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养龙虾怎么调水质?

小龙虾养殖是水产养殖项目的代表性项目,到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人工养殖,而且养殖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比较流行的养殖模式主要包括稻虾田养殖模式,精养塘养殖模式,还有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反季节养殖模式,更有各种各样的混养模式。

养龙虾怎么调水质?

无论是那种养殖模式,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都是影响小龙虾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因此保证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节至关重要。要明白如何调节小龙虾养殖环境中的水质调节的方法和思路,必须首先要清楚适合小龙虾生长的水质标准是什么。

适合人工养殖小龙虾生长繁殖的标准:

养殖水体溶氧量充足,水质清新。养殖水体透明度适中,要有一定的肥力,这样才能够确保养殖水体水藻和浮游动物充足,可以一方面给水体制造充足的溶解氧,同时还可以保持藻相和菌相平衡。同时还要保持水草移栽合理充足,这样可以加大水体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增加小龙虾活动空间。水质的好坏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虾塘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小龙虾的效益。

这里简单介绍几种调节水质的方法

一、定期加注新水

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水体里面的饵料残渣,排泄物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物大量聚集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大量的有害病菌和细菌,寄生虫,进而污染水质。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加注新水是改善水质的好办法。简单经济实惠,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定期持续更换新水,可以稀释水体里面的有毒物质,而且可以给水体补充一定量的溶解氧,有助于改善水质。一般来说,在加注新水的时候,坚持进水可放水同时进行,而且还要坚持缓慢多次的原则,尽量减少加注新水给小龙虾带来的应激反应和应激伤害。加注新水的时间最好是选择晴天的商务时候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温差过大影响小龙虾的正常活动。

二、适当肥水

适当肥水可以给养殖水体提供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可以使水藻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浮游动物以及小龙虾食用,同时养殖水体里面大量的水藻还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良性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循环,并通过水藻的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提高了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三、增氧

无论是稻虾田还是精养塘养殖模式,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给水体增加氧气,除了正常的培育水藻移栽水草等等增氧生物之外。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给养殖水体增加溶解氧,你如特殊的阴雨天气可以铜鼓偶给水体使用增氧片等等药品来给水体在短时间之内增加溶解氧,防止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现象。另外对于专门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来说,还要专门配备增氧机,包括常见的轮叶式增氧机以及专业的微孔增氧设备。增氧机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你如暗器和硫化氢等等。

四、使用生物制剂

很多养殖户朋友对于自己的稻虾田以及塘口经常是几年不清底。这样就会导致底层淤泥过多,导致有机质大量聚集,温度一高,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就会大量繁殖,底层缺氧严重,有机质酸化现象严重,这样很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在这里我建议养殖户最好使用相关的生物菌剂来改底调水,这里我推荐用芽孢杆菌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促进有机质有氧分解,改善水质,然后有利于培育合适的水藻来改良菌相,进而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五、种植水草

水草作为养殖水体的初级“生产力”,通过吸收水体里面的各种氮磷钾元素以及其他有机质的降解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控制养殖水体里面的水草生长繁殖。因为水藻也需要吸收这些物质来实现自身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对于蓝藻的过量繁殖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这里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稻虾田或者塘口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有计划地移栽繁殖。坚持立体化和多样化的管理,我们一般在稻虾田养殖模式里面的组合搭配是伊乐藻为主,搭配水花生水荇草,水葫芦或者浮萍还有野生的水马齿苋。这样可以保证四季都有草,水体上中下都有水草存在,可以用来净化水质,可以诶小龙虾栖息蜕壳提供活动空间。

综上所述:

通过人工干预手段来实现养殖水体的改良和控制,可以为小龙虾的生长繁殖提供一个比较不错的生态环境。对于我们稻虾田养殖模式来说,管理好水质可以尽量让小龙虾快速生长,少生病,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改良小龙虾的生长品质,有利于出大虾出好虾,特别是在如今温度逐渐升高的5月份的来临,水质管理坏尤其显得重要,因此不得不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和重视。

养鱼的水质不好怎么办 调节养鱼水质常见方法

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的基础上,根据池塘及水质周年和季节变化规律,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质进行综合人工调控。

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温低,可利用养殖空闲,对池塘进行整理,包括干塘、冻晒、清淤。养殖过程中氮大部分被脱掉,而碳则被合成为腐殖质而保留,干塘、晒塘时好氧微生物则需要大量的氮,因此,将氮、碳比提高到1∶12~15会大幅度提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晒塘效果,缩短干塘时间。对越冬养殖池塘,在冬季应保持高水位,及时破冰或清除冰上积雪,保持和提高水中溶氧含量。早春及时更换池水,改善养殖水质。同时,早春季节加换新水还可起到施肥的作用,因为在冬季各种生物死亡后,其营养物质释放于水中,使水中营养盐含量增加,通过加水为池水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水中溶氧和饵料生物的数量。春季或秋季放养鱼种时,应配养适量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调节和改善养殖水质。

春季到夏初(3~6月份),水温不断回升,秋季到冬初(9~11月份)水温又不断下降。这两个交替季节,水温在15~25℃或略高的水平上波动,昼夜温差较大,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好,水质处在良性变动中。根据主养对象的不同,进行适当追肥、投饵,可形成良好水色、水质,所以这两个交替季节是一年中养殖动物生长较快的季节,同样也是养殖动物易于传播疾病和敌害生物易于生长的季节,因此,在这两个时期,特别是交叉阶段,经常注入新水,并使用对症药物预防疾病,对调控水质尤为重要。

夏季7~8月间,水温高,经常在30℃左右波动,并且昼夜温差小,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严重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水体上下的水温、溶氧和其他理、化、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池塘生态条件很差,加之通过春季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池塘载荷量增加,池塘中营养盐类积累,此时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质,水色。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阵雨),打破池水静止状态,水体上、下剧烈交换,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养殖动物浮头、严重浮头直至泛塘,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高温季节需人工调控水质。首先,当需要施肥时停止使用有机肥,巧施化肥。第二,经常注入或定期更换新水,并冲动上下水层。第三,用增氧机搅动水层以增氧,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黎明及晴天中午应开启增氧机,防止养殖动物出现浮头或泛塘。第四,在池塘中培植适宜数量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也可遮挡阳光,降低池水温度,利于养殖动物生长。

对于蓝绿色和砖红色水,采取大量换水、搅动水体增氧,必要时,局部用硫酸铜或络合碘等药物杀灭浮游生物,配合加水防泛塘,增施磷肥或微生态菌肥等进行综合调控。

对于淡灰色和黑灰色水,采取增施磷肥的方法调节;对于乳白色水,采用杀虫剂药杀浮游动物和增施化肥的方法进行调节,若施化肥的效果不佳,显示水质中还缺乏其他营养素,则采取施用适量有机肥配合调节。

此外,对于某些养殖模式,由于鱼种放养不合理,如放养鲢鱼、鳙鱼密度过大,对池塘浮游生物的滤食强度较高,尽管施肥,浮游生物仍难以繁殖、生长,故此时应轮捕鲢鱼、鳙鱼,减少其数量。

水质不好得调节方法:

1.曝晒法,主要是针对需要更换新水的鱼缸。现在人们更换新水都是选择的自来水或者是井水,这类水质中有超高的二氧化氯含量,严重刺激着鱼鳃的呼吸,影响鱼儿的成长健康。所以在更换新水之前,都需要将新水暴晒几天,祛除水中的二氧化氯,然后在进行换水。

2.可以在鱼缸中,养殖适量的水草和田螺,是整个鱼缸的生态环境更加完整。水草和田螺都有净化水质的功能,都能较长时间的维护水质。为饲养者省去麻烦,也为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水质环境。

3.在不影响鱼儿生长的前提下,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除青苔素,清除水质中的青苔,还鱼儿一个健康的家。

4.鱼缸中必备的增氧设备,这是提高水中溶氧量的最好方法,也是保证鱼儿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

鱼水质改良方法

加水是调节改良养鱼水质的有效措施,通过加注新水,带进氧气、改善池水溶氧状况。但加水的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下午2—3时,加水量为鱼池正常蓄水量的三分之一。

但在炎夏晴天的傍晚,鱼池却不宜加水,这是因为这时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水层易生产氧差,午后上层水的溶氧饱和,下层水的溶氧光耗不长,加之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氧差值越来越大。

到了傍晚以后,表层水温逐渐下降,池水因上下水层温差缩小因而形成上下层水对流,溶氧量迅下降,鱼类会因缺氧而浮头。

如果在傍晚给鱼池加水,会人为造成上层水温急剧下降,上层水的溶氧大量逸出,加之水流作用,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时间提前,造成池水缺氧,鱼类浮头早,浮头时间较长,易造成泛池死鱼事件发生。

扩展资料:

一、建好池塘,配好设备。选择水源可靠,无洪灾,周围无妨碍物。池塘面积在6-8亩,水深1.8亩,池底要平。鱼种池和成鱼池比例为1:10。须配有水泵、增氧机、网具各一部。

二、科学搭配放养鱼种。一是多种规格一次性放足,分批捕捞中期插放,套养鱼种。方法是:每亩放养鱼种100公斤,要放养多种规格鱼种:

鲢鱼0.3鱼、0.1公斤及每公斤28尾的3种,鳙鱼100克1种,鲂鱼每公斤70-80尾1种,草鱼0.4公斤和每公斤75尾各一种,鲫鱼每公斤120尾,鲤鱼每公斤40尾,罗非鱼每公斤150尾,共10种,前四种与后六种比例为5:5。每亩水面应配1.5平方米的鱼种网箱,每箱300尾。

三、合理投料、施肥。基肥多施,每亩需1000公斤堆肥;追肥勤施,5月份底前完成全年施肥量的60%,泼洒施放,原则是多次少量,水质要求肥、活、爽。5-6月鱼类开始旺食,应大量投草,按照囤塘量,每公斤草食性鱼每天投给1.2公斤。精料一般以喂罗非鱼为主,方法要精细,按鱼体重量的5%投喂。

四、加强鱼病防治。草鱼种放养前每注射0.3—0.5毫升的出血病免疫苗。6月份前开始半个月内,池内以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公斤兑水泼洒。5月和9月以1ppm漂白粉全塘泼洒各一次,7月、8月以0.2ppm敌百虫各遍洒一次。

五、适时捕捞。6月底捕捞第一次,减少池塘的负载量。捕取0.5公斤以上的鲢、鳙鱼和1.5公斤以上的草鱼。一般一个月捕捞一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养鱼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8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