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生态礼盒
黄山毛峰生态礼盒是一种以黄山毛峰茶叶为主打产品的礼盒,以生态环保为理念,拥有高品质的黄山毛峰茶叶和多种配套产品。
黄山毛峰茶叶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中国安徽黄山地区,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它采用生态种植方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健康。
生态礼盒通常包括黄山毛峰茶叶和与茶叶相匹配的其他礼品。这些礼品可以是茶壶、茶杯、茶叶罐等与茶具相关的物品,也可以是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书籍或文化用品。
黄山毛峰生态礼盒的设计精美,符合环保理念。礼盒采用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制造而成,并配有生态友好的包装。礼盒上通常印有茶叶的产地和品牌信息,以及一些营销宣传语。
黄山毛峰生态礼盒适合作为礼品赠送给茶叶爱好者、家人、朋友或商务伙伴。其高品质的黄山毛峰茶叶和注重生态环保的理念,使得该礼盒成为受欢迎的礼品选择。
我国种植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分别是多少?
青岛试种茶苗成功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北起内蒙古,南到山东,开始广泛试种茶苗,其中以山东临沂最为出色。1958年冬,山东省林业厅与临沂地区林业局从我国南方种茶地区购进茶子5000多公斤,置于室内摊凉,未作任何处理。1959年春分配到临沂地区的日照大沙洼林场、平台苗圃,蒙阴岱崮林场,平邑万寿宫林场、明光寺林场等国有林场和沂水上峪,沂源坡丘,蒙阴宫家城子、前城子等大队及青岛市的中山公园。当时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出苗后未及时进行有效管理,致使大部分幼苗因冻旱而枯萎死亡,而生态条件较好的青岛市中山公园,由于管理认真,2.5亩茶园正常成活。
1965年春,原籍南方并在南方工作过的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同志在青岛召开会议时,发现了中山公园内1959年种植的茶园,品尝所制茶叶,色香味均优于南方茶叶。随后,他便责成山东省商业厅严格选择地形,进行小面积试种。 同年秋,山东省糖业烟酒公司的吕新、陈德熙二人来临沂,与临沂地区商业、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共同研讨种茶事宜。临沂地区商业局、林业局也专门抽调王恩义、亓以怀、臧协福、夏建立、郭永田五名人员组成了临沂地区种茶领导小组,由王恩义任组长。种茶小组认真总结第一次种茶的经验教训,在省副食品公司的支持下,从浙江、安徽引进茶子,并进行了沙藏越冬处理。1966年春,在日照、莒南、莒县、蒙阴、费县、沂水六个县的二十多个大队试种茶园90亩,并首次在日照试种成活7亩。
1966年山东临沂南茶北引试种成功。
1967年,种茶领导小组进一步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又在六个县试种了385亩,成活了308亩,成活率达80%,从此,正式拉开了我市“南茶北引”的序幕。 ·到1976年,全区13个县中已全部有茶园种植,总面积达46354亩。为推动全区茶叶生产的发展,1978年,建立了临沂地区茶叶试验站,成立了地区茶叶协会,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的研究与指导。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登载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报道。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临沂的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这一结论打破了理论界长期认为北纬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历史。特别是针对我市沂蒙绿茶特点,创造了“区田栽培法”,被《中国茶树栽培学》(高等学校教科书)肯定为适合北方茶区的栽培法。在1978年全国茶叶区划会议上将鲁东南列入江北茶区,省政府把临沂地区划为茶叶生产基地;2013年“沂蒙绿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5年“沂蒙绿茶”品牌价值达6.68亿元,涌现出了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临沂市沂蒙春茶叶有限公司、临沭县春山茶场、山东蒙山龙雾茶业有限公司、山东沂蒙绿茶业有限公司、兰山区太公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知名茶叶企业。到197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近7300公顷,以后又在日照、胶南、五莲、荣成等地安排了茶叶高产栽培攻关试点,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临沂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且山清水秀,地貌良好,素有“山多高,水多高”的特点,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特别适宜优质茶的生产。我市属高纬度茶区,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茶树光合产物积累多,茶树鲜叶内含成份明显高于南方茶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临沂生产的沂蒙绿茶汤色嫩绿明亮,叶形舒展,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素有“叶片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的美誉,得到了国内外茶叶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截止到2015年底,茶园面积发展9万亩,干毛茶总产3100吨,产品主要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其中名优茶总产1909吨,占61.6%,名优茶产值3.7亿元。
1998年,日照市政府提出“打造江北绿茶第一基地”,广泛种植茶叶,目前,日照绿茶区域内茶园面积已达到12万亩,茶园面积占到全省的茶园面积半数以上,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称“北方第一茶”。其中东港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1966年山东临沂南茶北引试种成功。
莒南绿茶区是临沂典型绿茶生产基地,1978年莒南绿茶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评定具有“叶片厚、耐冲泡、香气高、滋味浓”的优质特征。目前莒南县茶园面积己达3万余亩,年产优质莒南绿茶100万公斤。
1995年在第二届全国博览会上,莒南绿茶区有5个品种荣获二项金奖,二项铜奖,并代表山东名茶参加了第二十九届世界农业博览会; 1997年在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该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青岛等各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开发前景美好.
1964年青岛南茶北引试种成功以后,试种基地转到青岛市崂山区,试种初期,由于幼苗成活率低,没能够普遍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青岛市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良茶叶种植方式。
2004年5月青岛市首届“崂山茶节”成功举办,60多个品种的崂山茶参展,崂山万里江茶、崂山云雾茶等十大名茶风靡海内外,崂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兴起。目前,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
近年来中国北方各地南茶北引试种成功案例不断报出,由于气候,士壤,栽培技术等原因,没有能够形成普遍种植的局面,最近的一次是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于家湾子村的茶树试种成功。
到2002年止,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1005个县(市)产茶(包括台湾省,下同),有茶园119.0万hm2,居世界第一位,产量75.2万t,居世界第二位。平均单产为630kg/hm2,低于日本、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国。在各产茶省中,产茶县居前三位的是云南省(114个),四川省(99个),湖南省(92个),最少的是甘肃省(3个);在所产茶类中,绿茶产量约占73.3%,红茶占5.8%,乌龙茶占10.3%,紧压茶占3.4%,其他茶占7.2%。在出口茶中,绿茶年出口17万t,占出口量的67.5%,其他为乌龙茶和普洱茶等。
2002年各省茶叶面积和产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