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1、课堂的情景 学生上课有时睡觉、玩手机,不能有效将注意力集中听课,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每节课的辛苦讲解其实都是一种劳动成果,试问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人拿什么谈学习?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力不足,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爱学习、不愿意学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是家长根据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或个人的看法来选择专业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这种定势的选择或是家长划定的发展空间铺好的道路,使学生误认为无须自己的努力只要是能顺利拿到毕业证。3、学生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经过三年高中苦读,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大学充满憧憬,刚进入大学校园,对这里一切充满好奇,以为自己上了大学该放松享受生活了,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理能力较差、自控能力也不高。4、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大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场所,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课程、专业设置,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高中阶段学生为了升学已养成了应试教育。不良的学习方法只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学习效率不高导致恶性循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放松大脑同时增长见识,使身心在愉快中成长,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问题根源究竟在哪如何解决问题:(1)时间观念不强,无竞争意识。进入大学之后,脱离了中学时代“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同学在开学前半个学期一直处于迷茫期,对大学里的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只求“六十分万岁”,专业课不挂科,选修课去与不去完全看心情。 (2)生活压力过小,无紧迫思维。上面也提到,进入高校学习,很多同学对中学时代“朝五晚九”的生活学习模式进行了完完全全的摒弃,认为大学就是张扬个性、完全自由、放松自我的平台,毫无紧迫的思维,对时间认知没有清楚的认识,以至于走进“时间误区”。综合上述提到的情况,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也就必须追根溯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当代大学生的他们指明之后的道路,使他们尽早走出盲区和误区。作为老师要深入剖析问题,多走到同学们中间去发现同学们切身需要的是什么,发现他们的兴趣之所在。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存在攀比心理大学生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物质上面。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物质,同时也是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的原因之一。 很多大学生把对物质的追求演变成自己对生活的动力,这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如果大学生一味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从而忽视了精神领域的提高,最终会导致价值观的偏离,进入人生的误区。二、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情绪起伏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认识不够。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四、手机依赖问题在高中的时候可能很多同学的家长都会管控大家使用手机的频率,但是上了大学后,“天高皇帝远”,同学们离开了家长的区域,也就脱离了管控范围。每天都能坚持做的事情就是给手机充电,早上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摸索手机,上课可以不带纸笔,但绝不能不带手机……如果失去了手机,也就失去了安全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本人都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以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6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