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如何选择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条件与方法

如何选择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1.池塘要求 要求池塘规范整洁,进排水系统独立完善。面积控制在10~15亩,平均水深1~1.5米,埂面宽度3~3.5米,池埂坡比1∶3,池底平坦少淤泥。池塘中央开“回”字形沟,沟宽5~10米,沟深0.5米,中央平台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3/5。

2.放养前准备

(1)池塘消毒:11-12月,抽干池水,清除水草及池底过多淤泥,平整塘底,翻塘曝晒 20~30天。蟹种放养前一个月(2月中旬),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使用100~150千克/亩生石灰或13千克/亩漂白粉或0.25千克/亩二氧化氯,溶解后全池泼洒。进水时水位线高于池底20厘米。

(2)种植水草:水草一方面为河蟹提供鲜青饲料,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另一方面在蜕壳时期营造理想的栖息环境,避敌蜕壳。多品种复合型水草能岔开生长期,保持池塘水质清新,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池塘消毒后7~10天种植水草,以伊乐藻为主、黄草为辅。采用穴播的方法,满塘种植,株间距1米、行间距1.5米,种植时用绳呈直线拉好、间隔均匀。伊乐藻最佳种植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初,黄草种植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初,覆盖池底面积60%左右,水位超过水草10厘米为佳。水草生长旺盛期应多次刈割,避免因繁茂而缺氧,高温季节伊乐藻易死亡、腐烂,应及时捞出,避免败坏水质。

(3)生态净化池及暂养区设置:采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外河水引入净化池,在净化池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鲢鱼等构成一套小生态系统,将净化过的水注入养殖池塘,同时为高温季节的换水及加水提供清新水源。暂养区的设置为通过暂养箱对河蟹分级集中暂养。

3.放养蟹苗

试验材料选择“诺亚1号”优质蟹种。蟹种要求规格整齐、个体色泽鲜艳、肢体健全、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体表无附着生物和寄生虫、无病斑、无小规格及早熟个体。

2 月底 3 月初,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水温在3~10℃,天气晴朗放种。蟹种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蟹种800只/亩左右,蟹种规格为55只/千克左右,养成每亩600只大规格商品蟹。

4.螺蛳投喂 为避免螺蛳冬季冻伤或夏天缺氧死亡,选择在清明前投放螺蛳,300 千克/亩,全池均匀投放,以改善水体综合环境。

5.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863”养殖模式采用的是稀放精养的精准投喂方式,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依据“前期精、中间青、后期荤”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进行科学投喂管理。成蟹养殖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类需求为30%~36%、脂肪类需求为4%~6%、糖类需求为25%~30%,除此之外,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类物质也是河蟹生长所必须,饲料中需依据不同生长时期均衡营养。

(2)饲料种类:植物性饲料主要是玉米、豆饼、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以鲜活小杂鱼、冰鲜鱼、螺蛳等。配合饲料为颗粒饲料,添加了维生素、微量元素、蜕皮素、大蒜素等免疫增强剂,不仅促进河蟹蜕壳生长,并且营养全面,利用率高,对水质影响小,防止病害的发生。

(3)投喂方法:每日早晚投料各一次,早上7-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晚上为2/3,第二天早晨检查摄食情况。投料量比例依据季节、水温、河蟹摄食情况调整,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

3-4月,水温升至15℃以上后开始投食,开口饲料为颗粒性饲料,逐渐添加动物性饵料,投饵量为蟹重的2%~4%。5-6月动物性饲料比例逐渐上升至50%。6-9月河蟹活动量增大,饲料量占据总饲料投喂量的70%左右,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入,避免打斗造成的蜕壳不遂或软壳蟹。7-8月高温季节适当投喂粗饲料,防止河蟹性早熟,投饵量为蟹重的5%。9月育肥期动物性饵料占饲料投入的70%~90%,加10%~30%颗粒饲料。9-10月以后改投玉米和大豆,每周辅以1~2次动物性饲料,以提高河蟹肥满度和口感。

(4)水质调控

①水体管理:养殖过程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透明度30~40厘米。放养初期,水深0.5 米,4-6 月水深 0.6~0.8 米,7-8 月水深1.2米,随水温上升逐步加水,每次加5厘米。高温季节深水与覆盖水草可保证池底水温低,避免河蟹因高温性早熟。

水位控制原则:春浅、夏满,秋适中。夏季,每周换水一次,每次5厘米,边排边灌。秋季,每两周换水一次,每次更新全池水的1/5。

②底部增氧:采用微孔增氧设备在池塘底部进行增氧,在阴雨天前的晴朗天气开启增氧设备,依据实施情况傍晚至次日凌晨增氧8~12小时/天。

③水质检测:采用水质快速检测盒和测氧仪,每周检测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量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水、换水、调水等措施,同时每天做好异常值监测。保证 pH 控制在6.5~9.0,氨氮含量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④肥水:水质前期要偏肥,后期要偏瘦。定期肥水,施15千克/亩磷肥,促进水草生长和调肥水质。

⑤水质调节: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泼洒益生菌。每次消毒后2周使用,7-8月缩短使用时间为5天。定期调节,按投喂饲料量0.5%~1%加入饲料。

养殖生鱼想要达到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很重要,黑鱼养殖模式是怎么样的?

黄鳝网箱高效养殖关键模式

1.网箱设置?

网箱材料为聚乙烯网片,敞口型,为500厘米x400厘米x?100—120厘米规格的长方形网箱。每个网箱用4根竹桩固定在水体中,水下深度为50—70厘米,排列成“一”字形,间距50厘米,行距150—200?厘米。新制的网箱在使用前要用石灰水浸泡2—3天消毒。

2.放养前的准备

鳝种放养前半个月,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用10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等药物化浆对水体进行消毒,彻底杀灭有害生物。网箱应在放养前一个星期下塘,这样可使网衣上形成由丝状藻组成的生物膜,避免鳝种人箱后擦伤皮肤,同时也可以使网布上不利黄鳝生长的有害化学物质提前释放。

网箱养鳝,移植到网箱内的水草以水花生为主,水花生经洗净后,放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后人箱,以防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水草移植的覆盖面一般占网箱水面的70%-80%,这样既可净化水质、提供黄鳝栖息场所,又能遮挡强烈的日光。每个20平方米的网箱,用网布在其内搭好1-2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约1平方米。

3.鳝种投放?

放鳝种应在每年的?4—5月和7月下旬-8月,这两个时段放养的鳝种要比6—7月放养的成活率高。放养鳝种的规格一般为每尾重25—?50克,同一网箱放养的鳝种规格大小基本一致。一般鳝种分为两个等级,即每尾重50克以下的为—个等级,每尾重50克以上的为另—个等级。5月份之前可放养规格相对小一些的鳝种;7月下旬以后放养的鳝种规格应大一些,一般每尾重在50克以上。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公斤。

深1一1.5米周围种一些水植物(浮莲、水花生之类)然后清塘消毒,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用工具翻动淤泥充分消毒。最后将鱼苗用3%的食盐水洗浴5一10分钟。然后根据数量建造一个大小适宜的水池,一般水池深度在2米左右为宜。池子建好后,在底部放入一些淤泥,周围用防逃网围起来,然后在淤泥中撒入一些生石灰即可。若有条件的话,可在里面种几株浮莲。

饲料选择:黑鱼饲料选用正规单位生产的粉状饲料,其粗蛋白含量为45%、粗纤维3%,原料为鱼粉、骨粉、大豆粕、面粉、维生素及矿物质预混料等,辅以蚌肉、小鱼等鲜活饵料。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然后就是鱼塘的设计情况,光线,通风,排水换水情况,还有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碱性,这个要经常监测,稍不慎就要了黑鱼的命,那就损失惨重了,排水口的设计要防止在排水时黑鱼不会一同排走。首先一定要选规格优质的鱼种,大概在10-15厘米左右长,也可以顺带养些其他的鱼,这个看你鱼塘的大小,根据鱼塘的大小来计算。鱼种在投放池塘时一定要消毒,可以用淡盐水清洗育苗10分钟。

再就是当它们长到十厘米左右的时候每亩地可以放到四到五千条左右,如果是二十到二十五左右的鱼苗的话最多可以放一千五百条,合理有效的支配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黑鱼的质量和品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