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牛蛙价格不菲,为什么农民不愿意养殖呢?

近几年农村养殖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随着部分野味实现了人工养殖,弥补了市场空缺,更是让养殖业发展的更加火热。像笔者家乡这边,就有不少农户放弃了种植,搞起了特种养殖,如梅花鹿、孔雀等。野生动物实现人工养殖,不仅能对这些野生动物起到很好的保护动物,也能让人们食用起来更加的安全。

牛蛙价格不菲,为什么农民不愿意养殖呢?

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种叫做“石蛙”的保护动物,由于其肉质十分鲜美,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一直以来被人们大量捕捉,造成其数量急剧下降,不得不保护起来,所以在近几年也成功的将其实现了人工养殖,市场上也只允许出售养殖的。

石蛙价值高,在市场上常年能卖到百元一斤,再加上它的养殖起步晚,具有很高的利润空间,但奇怪的是,很多农民却不敢养,这是咋回事呢?

石蛙学名棘胸蛙,在民间也俗称为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等,是一种十分喜欢生活在溪流水或是山泉水流经的岩石缝中,和其他蛙类相比,石蛙对于水质的要求是十分的高了,这就决定了养殖石蛙的难度十分的大。因此石蛙不能像牛蛙、虎纹蛙那样随意养殖,必须选择在山区人少、环境好、有山泉水且冬暖夏凉的环境里养殖。

水源问题解决之后,接下来就要投入不菲的成本来建立养殖池,养殖池对于石蛙养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若是没做好的话,那么基本上是不用考虑养殖石蛙了。

蛙类生长阶段基本差不多,所以根据石蛙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要建立蝌蚪养殖池,幼蛙喂养池、成年蛙喂养池以及越冬池等。同时还要在这些养殖池中种植一些菖蒲、香蒲等之类的水草,将其环境打造成仿生态环境,使得石蛙能够更好的适应。

至于食物,那就非常广了,野生的石蛙主要以各种小昆虫以及小型水生物为食,如蚊蝇、蚯蚓、马陆、蜗牛、螺蚬、虾等,不过人工养殖的话,则主要以黄粉虫为食。因为石蛙不吃死物,为食其他活体昆虫成本又太高,而黄粉虫易养殖、生长快。

除了前期投资比较大之外,养殖石蛙还有一点让很多农民担心,那就是石蛙的养殖周期太长。不知道大家对牛蛙养殖是否了解,牛蛙从配对到长成成蛙,一般需要5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的牛蛙就有半斤重了,这个重量下的牛蛙就可以出栏了。

而石蛙的话,从配对到到成蛙,平均时间是3年,并且石蛙个头不大,一般成年了也才长2两,如此长的生长周期,对于很多农民朋友来说,是十分有压力的。

可以想象一下,牛蛙价格虽然比石蛙便宜,但是一年就可以出栏售卖,甚至一年能出2次,而石蛙一投资养殖就是3年,且这3年只出钱没进钱,若是最后卖得好的话还好说,卖不好那就是血亏。

另外,根据养殖户的资料显示,石蛙一亩养殖场的种苗费用大概在8万元,再加上养殖池的建立,各种养殖证件的办理,数十万的成本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这就使得很多农民想养又不敢养,感叹称这是土豪才能养得起的项目。总得来说,养殖有风险,尤其是今年的野味风波,使得石蛙的养殖风险更是成倍的增加,所以入市需谨慎。

田鸡和牛蛙的区别是什么?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池的构造:面积以10?15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以水泥结构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浅,食台固定于一处,池周围设防逃网或防逃墙,池中央可设置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产卵区,产卵区约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厘米。

2、种蛙来源与培育:选择体重在0.5千克以上,年龄2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作种,雌雄比例为1:1,每平方米放养1对,4?5天后开始摄食。已驯食的种蛙,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3?6%,临产前投喂一些蚯蚓、蝇蛆、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没驯食的种蛙投喂动物性饵料,日投饲率为5?6%,最高可达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两次投喂。同时用黑光灯引诱昆虫,增加补充饵料。培育期间,应看天气的变化;不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有适当的阳光照射,尤其是产卵季节。

3、产卵孵化技术:牛蛙产孵期在5?9月份,产卵可分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两种,雌蛙催产剂量为牛蛙或青蛙脑垂体4个+HCG600单位+LRH?A250微克/斤,雄蛙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温20?30℃时,一般经40小时,开始抱对产卵,产卵后20?30分钟即可轻轻捞出卵块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较好,面积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水深20厘米,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池上方要遮盖好,防止水温骤变。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温25?32℃、气温20?32℃时,经两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养殖技术

1、蝌蝌池的构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可大可小,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几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以保持30?60厘米水深为宜,大池深可在1米左右,蛙场应建成规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以便分批容纳不同时期的蝌蚪。内池应有进出水设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面10厘米处置一饵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体供变态后的幼蛙休息。

2、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孵出后留在原池内饲养1个月左右。脱膜后3天开始投饵,每天2次,每次每万尾蝌蚪一个蛋黄,第5天后投喂一个半蛋黄,加少量豆浆。随着蝌蚪的长大,池水逐渐加至30?40厘米,饵料改为鱼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饲率5%,10天后增加到10%,15天增加到15?18%,3?4天换水一次,经一个月饲养,蝌蚪可达4?5厘米长。此时将蝌蚪转入已消毒、培肥的较大面积的土池,每平方米70?100尾,池内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倾斜度,淤泥少。每天投喂2次,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施肥。经40?50天的培育,蝌蚪个体可达50克,开始变态成幼蛙。

三、幼蛙的养殖技术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湿、温暖、背风向阳、人为干扰少的地方建池较好,面积不宜过大,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驯食幼蛙的,以小池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70厘米,池周围要用1米高的纱窗布围住以防蛙外逃及敌害入侵,池内只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四周用木条作成框,中间用纱窗布绷紧。

2、变态幼蛙的收集:蝌蚪长出后腿后,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继续投饵,前腿长出后不再摄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时将幼蛙捞出放入幼池或驯化池,每平方米100?500只,池内水深10?20厘米。

3、幼蛙的人工驯食技术:

(1)前期培育:刚变态的幼蛙体质较弱,须经7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体强壮,有一定的营养积累后再驯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为最好,每100只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

(2)食性驯化:以长条形的小杂鱼或蛆作引诱物质,由少到多掺和加死饵或颗粒饵料,直至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饲料。也可直接用颗粒饲料驯食,此时应降低水位至浅水区刚浸入水中,而深水区幼蛙后腿不着底,将颗粒饲料撒在浅水处,幼蛙的活动使颗粒随水而动,引诱幼蛙摄食。驯食一段时间后,可将大个体幼蛙带动未驯食的幼蛙摄食,这样可缩短驯化时间。

4、幼蛙的饲养管理

(1)将驯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开,分稀,每平方米100只左右。

(2)有条件的地方,幼蛙可转入室内饲养。

(3)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最高不超过35℃,最低不低于20℃(冬眠除外)。高温季节,室外适当遮阴,室内保持通风。冬季,室外幼蛙池要盖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层稻草,经常加注一些井水,保持水温在10℃以上。

(4)定时投饵:适温期间,每天2?3次,日投饲率3?5%,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也可间或投喂一些新鲜的饵料。

(5)室内养殖,每天换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质不能过肥,经常加注新水。

(6)注意观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工作。

四、成蛙的养殖技术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严格,面积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应保持1米左右,池的周围最好不设置可供蛙用力跳跃的陆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20厘米高的纱窗布。池内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养技术:室外的鱼池、洼池、稻田、藕塘等面积较大,蛙较分散,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饵料台,按精养方式投饵。同时用黑光灯诱虫,为没有在饵料台摄食的牛蛙补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10?30只左右,视饵料条件决定。

3、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一样,体重1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50只,可一直放养到商品规格,若体重不足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在22?28℃条件下,每天投饵2?3次,日投饲率为3%(新鲜饵料为10%)。体重约在200?250克左右时,可补投一些新鲜饵料以补充维生素。

4、牛蛙的加温养殖:引进热源,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摄食生长。热源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锅炉加温、电加温等,无毒害的热源可直接作为饲养用水,有毒害的热源可处理后利用或通过管道间接加热池水。加温养殖一般在低温季节养殖,唯有注意加温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

五、牛蛙的病害与防治

1、腐皮病:一般危害10?50克的幼蛙,7?9月流行,症状表现为:头部两眼之间表皮破烂、发白,形如撞伤。之后背部发现有小白点,再几天皮肤溃烂,甚至露出肌肉和骨头,腹部及四肢关节先后发红,随后局部溃烂,终至死亡。可用链霉素浸泡病蛙15?20分钟,2?3次即可达到显著疗效,用20ppm高锰酸钾浸泡病蛙15分钟可抑制病情。

2、红腿病:患病蛙后腿无力、发抖,大腿腹面与前肢之间皮肤充血发红,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5日死亡。定期进行池塘消毒可预防此病,用3%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可治愈

田鸡是青蛙的俗称,由于养殖周期短,成本低而很受养殖户欢迎。今天,小编就和朋友们聊聊田鸡和牛蛙的区别是什么,以及田鸡养殖的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快来看看吧。

一、田鸡和牛蛙的区别

1.外形区别

田鸡的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缘,鼓膜略大于第三指吸盘,距眼较近,没有犁骨齿。

牛蛙的皮肤非常光滑,没有背侧褶,吻部宽圆,雌性牛蛙的鼓膜约与眼等大,雄性牛蛙的则明显大于眼。

2.生长环境不同

田鸡一般生活在海拔900m以下的稻田、沟渠、池塘、水库、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

而牛蛙一般栖息在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里面,这些湖泊中有水生植物和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

牛蛙就藏在浅水区里面,它们一般会在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里面繁殖。

二、养殖田鸡必备的五大条件

1.蛙池

蛙池四周一定要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可以在住所附近建蛙池,这样方便进行管理。

蛙池两端一定要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再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

蛙池里面四周一定要栽上水草和小灌木,这样方便成蛙栖息。

2.养殖场地

最好选择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干净、地势略高的场地养殖,同时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3.适宜温度

田鸡生长适温为20-30°c左右,温度降到10°c以下时摄食与活动就会渐渐减弱,降到5°c以下时开始冬眠。

4.适宜光照

青蛙一般昼伏夜出,比较害怕阳光直射,但喜欢弱光,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都有促进作用。

5.水质的选择

蛙池的水域一定要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是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成蛙、幼蛙虽然使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有良好作用,水质ph在7-8为宜,一般盐度不能高于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