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总体来说不能算是“零风险”,骑行途中可能会遭遇哪些危险?
自身原因带来的危险
1、自锁不是很熟练:使用自锁还未熟练,遭遇突发情况时解锁不及或忘记解锁,导致失去平衡而摔车,并可能因此蹭撞侧方汽车或被后面驶来的汽车追撞或碾压。
避免方法:在家中多进行上锁和解锁练习,让解锁成为自然习惯。上路后,每当经过路口、拥挤和路况不良的路段都要形成习惯提前减速,然后解锁。一般情况是先解右锁,方便向右侧倾斜着地,如遇复杂情况,则建议双脚同时解锁。
2、精神不集中:譬如边骑车边想事、听音乐、随意回头张望等,和未及发现的路障或突然切入的汽车相撞。
避免方法:除非在没有任何汽车等重大威胁的地方,你才可以稍微放松一点。生命安全比欣赏风景和享受音乐都重要得多!无论是佩戴耳机还是外放音响,我们都不太推荐,因为陶醉于音乐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佩戴耳机更是要不得,因为耳机会阻隔如汽车喇叭和行人呼叫等危险警示音,让你步入险境。车把就是你的方向盘,无论何时都要紧握,并集中精神注视前方路况。
3、超车、占道骑行:贴近超车、弯道超车、越过分道线骑行、在城市道路或不明路况下飙车和抱侥幸心理勉强通行,因避让不及突然出现的汽车而相撞。
避免方法:超车应该在保证对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并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弯道绝对不能超车,无论对方是汽车还是自行车。各行其道。特别在盘山公路上。绝不能在弯道上越过对面车道。对情况不明的陌生路段,要注意观察,并缓慢谨慎地通过。遇到急弯和急下坡路段,即使熟悉路况,也不可速度太快,以免路上意外出现的沙石、油污和障碍物而导致失控。
4、经观察变线、转向或急刹,导致后面的汽车反应不及而造成碰撞。
避免方法:骑行过程中,除注意对前方路况的观察外,还要用余光留意两侧。不要出现毫无预告的急刹车。准备转向的时候,应快速回头观望,判断是否安全,并对后车做出手势提示, 在确认安全后才转向。
5、单手握把或撒把骑行,失去平衡或遇到突发情况,来不及重新握把和刹车,导致碰撞事故发生。
避免方法:无论雨天或暴晒,都不应撑伞骑行—即使把伞安装在车把的固定支架上也是一样。撑开的伞风阻大,容易造成自行车摇摆不定, 同时也会阻碍骑行者的视线,所以,非常危险。单手提物骑行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双手撒把,当你在比赛中冲刺夺冠或者在一望无车的高原上时,撒把欢呼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要把这种做法搬到日常骑行中,那会给你和你身边的人埋下安全隐患。
6、路口不观察、不减速,直接突然快速通过,让汽车躲避不及,造成碰撞事故。
避免方法:遇到交叉路口,首先要减速,然后观察来往车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通过。若有车辆,让车辆清楚地看到你的位置。
在交叉路口停车观察,是应该养成的良好安全习惯。
环境因素带来的危险
1、道路施工、车流湍急、载重汽车行经颠簸的路面都会造成大量的噪音,令人心烦意乱,容易影响骑行者的判断或因受惊吓而导致失误和鲁莽行为。
避免方法:准确判断自己的精神状态,做到适时下道休息,避免在路面过于繁忙的时段骑行。
2、大雾、大雨或是夜晚路况光线不佳、视线不清、距离感变弱,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
避免方法:尽量避免夜骑,如须夜骑,必须设置主动光源(如:车头灯和会闪烁的尾灯、头盔灯)及被动光源(如车上的反光板和身上的反光衣等)。但灯光不宜使用过高的闪烁频次和照射角度,以免影响汽车司机的视线。
▲雾雨天气,能见度低,打开车灯和穿上鲜艳的骑行服能让汽车更容易看到你并作出避让。
▲晚上视线不佳,骑行灯具和反光衣是安全骑行的必要保障。
说到摩旅,不管是为了挑战自我,还是为了梦想中的诗和远方,国内的很多摩友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完成一场进藏的旅途,所以进藏摩旅也被摩友们称为圆梦西藏。
为什么选择西藏呢?因为那里有着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而且也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进藏前需要准备好进藏的一些物品,不然跑起来可不是那么的顺心了,根据前辈们进藏的经验来看,需要准备以下一些物品。
1、既然是骑摩托进藏,那么就必须要准备一些易损的配件:车灯、火花塞、油门踏板、离合拉线等。
2、证件也要准备齐全:驾驶证、身份证、保险。最好要穿一套质量好些的骑行服,反光衣、防摔手套、头盔等都要戴着。
3、骑行的途中当然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碰碰,消肿止痛的药、止血的药物、感冒药等都要带一些,如果有高原反应的,也要带一些防高反的药物。
4、出发前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带一些保暖御寒的衣服。内衣袜子要带速干的。雨衣雨鞋必须要带的,下雨天被淋湿了可是很麻烦的,特别是在西藏这种地方,会加速身体热量的流失,非常容易得感冒,而且得了感冒就很难痊愈。
进藏的路上能选择高速就走高速吧,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找队伍一起行动,能互相有个照应。提前做好后面的计划,每天按照自己设定的计划去跑,这样就不会觉得很累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