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攀枝花学院的校园环境怎么样

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攀枝花学院。攀大校内绿 树成荫,- -年四季花团锦簇,环境是很美的。各个教学楼外的草坪很适合去拍照。一直被诟病的操场今年也翻修了,下学期应该可以正常使用。

攀枝花学院的校园环境怎么样

学校-共有五个食堂。二食堂是今年新翻修的,环境很好,室外还有一个生活广场,平时白天可以去学习,晚上可以跟朋友一起玩,会放歌,有时候也会有人唱歌。就近还有炸鸡,烧烤供大家选择。疫情期间封校,每天吃的可以不重样,真的有很多好吃的!学校有很多家奶茶店,还有咖啡店。可以在咖啡店内自习,晚上有时候会有乐队唱歌,店内环境很温馨,咖啡也好喝哦。

学校的学习氛围比较好的。周末图书馆人满为患,平时去图书馆学习的同学也很多。静明湖周围经常可以看见有同学在练习口语、背书等。

学校位于市中心,万达就在校门口,攀枝花公园就在旁边。可以很快捷去到各个商场,广场。

攀枝花学院有哪些交通方式

学院实力不足。根据查询教育信息通平台信息显示,攀枝花学院是本科院校,在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攀枝花学院想改名为四川科技大学,改名失败,攀枝花学院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本科院校,是一个市属高校,实力不够,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高校不得使用省域命名,不能以四川命名。

攀枝花学院交通指南:攀枝花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是四川与云南交界处重要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具有对内对外的区位优势,成昆铁路贯通全境,境内还有国道108线,省道214、216、310线,市内的各条公路干线通畅便捷,交通条件正在改善,能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机的机场已在2003年年底通航,西攀高速公路现已开工建设,预计在2007年以前完工。是从成都和昆明到泸沽湖、丽江等地最佳最快捷的旅游通道。便捷的交通使攀枝花成为川西南、滇西北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

攀枝花火车站是攀枝花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和门户。攀枝花位于成昆线上,可直达成都、重庆、昆明、北京等地。

攀枝花市境内水运航道是两江一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总通航里程为368公里。昨天的大山峻林现已建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攀枝花城市公共交通便捷,出租、旅游、长、郊客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出租车收费低廉。公共汽车经营线路50条,运营线路长度4663千米,有14条线路实行无人售票。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在川西南、滇西北布点的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攀枝花市市中区。

学校占地1260亩,校舍面积3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18亿元,馆藏图书83.0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7187万元;教职工917人,专任教师6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210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04人。学校下设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医学系、数理教学部、体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27个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本、专科共50多个专业方向,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等7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总规模1.4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万余人,成教学生3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树立起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经营学校,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并围绕按教育规律育人,按市场规律办学,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学业测评系统,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校20多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近2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较强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学校也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完善。建有70余个基础课实验室、7个专业技术实验室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实习基地。同在攀各大企业联合建设校企共享专业技术实验室7个、实习基地24个,共享实验设备值2600多万元。学校还利用奥地利政府498万欧元贷款,建成16个专业实验室、7个工程训练中心、6个工程技术中心,保证了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91%以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引入教学环节,已建成实验实习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语言教学中心、CAI课件制作中心和20个多媒体教室等完善配套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校园网双向链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网络覆盖校园内学习、办公和生活场所,已完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管理与行政办公自动化。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科研和科技开发快速发展。学校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教改项目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9项,省级教改项目和省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2个,获省、校两级教学成果奖40多项。学校先后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项,地厅级27项,企业合作11项;教师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的科研项目95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100部。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先后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建立了奖、贷、补、助、免五位一体,联动助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各类专项奖学金覆盖所有本专科专业,对各类高分录入新生给予特别奖励,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利保障。

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优秀文明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部门绿化百佳单位、先进园林式学校、卫生先进单位、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9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