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如何饲养对虾?

观赏虾

如何饲养对虾?

观赏虾的饲养和观赏鱼有一定的区别,观赏虾需要虾屋或者虾管供其躲藏,而观赏鱼则是需要一些水草,很多方面会有诸多的不一样,那么,除了我们在养殖观赏虾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又该如何饲养观赏虾?

一、淡水养殖观赏虾有两大类

1、小型观赏虾大小在3厘米左右,如樱花虾、水晶虾、苏虾等等。

2、螯虾系列标志就带螯也就是大钳子,大小从5厘米到30厘米不等,如迷你橘螯、蓝魔、白螯也是有好多种。

二、纯白虾这两大类

1、小型虾里有白金虾;

2、螯虾系列里有白螯。

白金虾只能长3厘米,这个大小就能繁殖,但是有一定难度。混养没问题,不会打架。蜕壳不用管。缸里有隐蔽的环境就行,主要指水草多。寿命大概1到1年半。小型虾都空间要求不高,最小20厘米的缸也行,关键是水质要控制好没问题。 白螯最到能长到15厘米,到10厘米多时就能繁殖了。螯虾混养比较困难,除非缸要大,空间大。另外每只虾都要有自己的虾屋或虾管,供虾在里面躲藏,混养一定会打架,寿命能活2年多。

观赏虾

三、饲养方法

要养出优质的观赏虾,最关键的还是水质。观赏虾对水质的要求都比较高,它们不同于一般观赏鱼,它对水质非常的敏感一般情况下,饲养观赏虾的缸内水的PH值在5-8之间, KH值(水的相对硬度)在1-6之间。而且PH值6.2-6.8,KH值1-2的条件是比较合适的。饲养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不同观赏虾的不同需求来调整鱼缸的水质标准

观赏虾对水温的要求也比较高,对水温的变化也非常的敏感,因此在饲养的时候,在温度控制上也有较高的要求。严格来说,观赏虾不适合高温饲养,正常情况下将水温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当观赏虾处于繁殖期的时候,还应该将水温合理的提高1-2度。当水温达到25摄氏度的时候,就是其孵卵的最佳温度。

要养好观赏虾,饵料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虾是杂食性的,基本上以“素”为主,偶尔也可以吃吃荤的。粒粮、片粮、红虫、丰年虾、苔藓、水藻、水草、泥中矿物质、淡水虾专用粮、有机波菜等,都可以成为观赏虾的食物。其中菠菜可能是虾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在喂养观赏虾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食物的营养丰富和均衡。要合理的搭配食物来喂养观赏吓死,长期单一的饮食这对虾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观赏虾比较脆弱,养殖过程中最好不要用手去触碰,因为手上的细菌很多,很可能让观赏虾生病,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观赏虾在脱壳时都会被别的虾攻击,应注意隔离。

1、池塘构造。多数为10-20亩大小的池塘,长“回”形,最深水位可达2米,中部平坦常不足1米。土质偏粘性,含一定盐度。水源多采用河道水,盐度不足千分之二,硬度能达到200以上,污染较低。初期平均水位为60cm,之后加至1.2m。

2、放苗。放苗时间一般在4月底至6月初,苗种多数为普通土苗,50-90元/万尾,放苗密度10-12万/亩。试苗多在苗场进行,水质检测较少。半个月后捞苗观察,若成活率低,则进行补苗,3-6万尾/亩不等。

3、喂料。放苗后不喂或少喂,一个月后开始投喂0号料,投喂0.2-0.3斤/(亩·天)。初期一天一餐,投喂量逐天增加,一周后转为一天两餐。放苗50天左右,投喂2-3斤/(亩·天),7月高温期达到高峰,12斤/(亩·天)左右,随后视情况进行减料。

4、水质管理。放苗前,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放苗后喜欢肥水,逐渐接受使用可溶性有机肥,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EM复合菌使用较多。水质检测较少,仅关注后期的亚硝酸盐指标。喜欢黄绿色的水体,极度讨厌蓝藻水,一旦发现,大量使用硫酸铜或者蓝藻分解精等进行杀藻。

5、增氧机配备。大部分池塘增氧能力偏低,通常在0.6kW/亩。以10亩池塘为例,一般配备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也有部分池塘的中心配备1台推浪式增氧机,气泵、水车式增氧机使用较少。

6、苗种品质偏低,放养密度过高,增加了苗种成本,且不易于管理,影响了虾的生长速度以及出塘规格。建议养殖品牌一代苗,合理降低放养密度,控制在3.5-4万尾/亩,以便在“顶塘”前删虾,降低风险。

7、早投喂,建议放苗后便开始投喂开口料,保证苗期营养供给,充分发挥苗种生长特性,适当添加一些促消化的饲料添加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降低饵料系数,减少饲料浪费,延缓底质恶化。

8、减缓水质老化速度,使用可溶性有机肥,同时配合菌制剂调理水质,少用或不用复合肥,坚决不用农家肥。高温期水质老化严重,大大降低了氧气的溶解性,浮游动物等也会加剧氧气的消耗。所以设置蓄水池,多换水,优化藻类结构,保证对虾溶氧供给,减缓偷死。

9、增氧能力弱,与放养密度严重不符,所以高温期肠炎、白便问题严重。建议降低养殖密度的同时,提高增氧能力,配置1.0kW/亩的增氧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化增氧配置,多种增氧机搭配,提高增氧效率。

10、提早出虾,缩短养殖周期。后期水环境、底质恶化严重,有机质大量堆积,不利于对虾养殖。建议降低放苗密度,合理投喂,缩短养殖周期,提早出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3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