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车往返西藏需要多少钱费用明细清单
今天小编要来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个从成都到西藏的来往开车的费用了,这条线路,一定有很多自驾爱好者喜欢,明天就是十一假期,大家如果有这样的计划,不清楚费用的可以借鉴一下小编的整理。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从成都开往西藏的来往自驾费用到底多少,都有哪些费用吧!
基本信息总里程数、行程时间
1、从成都到拉萨,走318国道川藏南线的里程是2300公里,用时8天;
2、后从拉萨到西宁,走109国道青藏线的里程是1900公里左右,用时5天。
3、最后从西宁回到成都,走213国道的里程是1200公里左右,用时3天。
川进青出示意图
该线路的总体行程:从成都走318国道川藏线到拉萨,然后从青藏线出来,最后由西宁走213国道回成都。也就是传统的“川进青出“线路。
该行程总里程数大约为5500公里,大约需要用时16天。
详细费用一、固定费用:油费、过路费、景区门票费
1、油费:汽车排量不同,其油耗也会不同。藏区的油价要比内地贵20%,到了波密地带更是高达9块多。这里将小轿车和越野车的油耗统一算作平均1元一公里,5500公里共5500元油费。
2、过路费:成都到拉萨要经过成雅高速、雅康高速,需105元过路费;拉萨到西宁走109国道青藏需过路费295元;西宁到成都走213国道需要437的过路费;总过路费不到900元。
3、景区门票费:全程泸定桥10元,金沙江大拐弯30,米堆冰川50,纳木错湖120,布达拉宫200,大昭寺50,总计不到500元。
综上所述,固定费用约为5500+900+500=7000元(约)。
二、不固定费用:餐费、住宿费
1、餐费:318川藏线作为国内旅游胜地,有世界第一高峰撑腰,又物资匮乏,所以其消费要比内地贵不少,一碗牛肉面在318川藏线上的价格一般要20。我们按正常旅游的平均餐费标准算,100一天。
2、住宿费:318川藏线沿途住宿费用比内地同等级酒店要高,如果住青旅是50~100一个床位,如果住酒店是200~500一间房。国庆期间,川藏线酒店的价格在400~800。我们按正常旅游的平均住宿费计算,300元一天。
16天下来,餐费+住宿的不固定费用大概在400×16=6400元左右。
实际上,去西藏拉萨旅游,特别是在6~10月的旺季,平均每天人均400的食宿费真的不高。如果实在要省,每天100块也可以搞定:30块钱吃饭,70块钱住青旅。
之所以318川藏线的食宿费叫做“不固定费用”,就是考虑到大家的消费水平不同、旅游开销波动大。总体来说,不住青旅,也不住五星酒店,大家的日人均食宿费在400左右。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5000的车辆维修预备金。不管是否会花费,有备无患。你必须明白自己行驶的是一条通往世界最高峰的公路,所以需要秣马厉兵,做好周全准备。
其实大家对318川藏线旅游贵、不如去国外的想法是错的。
318川藏线确实比去国外旅游贵,但大家要明白以下常识:只有西藏才拥有世界第一高峰,也只有西藏才被称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也只有西藏才有那些前往朝拜大昭寺的坚定人群。
这一切,都是国外的风景所不能媲美的。很多外国人,非常想去西藏拉萨旅游,有的是钱,可就是没有大陆身份证,过不了边防站。
大体算下来,总费用如下:固定费用7000(油费、过路费、景区门票费)+不固定费用6400(餐费、住宿费)+维修预备金5000=18000。
按一般消费水准算,就算没有花掉车辆维修预备金,总花费也要13000;
如果异常节约,食宿每天100,车子又没出问题,这一圈下来费用也在8000左右。
总之,根据大家自驾游的历年数据,一辆车从成都去西藏跑一圈,川进青出,总花费都在15000~20000左右。如若一辆车刚好坐满,人均消费会低一些,也最划算。
1、川藏线上的加油问题:318川藏线不缺加油站,不缺92号、95号汽油,更不缺柴油(运输物资的大货车贼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用油量紧张,有时候加油站会出现没油的情况,尽量有油就加。
2、川藏线上的证件问题:318川藏线的检查及其严格,无论是过检查站、边防站需要3证齐全,连加油都要出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其中身份证和驾驶证必须一致。
如果只是以上传统的川进青出线路,不需要边防张;如果要去冈仁波齐、珠峰大本营,则必须准备边防证。
3、川藏线的路况问题:318川藏线的烂路整体集中在巴塘到芒康、海通沟一带,最为艰险的路段是觉巴山。这几段道路需要谨慎驾驶。
除此之外,318川藏线地形崎岖,路陡弯急,一定要慢行。没有山路驾驶经验的城里司机,最好不要踏上318川藏线旅途。
好了,大家明白了,一定要带足了钱财,尽量多一些,以防不备之需,还有就是自驾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安全,这里有着一些不是很平坦的道路,最后祝大家旅行愉快!
川藏线自驾游多少钱?
一、自驾 1、油费:川藏线2300公里,车型不同,油费不同,统一按1元/公里计算,总计油费2300元。 2、过路费:川藏线仅成雅、雅康高速收费,剩余318国道全程免费,总费用100元。 3、食宿费:川藏线地理位置偏远,物资匮乏,因此物价较高。 平均每天餐费100,住宿150,总计250一天。 川藏线自驾需10天时间,总费用2500元。 4、景区门票:稻城亚丁350元,海螺沟160元,米堆冰川50元,布达拉宫200元,总计600元。 自驾总费用:油费2300+过路费100+食宿费2500+景区门票600=5500元。 如果有同行伙伴一起,大家还可以平摊旅途中的油费、过路费等,可以更加便宜。
川藏线上的公路旅行是许多游客喜欢和热衷的公路旅行路线。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奋进,开拓自己的天空,在这里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自驾成本分析。
1、车辆准备
检查制动器、燃油喷嘴、离合器、水箱、机油等。旅行前彻底检查。
冬天开车带防滑链。
带上常规修理工具,千斤顶,小型轮胎充气设备,应急灯,警示牌等。
在高海拔地区,汽车的水箱很容易沸腾,发生“沸腾”。开始检查冷却系统,不要使用含酒精的防冻液。不要在“沸腾”后立即打开水箱盖,停在未知安全处,关火一小时左右。冷却后,带上一大瓶备用水。如果冷却液不足,可以暂时放在上面,等有修车的时候再详细检查。
2、药品
感冒发烧药,跌打损伤药,防晒,胃肠药(这个很关键,一路都是川菜,胃病概率极高)。
如果害怕高反射,可以在出发前一周吃红景天(效果未知,可能有安慰作用),带四瓶简易氧气,在高反射的情况下可以用于急救。
3、证件
如果想去珠峰大本营或者阿里,要提前拿到边防证。如果打算去珠峰和阿里,也要提前办边防证。(如果是新疆户籍,去墨脱需要边防证)。
千万不要丢身份证,会全程查,没身份证不让。
银行卡,一般有3000元现金,路上大的地方可以提取,小的地方只能用邮政或者农行的卡。
PS:买个防水包,把身份证钱包等重要物品封好,避免进水。
4、保险
说到买保险,有些人会觉得不吉利,但我觉得在现代社会,一份保险能在意外真的来临时,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亚太旅游保险在中国。
这款保险的特点是可以保障高海拔、高风险的骑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只保障远离所居住城市的行程。如果你在你生活的城市,不要买这个。
一般去西藏,海南岛,青海湖等。建议选择此款,不适用于港澳台。
价格:140/45天
意外伤害:20万元
医疗赔偿:3万元
个人责任:8万元
医疗及返还:10万元
世界亚洲旅游保险。
这种保险的特点是还可以承保高风险骑行。与之前相比,这款保险保费较高,但保额也较大。比较适合风险相对较高的活动,比如山地车、越野等风险系数较高的活动。
价格:5/天
死亡伤残保障:10万元
医疗赔偿:1万元
紧急医疗运送和遣返:5万元
遗体归还:1万元
顾名思义,这款适合国外旅行。除了基本险,还提供航班延误、信用卡被盗等风险保障。
港澳台、东南亚骑行比较适合这个。
价格:95/10天
死亡伤残保障:20万元
医疗赔偿:5万元
每日住院津贴:100英镑/天
5、沿途风景、花费的费用
油费:以及车手和车辆的磨合情况。如果以2.5L排量的车为例,预计油费在5000-6000元。
通行费:收费站主要位于四川境内,包括雅安53元、飞仙关10元、蛟箕坪10元、二郎山30元。
住宿:藏区有几十家过夜的青年旅社,还有200-300多家的旅馆。大部分一般酒店的住宿价格在120-150元/间不等,旺季进藏的话价格略贵。
餐饮:沿途有很多川菜馆。因为仓储和地域问题,用餐费用比城里贵,但也不算太贵。建议用餐费用最好以100元/天/人计算。
景点门票:沿途有免费景点,也有买票的景点。你根据t来
6、景点门票价格
泸定桥索道,10元/人;海螺沟,门票90元/人,观光票60元/人(双程),观光索道150元/人(双程);米堆冰川,门票50元/人,骑行100元/人;金沙1湾,180元/人;
莱古冰川,30元/人;柏树王,20元/人;公四,10元/人,丹巴家住藏寨,50元/人;葛厝,观光车旺季门票220元/人(旺季:4.1-11.14),观光车淡季门票170元/人(淡季:11.15-3.31);道崖顶,150元/人,120元,观光车/人,电瓶车80元/人,景区马飞500元/人(往返);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90元/人;巴松措,门票120元/人,观光车50元/人,墨脱,160元/人;阳湖,120元/人;布达拉宫,200元/人;罗布林卡,60元/人;
大昭寺,85元/人;色拉寺,50元/人;甘丹寺,40元/人;哲蚌寺,50元/人;扎伦布寺,85元/人;纳木错,120元/人;
古王国遗址,50元/人;九寨沟,旺季220元/人,观光票90元内(4月1日-11月15日),淡季80元/人,观光票80元内(11月16日-3月31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