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河边的居民如何获得盐
古代人获得食盐的三种方法
1官府买卖。官府将卖盐的权力收归中央,百姓自然是通过官家的渠道来获取。
管仲的"官山海",虽然在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不会使民众感到压力和不满,但是实际上仅盐课一项带来的利润就远远大于直接征税。
2做着私盐生意,一方面,盐的利润巨大令人心动;另一方面,家乡父老实在是穷的买不起盐,偷偷贩一点也算是为乡亲造福。
3没有多余经济能力的贫苦老百姓该会跟着动物去寻找天然的盐。
食盐在古代只有贵族才吃得起,那百姓烧菜用什么代替?
贺龙三把菜刀斩盐局闹革命
过去,桑植芭茅溪设了个盐税局,有十二个兵,十二条毛瑟枪。盐税官见三抽一取盐税,交不出就扣人卡货。贺龙做盐生意时也被他们敲诈勒索。
1916年3月,贺龙(又叫贺文常、贺云卿)召集贺勋臣、贺占卿、韦寿云、韦寿卿、谷绩廷(贺龙的大姐夫)、王占标、王金门、王云洲、屈云成、吊疤二佬(小名)、李月芝、陈新之、陈玉清、李大爷、邹玉卿、孙湘廷、侯春之、彭栋庭、田子云、阮凤吾等21个人准备起事。大家忙着扯腰带、扎包头、打裹腿。事情传出去,有个老年人说:“你们这些伢儿,硬是要惹天祸!”贺龙想了想说:“到屋门口搞不安静,我们到樵子湾朱老爷家里去。”朱老爷名叫朱德成,是一个光棍,在樵子湾开伙铺。于是,大家背些米和肉来到他那里去煮饭吃,边吃边商量,大家要举个“提统子的”(领头的)人。大家你推我推定不下来,贺龙就说:“没人干,我干!你们怕砍脑壳,怕烧屋,我不怕!”他最小,才二十岁,年轻气盛,大家一致拥护他。
贺龙和大家一起研究了作战步骤,先派韦寿卿、侯春之上前当探子,其余的人就准备好“家伙”。贺龙、贺勋臣、韦敬斋各拿一把菜刀,韦寿云和屈云成拿单刀,其余的人身上别“小签子”(匕首),还把油纸伞外面缠上布,放在桐油里一裹,准备晚上做“照红”的火把。大家连夜从樵子湾赶到芭茅溪去,一百多里,四更天就赶到了。走到离盐局两里路的小河边,听两个“探子”回来说,盐局里的兵有的吃鸦片,有的嫖女人去了,剩下的五、六个都睡死哒。当下,贺龙带三个人打门,王占标带四个人跟上去冲,韦寿云和贺勋臣、陈新之、孙湘廷负责打火把,贺占卿等九个人搞包围,守外边。盐局是两层楼的木房,大门用杠子顶得死死的,屋里没有一点响动。贺龙和韦敬斋、周玉卿、屈云成四个学了“打”(武功)的人一个“肩撞”冲开大门,由于用力过猛,连人带门板倒在地上。我们点燃火把一齐冲进去,警察队姜队长被惊醒了,从耳门里用齐眉棍扫过来,韦敬斋手快,扭住棍子一个“顺手牵羊”,贺龙菜刀一挥,就把姜队长放翻哒。韦寿云等人又打开了右边的房门,四个人冲进去,把盐局的李局长从床脚下拖出来,阮凤吾、田子云很快把屋里的八支毛瑟枪搂了。贺龙问李局长还有四条枪在哪里,李局长早吓得像筛糠,忙用手往楼上指。楼上的敌人已被惊醒,正抽楼梯,抄起小椅子守在楼梯口。
当时的毛瑟枪灌子弹不方便,只能塞一粒打一枪,上面人吓得手忙脚乱,武器也用不好了。我们人顶人往上冲,开头两人被敌人用小椅子打伤,贺龙一步跨上王占标的肩头,敌人一小椅子砸下来,贺龙身子一低,顺手用刀一拨,椅子被弹出老远,再反手一刀,砍断了敌兵一条腿。接着两手一撑纵上楼,砍死了那个胆子大一点的顽固分子。后面马上又顶上去两个人,楼上的三个敌兵一见,吓得赶快交了枪,四支火把把院子照得通红。天也快亮了,村上的老百姓以为盐局起了火,都围过来看,贺龙命令李局长把帐本、公事(文件)全部交出来,抬到院子里一把火烧了,又打开两柜小铜壳子散发给老百姓。
天亮了,山垭上挂了一轮红红的太阳,大家背起枪,拥着贺龙,一路走一路唱,撤出芭茅溪,回到洪家关。洪家关的乡亲放起鞭炮迎接勇士们。有几个身上缠满了菩萨头上的红布,背起枪耀武扬威走进大街。原先怕事的老人都翘起大拇指:“贺文常伢子有胆子,有本事。”没过多久,这支队伍在洪家关举起“讨袁护国”的旗号,贺龙当了民军总指挥。以后,贺龙三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就在全国流传开了。
古代只是食盐很贵,老百姓还没有到吃不上盐的地步。
中国古代的朝廷有四大税收,农业税、人头税、贸易税和盐税。
农业税就是交租,人头税不能收太高,不然老百姓受不了,很多朝代压根没有人头税。
贸易税(包括对外关税)主要针对商人,同老百姓没关系。
那么,盐税就是国家重要的收入。
这是因为任何老百姓都要吃盐,不吃盐人的身体受不了,会出现四肢无力、虚脱甚至死亡。
而食盐本身其实成本有限,被国家垄断以后其实成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乾隆十八年,满清盐税就高达700多万两。这个数字很高了,要知道当时关税才500万两。农业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也不过3000万两。
到清朝灭亡之前,随着人口提高到4亿,加上需要偿还列强巨额赔款,盐税已经高达4900万两。
盐税很高,也就意味着食盐不会便宜。
满清时代政府往往不经营食盐生意,而是交给盐商负责。
所以,越接近沿海的食盐产地,盐就越便宜。
一般来说,沿海的食盐1斤在10个铜钱左右,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便宜的时候也就几个铜钱而已。
这是沿海的价格,如果是内地就要加上运输费用,价格会高得多。
很多人认为,1斤十几个铜钱似乎没什么了不起。
你要知道,一个人想要保持身体基本健康,一年要吃5斤盐。
那么,即便是沿海低廉的价格,一个人每年要花费50个铜钱,一家五口人来算,就是250个铜钱。
康熙年间米价最低的时候,2文钱可以买到一升米,也就是1.25斤的米,1文钱可以买酱醋油酒各一碗。平时10文钱,也可以买到一升米。
大家可以算算,250个铜钱可以买多少米。
即便如此,再穷也是可以吃盐的,买不起很多盐,可以少吃一些,毕竟盐的价格没有高到夸张的地步。
另外,还有私盐贩子。
上面说了其实食盐制作成本不高,只是比较繁琐,所以才可以进行垄断。
而有组织的老百姓,也可以私下制作私盐出售,以谋取暴利。
在清代,私盐贩子属于重罪,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件,可以流放甚至杀头,但利润天大,还是有很多人去做。
这种私盐虽也是贵,但比官盐还是便宜多了,有时候一斤仅仅买四五文甚至二三文铜钱。
所以,吃不起官盐,也有私盐可以吃。
其实真正吃盐困难的,主要是一些偏僻的地区,比如山区,交通不利,运输不变。
但食盐毕竟不是米面,一麻袋子也吃不了多久。上面也说了,人一年吃5斤盐就足够了,一匹马驮的盐就可以供很多人吃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