具有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和记载言语的功用,也被以为是最根本、最稳定、最具有生命力的设计元素。文字符号是旅游地景区标识标牌符号系统中普遍采用的符号,旅游景区标识是旅游地形象表述和强化群众对旅游地的印象和辨认以及记忆程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5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