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围虾淡水养殖技术
基围虾淡水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址、池塘建设、放苗与养殖管理等。
选址应选择地势略高、土壤稍粘的地块,方便排水与增氧,避免问洪涝地区。池塘最佳为圆形或半圆形,方便管理操作。池塘大小视养殖密度而定,一般0.1-0.5公顷为宜。池底应施加约15厘米厚的黏土,复土15-20cm,防止泄漏。池边修建30-50cm高的围堤,周边种植绿化树木,遮蔽、防风,造成良好的养殖环境。
水质是成功养殖的关键,要选择地下水或河水,避免municipal污水,pH6.5-8.5,硬度100-300mg/L,NH3≤0.1mg/L,NO2≤0.1mg/L石灰等中和酸性的物质,PLL提高水位的缓冲能力与水体稳定性。
基围虾放苗密度一般在每立方米3-8尾之间。第一次投喂以后3-5天开始,2-3次/日,以鱼粉、豆粕为主,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控制在1:1-2之间。每次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5%。水温26-30°C最适宜基围虾生长,pH、溶解氧要定期监测,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基围虾的名称由来
“基”就是基堤、堤坝,“围”就是围起来。中国华南地区有些人会在河流入海口用石头围起堤坝,早期是为了防御海水侵袭田地,后来发现,有些虾苗会在涨潮时进入堤内,出不去了,慢慢长大。这样不出海就能捞到虾。于是,广东渔民就把这种堤坝发展成石头围起来的池塘,用来养虾,基围里的虾,都叫基围虾。
基围虾的虾苗来自涨潮带来的野生虾苗,期间不用投喂,自有红树林滩涂的各种小生物供虾捕食。人只用隔半个月开闸放掉污水,等涨潮带进新鲜海水即可。这种养虾方式几乎零成本,而且虾肉口感基本等同于野生虾,一时大受欢迎。1980年代,香港的基围虾售价甚至接近石斑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