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巫山民风民俗
说起巫山的民风民俗,要从巫山的特产开始说起。
为巫山特产,又名巫山庙参,产于重庆市巫山县大庙的深山丛林之中,以皮细色白、参气浓烈、肉实体软、甜味醇厚、嚼之化渣、补益力强、功类人参著称。其味甘性平,主含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微量生物碱、白甙等多种成份。具有补气益血、润肺生津、壮元阳、利心肾等功能,对脾肺气虚、肾阳亏损、中气不足、贫血劳积等病症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常服有健步轻身、延年益寿之效。在东南亚有极好声誉和市场,常年种植3000亩,产参25000公斤。
巫山县特产——巫山云雾茶
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峡群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常有云气触石而出,蒸郁不散,成云致雾,故古人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巫山云雾茶就生长在这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之中。原材料采用清明前后的优质芽叶,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精制而成。其茶具有汤色绿而清澈、香色浓郁、饮之滋味鲜爽甘醇。
巫山县特产——巫山水口挂面
水口面,俗称高架面,手工精制,以雪白如丝,晶莹润滑,回煮不烂而著称,传为清代贡品。
水口面用上等小麦喷水不,以布去灰,石磨3次成粉,每100斤小麦出粉率60%至70%,制作以矿泉水和面,加入豆浆、精盐、鸡蛋等揉和,盘成条状,抹上香油或菜油,穿上竹筷,放进木箱,发酵2小时许,然后上架,匀力拉制而成。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巫山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团年饭,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晚上十二点,这叫守岁。除夕十二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还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俗话说:“新年到,小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爷爷要顶新毡帽,老奶奶要块大年糕。”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
1、巫山粉条;
巫山粉条采用当地盛产的红薯和豌豆,利用大巴山泉水、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微生物体系,通过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设备制作而成,已成为巫山的一张地方特产名片。统计数据显示,巫山县的大溪、培石、曲尺等13个乡镇年加工粉条万吨以上,产值已过亿元,成为了当地富民脱贫的重要产业。
2、巫山庙党;
巫山庙党产于重庆市巫山县大庙的深山丛林之中,庙党属川党参,亦名单枝党,产于巫山县庙宇镇,故称。生长在巫山海拔1500米的深山之中,以皮细肉白、参气浓烈、肉实批软、味香醇厚、嚼之化渣而著称。其味甘、性平,含挥发油、黄芪素、葡萄糖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益血、润肺生津、壮元阳、利心肾等功能。
3、巫山脆李;
巫山脆李又名巫山大李子,脆李。经考证,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巫山脆李果形端庄、质地脆嫩、汁多味香,产品远销四川、贵州、湖北等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