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意转让给对手做是一种怎样的智慧?
卡尔是一位卖砖的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使他陷入困难之中。
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走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停业的境地。
卡尔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头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作为发泄。
有一个星期天早晨,卡尔听了一位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卡尔把每一个字都记下来。卡尔告诉牧师,就在上个星期五,他的竞争者使他失去了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但是,牧师却教他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理论。
当天下午,当卡尔在安排下周的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位顾客,正为新盖一间办公大楼要一批砖。可是他所指定的砖却不是卡尔他们公司所能制造供应的那种型号,却与卡尔的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相似。同时卡尔也确信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
这使卡尔感到为难。如果遵从牧师的忠告,他觉得自己应该告诉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并且祝他好运。但是,如果按照自己的本意,他但愿对手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
卡尔内心挣扎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盘踞在他的心田。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卡尔拿起电话拨到竞争者的家里。
当时,那位对手难堪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卡尔就很有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机会。
有一阵子那位对手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但是很明显的是,他很感激卡尔的帮忙。卡尔又答应打电话给那位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承包商,并且推荐由对手来承揽这笔订单。
后来,卡尔得到非常惊人的结果。对手不但停止散布有关他的谎言,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卡尔做。现在,除了他们之间的一些阴霾已经获得澄清以外,卡尔心里比以前感到好得多了。
用智慧 做生意 无非就是去做别人还没做或不可能做到的是生意,,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一个买梳子的人去寺院推销梳子,别人想都不敢想结果他经过努力成功了
从前,有二名推销梳子的推销员,姑且称他们为张三和李四吧,每天走街串巷,到处推销梳子。有一天,二人结伴外出,无意中经过一处寺院,望着人来人往的寺院张三大失所望,“哎,怎么会跑到这个鬼地方,这里全是一群……,哪有和尚会买梳子呢?”,于是打道回府。(点评:轻易放弃推销机会是普通推销员经常犯的错误)
刚刚看到寺院的招牌,李四本来也是心内一凉,非常失望,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卷发用什么梳子好又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不行动怎么会有结果呢?事在谭木匠让人为嘛!”(点评:同样是一只玫瑰花,悲欢者看到的是刺,乐观者看到的是花,不同心态与心智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与命运,而推销高手必备的基本心态就是积极的心态,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于是,径直走进了寺院,待见到方丈时心内想好了沟通的切入点。(点评:反应迅速,行动敏捷)
见面施礼后,李四先声夺人的问道“方丈,您身为寺院主持,可知做了一件对佛大不敬的事情吗?”(点评:摸准沟通对象的心里特点,可以尽快找准切入点,迅速引起对方注意和好奇)
方丈一听,满脸诧异,诚惶诚恐的问道:“敢问施主,老衲有何过失”
“每天如此多的善男性女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但他们大多曼联污垢,枝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对佛之大不敬,而您身为寺院主持,却对此视而不见,难道没有失礼吗?”(点评:针对老和尚宽容仁和的品质,讲话语气略重,并无不妥,反而会引起对方充分重视)
方丈一听,顿时惭愧万份,“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高见?”(点评:客户主动询问解决方案时,已经很好的介入了销售环节,此时就是销售的良机)
“方丈匆急,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院,只需您安排梳洗间一处,备上几把梳子,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拜佛即可!”李四答道(点评: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对方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购买欲望得以提高)
“多谢施主高见,老衲明日安排人下山购梳。”(点评:成功的推销应该让客户感觉购买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而非外人强加的)
“不用如此麻烦,方丈,去去在下已为您备好了一笔梳子,低价给你也算是我对佛尽些心意吧!”(点评:成交绿灯闪现,立刻顺水推舟,很快进入合作签约主题)
经商讨,李四以3元的价格卖给了老和尚10把梳子。
李四满头大汗地反悔住所,恰巧让张三看到,“嗨,李四,和尚么买梳子了吗?”张三调说到七夕送梳子的含义。
“卖了,不过不多,仅仅十把而已。”
“什么!十把梳子?卖给了和尚?“张三瞪大了眼睛,张开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拢”这怎么可能呢?和尚也会买梳子?向和尚推销梳子不挨顿揍就阿弥陀佛了,怎么可能会成功呢?“(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于是李四一五一十将推销过程告诉了张三,听完以后,张三顿时恍然,“原来如此,自愧不如啊,佩服佩服!”嘴上一边说,心里一边想“为什么我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呢?老和尚真是慷慨啊,一下子就买十把梳子,还有没有机会让他卖出更多的价格更高的梳子呢?”(点评:摔倒爬起来抓把沙,推销员不怕犯错,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到东西)脑筋一转,计上心来,(点评:多动脑筋,少走弯路)当天晚上便与梳子店老板商量,连夜赶制了100把梳子,并在每把梳子上都画一个憨态可鞠的小和尚,并署上寺院的名字。(点评:个性化的新产品会引起客户跟多的需求,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第二天一早,张三带着这100把特制的梳子来到了寺院,找到了寺院,找到啊方丈后,深施一礼,“方丈,你是否想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点评:新的切入点,仍然围绕客户的心理做文章)
“阿弥陀佛,当然愿意,请问施主有何高见?”
“据在下调查,本地方圆百里以内共有五处寺庙,每处寺庙均有良好服务竞争激烈啊!像您昨天安排的香客梳洗服务,别的寺庙早在二个月前就有了,要想让香火更盛,名声更大,我们还要为香客多做一些别人没做的事情啊!”(点评:从竞争角度入手,更易令客户产生更浓的兴趣)
“请问施主,我院还能为香客们多做些什么呢?”
“方丈,香客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能让他们空手而来,有获而走,岂不妙哉?”
“阿弥陀佛,本寺院又有何物可赠呢?”</送梳子的寓意P
“方丈,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100把精致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贵院字号,并画可爱小和尚一位,拜佛香客中不乏大官显贵,豪绅名流,临别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而来他们获得此极具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如此口碑相传,很快可让贵院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香火岂不越来越盛呢?”
方丈听后,频频点头,张三遂以5元的价格卖给方丈100把梳子。(点评:更多产品,更高价格,用心就可谭木匠梳子北京已将事情做得更好)
张三大功告成,兴致勃勃地惠来与李四炫耀自己的成功推销,李四听完,默不作声悄悄离开。(点评:有启发,有思考,就有更好的结局)
当晚李四与梳子店的老板密谈,一个月的某天清晨,携1000把梳子拜见方丈,双方施礼后,李四首先问了方丈原来购买张三胡子的赠送情况,看到方丈对以往合作非常满意,便话锋一转,深施一礼,“方丈,在下今天要帮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点评:切入点升级,以求引起对方更高兴致)
待方丈询问原因,李四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向方丈描绘:寺院年久失修,诸多佛像已经破旧不堪,重修寺院,从塑佛像金身已成为方丈终身夙愿,然则无钱难以铭志,如何让寺院在方丈有生之年获得大笔资助呢李四拿出自己的1000把梳子,分成了二组,其中一组梳子写有“功德梳”,另一组写有“智慧梳”。比起以前方丈所买的梳子,更显精致大方。
李四对方丈建议,在寺院大堂内贴有如下告示“凡来本院香客,如捐助10元善款,可获得高僧施法的智慧梳一把,一旦拥有,天天梳理头发,智慧源源不断;如捐赠20元善款,可获得方丈亲自施法的功德梳一把,一旦拥有,功德常在,一生平安等等,每天可获得善款约3万元,扣除我的梳子成本,每把8元,可净余善款1.4万元谭木匠木梳子礼盒元,如此算来,每月即可筹得善款四十多万元,不出一年,梦想即可成真,岂不功德无量(必要时的数字与逻辑说明,会更具说服力)
李四讲的兴致勃勃,方丈听的更是心花怒放,二人一拍即合,当即购下1000把梳子,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如此以来,寺院成了李四的超级专卖店。(一客户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遂步引导,最终实现目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