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为什么那么穷
很多人都说菏泽很穷,但是真的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穷。
如果把菏泽放到江苏省,菏泽的地位不高,排在连云港和宿迁前面。如果把菏泽放在河北省,那么菏泽在河北省11市级单位排行第7超过邢台、张家口、承德、秦皇岛、衡水。如果把菏泽放在河南省的18个市级单位,菏泽的GDP可以排在第4位后面超过许昌、周口、新乡等15个市。
如果把菏泽放在安徽省的16个市级单位里,菏泽GDP则可稳居第三,在合肥和芜湖后,比原来的第3名安庆市多出800亿人民币。
同时菏泽的GDP与整个青海省相当,是西藏的2.3倍,比台湾省的台南市多出近300亿人民币,比彰化多出1100多亿人民币。
第一产业:
2020年,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604.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370.41亿元,增长4.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73.57万亩,粮食总产793.95万吨,增长1.6%,粮食平均亩产895.32斤,增长1.8%。
2020年,林牧渔业平稳发展。林业产值13.06亿元,增长2.0%,造林面积20.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116万立方米。牧业产值181.47亿元,增长5.3%。
猪牛羊禽肉产量65.99万吨,禽蛋产量(不含小品种)50.67万吨,牛奶产量21.9万吨。渔业产值14.61亿元,下降4.6%,水产养殖面积22.4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37万吨。
养殖业发展前景
可以说,养殖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等待着大量的人才流入。未来5年,养殖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前景乐观。现在让谈谈未来五年养殖业的前景。
规范化、规模化: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存在着许多分散的养殖场,特别是过去,许多养殖场沿河开放,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特别是在经历了畜禽养殖疾病的风暴之后,中国养殖业的管理将更加规范。
更多的大型养殖场将出现,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将逐步占据中国养殖业的一半。然而,这一过程将缓慢进行。许多管理分散的农民将继续存在,直到他们无法承受该部门要求的环境保护和粪便污染处理,并慢慢退出。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同样的污染和环境恶化,近年来,国家不断对水产养殖业进行整顿。对污水排放不合格的养殖场强制关闭整顿,划定限制养殖区、禁止养殖区,规划养殖小区,降低养殖噪声,禁止废水排放。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保设施的投资将成为养殖业的主要成本份额。
现在农村剩下的许多人都是有育种经验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育种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大型农场工作过。现在他们出来独自工作。然而,我们的大公司有更多的现代技术应用,机械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养殖业的新趋势。
包括当前养殖业的大哥文石,他们实现了对全国主要养猪场的远程监控,准确定位每头猪,并建立了养猪场数据库。但目前,更多的农场处于落后状态,需要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科研人员和育种人员在育种行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人类健康发展的追求,对肉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对肉、蛋和奶指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限制和禁止耐药性。
蛋鸡行业已开始禁止耐药性,工厂鸡蛋不允许有抗生素残留。在养猪业,2020年7月后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同时,严格要求饲料添加剂,只允许使用中药添加剂。
可以培育出更多优良的肉羊品种。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外没有特别优良的肉羊品种。国外品种如杜泊羊、萨福克羊、夏洛来羊、无角多塞特羊、波尔山羊等均为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国引进国外优良肉羊品种作为杂交父本,与当地绵羊杂交,培育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
加强肉羊育肥生产等配套技术。广大农村自由放养农户对肉羊育肥技术不了解,一些大型养羊场主要以肉羊育肥为主。肉羊最常见的肥育方式是家庭饲养。今后可以配套更合理的育肥饲料配方,提高经济效益。
肉羊产业正在缓慢向规模化、集约化过渡。未来,各水产养殖业将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避免养殖业过度分散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有效利用优势从事畜产品深加工。例如,在养羊业中,除将羊肉转化为利润外,其余的羊水、羊毛、羊皮、羊肠服均可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对这些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进步,一些高科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在未来五年内,我国农村人民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生活依然如此,未来的养殖业,如牛、猪和鸡,也将如此,这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各种高科技养殖机械和养殖理念也都是全新的,到那时,一些家畜疾病也得到了控制。因此,在未来五年内,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民和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预见2022:《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上市公司有福成股份(600965),此外还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听牧肉牛(832151)、荷金股份(870144)、三江并流(83372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深加工竞争格局数据等
产业概况
1、发展历程:行业发展走向规模化
肉牛行业不仅承载着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兴旺的动力、生态治理的关键、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动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受技术水平限制起步较晚,总体来看,中国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业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产业链剖析:养殖、屠宰及加工为核心环节
肉牛行业的上游为饲料及添加剂、遗传育种等企业,中游由各类养殖,屠宰及加工企业组成,下游主要面向消费端。本文所研究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产业属于肉牛行业产业链的中游核心产业。
饲料及添加剂企业是肉牛行业上游的主体,肉牛养殖饲料主要有:青绿饲料(青饲玉米,高粱),粗饲料(秸秆,干草)和青贮饲料(青玉米秸,各种青草)。不像生猪,蛋鸡饲料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可以投喂,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来源相对比较广,而且加工环节也可以不必那么复杂。
肉牛行业的中游主要包括养殖、屠宰以及加工环节。三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西部、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华东都有肉牛产区。
行业的下游渠道主要是超市、餐饮酒店、农贸市场以及线上渠道等,最终的销售对象是广大消费者。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膳食质量和结构改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牛肉因其高蛋白和低脂肪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好地促进了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的发展。
产业发展现状
1、肉牛养殖情况:出栏存栏总量均有提升
近年来,肉牛养殖业发展相对较稳定。各地通过建设肉牛优势区域,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措施,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两年来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母牛存栏严重下滑导致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自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量跌破1亿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整体呈现震荡趋势,截至2021年,全国肉牛存栏9817万头,同比增长2.7%。
肉牛出栏方面,随着我国牛肉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不同于我国肉牛存栏量的震荡走势,我国肉牛出栏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下游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持续促进我国肉牛出栏量的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出栏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截至2021年,国内肉牛出栏4707万头,比上年增加142万头,增长3.1%,创近八年新高。
2、牛肉加工情况:产量平稳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肉牛存栏量增长的是牛肉产量的高速增长。1990年,中国牛肉产量仅为125.6万吨;2005年达到711.52万吨,10年间增长了4.7倍;此后肉牛存栏量下降的影响开始显现,全国牛肉产量明显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牛肉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全国牛肉产量698万吨,同比增长3.7%。
3、肉牛消费市场: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价格持续提升
——消费量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住民收入水平的不停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善,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饮食康健的关键所在,仅仅是猪肉产物不再能满足宽大社会消费者的需要。牛肉低脂肪高卵白,富含亚油酸,镁,铁,锌等矿物质,含有肉碱,维生素等物质,对人体康健很是有利,营养专家也主张多吃牛肉,吃猪肉和牛肉是大多数城乡住民的理想食物。
据USDA统计数据显示,从消费量来看,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量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牛肉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为948.6吨。结合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及进出口规模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930万吨。
——市场行情震荡上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牛肉价格数据,2018年以来,牛肉产品价格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对于牛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消费增速高于生产,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牛的繁育慢、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牛肉的供求趋紧。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1月,全国牛肉平均价格77.18元/公斤,较上年期末价格走势较为平稳,整体保持高位运行。
4、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依旧
——肉牛养殖市场规模
从牛肉养殖市场来看,据农村农业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肉牛出栏市场价格在1.5万-1.8万元/头左右,以1.65万元/头的价格测算,2020年,我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达到7532亿元。2021年,随着国内肉牛养殖市场的持续回暖,全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约为7645亿元。
——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从牛肉深加工市场来看,中国虽然是牛肉进出口大国以及消费大国,却不是牛肉加工强国。我国牛肉的附加值非常低,且多为中低端产品,发达国家牛肉加工附加值高达30%-40%,而我国仅为3%-4%。综合我国牛肉产业消费规模以及国内牛肉价格变化,以3.5%的牛肉深加工率测算,2020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约为243亿元。初步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58亿元。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优势区域规模效应明显
近年来,随着以牛肉为主的高档肉制品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各地纷纷布局肉牛产业,出台了肉牛养殖业的相关鼓励政策,肉牛养殖在我国逐渐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年肉牛存栏量在800万-1000万头之间,内蒙古、青海和西藏三省区年肉牛存栏量在600万-700万头之间,黑龙江、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和贵州六省年肉牛存栏量目前也达到300万-500万头水平。从区域布局和肉牛存栏量看,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优势明显的区域分布已经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省牛肉存栏量为880.3万头,占全国肉牛总存栏量的9.21%;云南和内蒙古分列二三位,肉牛存栏量分别为858.8万头和671.1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98%和7.02%。
由于牛肉深加工对肉牛储存条件及运输条件要求严格,因此我国多数地区牛肉深加工采集产地就近加工原则,在北方牧区以及西南重点肉牛养殖地区,我国牛肉深加工业务发展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从牛肉产量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牛肉加工发展水平要明显领先与全国其他地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牛肉产量为66.3万吨,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9.86%;山东和河北分列二三位,牛肉产量分别为59.7万吨和55.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88%和8.27%。
2、企业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
与地区养殖情况类似,由于对自然资源要求较高,我国肉牛养殖领先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据安格斯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存栏最多的10个规模牧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29.8万头,分布在45个牧场中。
在牛肉深加工业务布局方面,目前,我国牛肉深加工行业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企业投入持续加强。
第一梯队头部企业逐渐从单一业务发展模式过渡至全产业链发展,福成股份、恒都集团、听牧肉牛等入行较早企业凭借经验及规模优势已实现从肉牛养殖到牛肉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这类企业牛肉深加工产品营收均以超过亿元。
而在第二梯队,则是更多的受制于自身技术及资金限制暂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牛肉深加工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业务规模较小,而且多以牛肉加工为部分经营业务的企业为主。其中代表企业有黑毛牛实业、荷金股份、四川嘉业食品有限公司、邵东民健肉食品有限公司等。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肉牛养殖市场规模低速增长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肉产量将稳定在680万吨左右;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国内肉牛养殖出栏率将进一步提升,以提升国内牛肉供给,从而实现牛肉自给率的提升,前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到2027年,全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953亿元。、
2、牛肉深加工前景广阔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68%左右,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17%;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75%,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20%左右。
在多重政策推动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全球牛肉供应将恢复正常,近年来的牛肉价格高位运行也将回落,前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增速平稳增长。到2027年,全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达到481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