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河津寺在哪里
神木河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河津寺又名佛禅寺,约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坐落于河道中央一块巨石之上,与神木镇黄石头地村隔河相望。寺院坐北朝南,原有三进十八间殿宇,以及殿后十八余间禅堂客舍。寺中主祀儒释道三教祖师,配祀关圣帝君、眼光菩萨、二郎神杨戬等。山门正对乐楼,两旁石狮护守。门内古柏一株,高丈余,树冠浑圆,主干挺拔,如天神之锤。明清两代,河津寺多次补葺,香火旺盛。
上世纪二十年代,尚有僧人二十多位,佛事涉及四十八坛,百里方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传统庙会,乡民云集、客商盈野,敬神、娱乐、贸易盛况空前。后经战争和文革-,僧众逃散,庙舍尽毁。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宗教政策和文物保护政策感召下,乡民自发恢复文物,重修了正殿和部分廊房。
河津寺所踞之石,三面临水,一百着陆,成半岛形。临水石壁虽不甚高,但陡不可攀。北端壁上嵌有一枚硕大铁环,民间传统及神人所遗。说是大禹治水之时,在神木城北山砍了一个壑口,把浊轮川之水引入窟野河,这个壑口就是石壑子。不料砍下的石块,被水三冲两冲冲到了窟野河口沙峁头,堵塞河道,导致水患频发。而石壑子一开,坏了神木的风水,这里从此灾荒不断,地瘠民贫。大禹得知后十分后悔,便命手下大力神,必须在一夜之间将河口之石拉到神木城北,堵住石壑子。大力神在巨石上安排铁环、乘夜拉石北上,一路备受艰难。黎明前,好不容易到了黄石头地,此时村里已有人早起营生。大力神问一村妇:“此地离神木城尚有多远,天亮前可到否?”村妇说:“到不了啦,还有四十多里呢。”一问一答口气没接好,大力神登时没了劲,就把巨石撂在了河当心。此后,窟野河口通畅了,水患减少了,而数千年后,神木地方风水轮回,渐渐富裕起来。神奇之石建神灵之庙,可谓得其所哉!
河津寺原址在上游郭家塔村河西石崖上,俗称岩崖寺。明万历间,由下游石窑村富户张存武倾一生积蓄移到今址。张存武为人清廉,施工中不沾庙上一文之利,连饮水都是自带的。庙建成不久,张即去世。为表纪念,人们在寺内为之设立功德主牌位,让他与诸神共享香火。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黄石头地村
乘车线路:神木县城内乘开往沙_镇或贺加川镇的班车,中途在黄石头地下车即到。
杨家将的故乡在哪个省
杨家将的故乡在陕西省。
杨家将的故乡是杨家城,杨家城位于现在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
杨家城的文化遗留无不显示着边塞特色。截至目前,从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马具、酒具,以及雷石之类的文物,件件都显示着边塞的号角声。此外,古州城四望的烽火台交织在秦、明长城的遗址上绵延而去,同样引人怀古。还有边墙口上的互市遗迹,至今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感慨的民族交往故事,让人回味无穷。最让人倾服的是范仲淹当年来麟州留下的诗文《留题麟州》、《麟州秋词》(调寄渔家傲)两首传世佳作,字里行间渗透着浓郁的边塞风情。
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杨家将被困在的二郎山,就是今天的陈家谷。而且这次被围困的杨家将领导正是杨家将的创始人,杨老令公杨业。为什么那么能打的杨叶以及他所带领的杨家将会被敌人围困在陈家谷呢?
这都是主将潘美造的孽,也就是说他背叛了杨业,本来两人早就商议好,在陈家谷这个地方,潘美埋伏好伏兵,由杨业带领杨家将深入敌军前线,当做诱敌先锋,把契丹人给引到陈家谷来。然后把敌军一举歼灭。
但是,关键的时候,当杨业真把契丹人引到陈家谷时,潘美却当了逃兵,他带着自己的部队逃之夭夭了。潘美为什么会逃走?杨业有没有战死在这里?大家继续看我跟大家说一下当时契丹和大宋具体的情况。
宋朝的劲敌,一直都是北方强大的契丹,契丹人建立的国家也就是辽国。因为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原出了一个叫石敬瑭的儿皇帝,他把中原在北方的门户燕云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东北部)让给了契丹人。这就导致了,中原汉人的国家,经常会遭受到来自契丹人骚扰。
赵匡胤建立大宋之后,只统一了南方地区,北方还没来得及去打,他就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当了皇帝。赵光义开始继续统一北方,先是把北汉给打败,纳入到了大宋的版图上。北汉的将领杨家将也投降了大宋,成了大宋的军队。赵光义统一北汉之后,开始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这时候就避免不了和契丹人打仗。
赵光义带领部下御驾亲征,开始到燕云十六州的北京一带和契丹人打仗。他亲自率兵去打契丹打了两次,结果两次都战败了。第二次去的时候,更是差点连性命都丢在契丹的国土上。要不是杨业把他从死人堆里拉出来,他就真的阵亡了。
此战之后,他再也不敢到战场上亲自督战了,到了第三次打契丹的时候,他就派了东西两路大军一起进攻契丹所在的燕云十六州。结果东路军的将领进军速度有点快,而且粮食没有跟上,所以他们被契丹人打败了,军队死伤无数。
东路军的溃败,给西路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西路军的将领就是潘美,西路军的主将就要杨家将。当时赵光义给他们的任务是,把已经占领地牌上的汉人全部给带回到大宋的地盘上来。
东路军溃败之前,西路军的杨家将的仗,打的还是顺风顺水的,而且占领了不少契丹人的地盘。可是,东路军一溃败,原来攻打东路军的契丹人,开始支援西路军对抗潘美的军队来了。这就大大的增加了西路军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潘美召开会议,让大家商议如何来对付契丹。杨业就告诉潘美,我带领杨家将,诱敌深入,你带大军埋伏在陈家谷,我把他们引来,打个伏击战,一举歼灭契丹人。
结果杨业带领杨家将刚走,潘美就得到杨业杨家将损失惨重的消息,他们以为杨家将会全军覆没。为了不至于自己再打败仗,索性潘美就带领部队撤走了。
结果杨业带领的杨家将,经过殊死拼搏,剩下几十人,还是把契丹的军队带到了陈家谷。可是陈家谷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有。杨业知道自己被坑了,所以,无奈他只有和契丹人决战到死了,最后,杨家将全部战死,杨业被俘虏,在被俘虏后,杨业绝食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是杨业撞死在墓碑之上。反正陈家谷之战是要了杨业的命。
宋朝杨家将家乡在哪?
1、杨家将家乡在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2、杨家将成员简介
2.1令公令婆
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这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
老太君佘赛花,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杨继业之妻。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这佘赛花每临阵前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金刀令婆佘太君”。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其夫及七子二孙(二孙指杨宗英和杨宗勉)皆为国捐躯。
2.2七郎八虎
晚清时,评书中称作七郎八虎:
大郎杨泰,字延平,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因其与宋王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赵匡胤其弟,宋时第二位皇帝)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二郎杨永,字延定,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
三郎杨勋,字延光,善使一杆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入泥而死。
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八贤王的御妹郡主柴美容;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七郎杨希,字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在黑松林除掉。
八郎杨顺,字延顺,善使一杆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绣英;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王令公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老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老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
2.3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查得共22人,包括佘赛花、大郎之妻花解语、周云镜、二郎之妻耿金花、邹兰秀、三郎之妻董月娥、四郎之妻孟金榜、铁镜公主、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柴郡主、王兰英、七郎之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八郎之妻蔡绣英、耶律银娥、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烧火丫头杨排风、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穆桂英之女杨金花。
杨家将的故里在哪儿?
有两个杨家将故里。
陕西省神木县城北15公里处麟州城---杨家城。因杨业父亲杨信做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家眷由山西迁到麟州,而杨业在此长大。
山西代县。在代县东北20公里的鹿蹄涧村有杨家将祠堂,又称杨忠武祠。在代县东40里的东留属村边有一座黑色圆石砌成的古墓--杨七郎墓。在枣林镇盆窑村东有杨六郎驻军营地。在峨口镇木角村有杨门女将穆桂英储备粮草和武器的洞库---穆桂英洞,在代县城北20公里的东陉雁门关上有杨六郎祠。在古雁门关北口西坡有六郎城。
陕西省店塔杨家故里是谁
杨家将保卫国家英勇作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杨家城(即麟州故城),位于神木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的店塔镇杨家城村。从神木县城出发,顺着窟野河东岸一路向北不远的山头上,有一座早已废弃的城池,这里便是杨家将的故里——杨家城。关于杨家将与这座城池的故事,在这里代代流传。杨家城文化遗存丰富,已82岁高龄的老人杨文岩,是古麟州杨氏杨弘荣(杨业同宗父亲杨弘信弟)第47代孙,也是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杨家城已达30
杨家将的祖籍在哪里
杨家将的祖籍在北宋麟州新秦,即今陕北神木。麟州杨氏一族来自弘农杨氏,是东汉“关西夫子”杨震子杨奉后裔,为杨奉后代中越公房分支新昌房。
新昌房一系在唐时几代为官,杨业先祖杨於陵、杨嗣复官至极品,声望极高。其祖先杨太清曾游居河朔(黄河以北地区)。唐后期杨业先辈迁居麟州,到杨业之父杨弘信时,已为“麟州土豪”。
扩展资料
麟州地处边塞,为古形胜地,从唐历五代到宋时一直处于战乱中心,是西北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唐与吐蕃、宋与辽、西夏在这里反复争夺。境内汉羌混居,以战射为俗,民风骠悍,尚武任侠。而杨氏世以武力雄其一方。
杨业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少倜傥任侠”,以射猎为事,所获比同辈尝倍,对同伴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如用鹰犬逐稚兔耳”。杨业少年英雄,武艺高强,被时任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看重,将他带到太原,此时杨业刚满二十岁。
刘崇建北汉后,将他收为义孙,赐名刘继业,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辽人图掠边,命业屯代州以备,后升建雄军(治所在代州)节度使。
开宝二年(969),宋攻北汉,契丹来援,杨业曾劝刘继元:“契丹贪利弃信,他日必破吾国,今救兵骄而无备,愿袭取之,获马数万,因籍河东之地以归中国,使晋人免于涂炭”。
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发兵亲征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杨业仍据城苦战,直至刘继元招业,才“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归”。
宋太宗很喜欢,抚慰甚厚,复姓杨,只名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杨业归宋后一直战斗在抗辽前线,在雁门关一带构筑寨堡,多次击败辽军,后在雍熙北伐时,因受主将监军陷害,孤军奋战,壮烈殉国,赢得千古英名。宋太宗追悼敕文赞其“诚坚金石,气激风云”。
百度百科-杨家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