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上寮山村位于哪里

上寮山村位于大东坝镇西北角,与竹源乡大岭头村交界,村庄位于海拔350多米高的半山腰,条件较差,目前通村公路是竹源乡大岭头村至上寮山的水泥路,到镇政府没有通公路,村里半数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从事采松脂、在家的主要靠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主要经济收入,农作物主要有吊瓜、板栗、油茶等。全村共有农户106户,人口402人,人均收入2418元,集体经济薄弱,是大东坝镇低收入集中村之一。 2009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的指导下,在大东坝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村里投资兴建了一系列的惠民举措。 1、拆除简易厕所、牛栏、猪栏150多间,新建公共厕所6个,沼气池12个,在农村,村民的厕所、牛栏、猪栏一般都建在路边,既不卫生也不美观,但是村民的观念又一下子转不过来,拆除简易厕所、牛栏、猪栏是一大难点,全镇很多项目都在这一环节碰钉。为攻克这一难关,村两委多次召开各种大小会议不下二十几次,走访农户50多次,党员干部带头拆除,动员一切可以用的力量做工作 ,先做年轻人的思想工作,因为年轻人想的比较远一点,对村里进行村庄整治也是比较支持的。再由年轻一代人去做年纪大一点的村民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来,很快村里拆除简易厕所、牛栏、猪栏150多间,村里对被拆除的简易厕所、牛栏、猪栏每间补贴300至350元。同时全村新建公共厕所6座,并全部结合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村里还对村民新建的猪栏、牛栏给合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的农户进行补贴,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全村目前已新建沼气池12个,容积150立方米,既能处理污水又合理开发沼气能源。 2、完成全村386人饮用水工程,上寮山村海拔比较高,没有大的溪流,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十分不便,为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村里投资20余万元为全村各户安装了自来水,并合理引流自来水蓄水池的多余的水,在村中建了一个小型的蓄水池,方便村民洗衣,洗刷等,村民无不拍手称快。 3、新建垃圾箱6个,安装路灯14盏,村中主干支路水泥路面硬化6000平方米,村里先后投资了0.6万元,新建垃圾箱6个,并设专人负责清理,每月两次,保证村里的卫生状况良好。投资2.5万元,新安装路灯14盏。投资24万元,浇筑村里主支干道水泥路面6000平方米。极大的方便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4、规模化发展农牧业,以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发展农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村委会动员农户利用荒山发展香榧种植650亩,并开通香榧基地机耕路4.5公里,举办香榧种植培训2次;新建养殖场一个,年生猪出栏200头,畜禽2500羽。 5、大力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今年随着县委县政府的旧村改造的春风,上寮山人民下定决心实行旧村改造,改变村貌。但是如何处理旧村改造和土地资源紧缺间矛盾,成了村两委主要任务,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决定新村地址选在对面的山丘上,建筑模式公寓楼一幢多套,一期工程计划建设公寓楼5幢48套,户型分别为90、120、150平方米三种户型,村务综合楼一幢,用于村会议室,老年活动室,村幼儿园等。该工程目前正在施工。 我们将为实现村庄美、村风正、村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上寮山村位于哪里

上寮山村附近有石仓乡土建筑、中共竹溪区委、竹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箬寮—安岱后景区、松阳松阴溪水利风景区、松阳延庆寺塔等旅游景点,有松阳茶、松阳晒烟、松阳银猴茶、松阳端午茶、松阳茶叶等特产。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9亿元,比2007年增长17%,其中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分别增长24.5%、8%;完成规模企业产值1.9亿元,比2007年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462万元,比2007年增长20%;国税入库累计达216万元,比2007年增长19%,地税入库累计达165万元,比2007年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5198元,比2007年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1亿元,比2007年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金融存款额达1.5亿元。

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94亿元,比2011年增长10%,其中工业总产值3.35亿元,比2011年增长23%,农业总产值2.59亿,比2011年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2亿元,比2011年增长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7.2万元,比2011年增长8%,税收收入550.35万元,比2011年增长17.1%,其中:国税完成35.08万元,地税完成244.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175元,比2011年增长11.81%,比全县平均水平高8元。 东坝镇以种植业为主,有水稻、蚕桑、水果“三个万亩”种植基地。此外,还有玉米、木薯、花生、大豆等作物。

东坝镇政府属下有两个林场——天马林场和火车林场,总面积约2.6万亩,全部种植松树。 东坝镇居民一向以耕种为业,家庭副业以饲养生猪、种桑养蚕为多。

蚕桑产业是东坝镇的传统产业,蚕桑种植面积居全县首位,占广东省蚕桑种植面积的十五分之一,是广东省重要蚕桑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10年,该镇蚕桑的种植面积己达到2.5万多亩,去年全镇产茧6000多吨,产值7000万元,单项人均收入1800元。蚕桑种植面积居全县首位,占全省蚕桑种植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全镇8000多农户中共有7000多户从事蚕桑生产,遍布11个村,其中种桑面积达5亩以上的专业户有1600多户,从事幼蚕培育的有120户。有集中连片蚕桑基地2个,其中大坪基地3000亩,龙凤基地10000亩,小蚕共育场2个,年繁育小蚕2000张。镇内有蚕茧加工企业3家,年处理鲜茧1200吨。

2012年,全镇桑园面积2.5多万亩,产鲜茧6500吨,农民售茧收入1.69亿元,农民养蚕人均收入4225元。水稻种植面积达11139亩,比2004年增长2%。 2011年,东坝镇个体工商户在册数318户,工商税收收入268.6万元。

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

大王山森林公园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1966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都城镇,邮编:527100。代码:445322。区号:0766。拼音:Yunan Xian

郁南历史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人侵犯楚国,败后散逃南方各地,成为“百越”族人。其中一部分越人越过五岭,在今广东、广西境内建立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奴隶制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该地分建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三大行政新区。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原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在岭南地方建立南越国,他也接受了汉朝的封号。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在其疆域内分设9郡。其中一郡名苍梧郡,该郡设10县,10县中有一县名端溪县。今郁南县是那时端溪县域之部。

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年),在端溪县域中增设都罗县(县治在今郁南部城镇)和武城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晋康郡,端溪县和今天的郁南、德庆两县都是该郡的辖地。东晋末期,又在晋康郡设晋化县(县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镇)。南朝宋元嘉年问(424——453年), 都罗、武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都城之名,由此而来),又从端溪县分出安遂县(县治是令郁南连滩镇)。南朝南齐年间(479——502年),从端溪县分出威城县(县治是今郁南建城镇)。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罗水(即文昌水)流域内设罗阳郡,今郁南县域有部分被划人该郡。隋初,罗阳郡改为罗阳县。开皇九年(589年)都城县因晋康郡废,改隶苍梧郡。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化、威城两县并入都城县,开皇十八年(598年),罗阳县改名正义县。大业三年(607年),正义县并入永熙郡的泷水县。安遂县也同时转隶永熙郡。唐朝推行州县制。都城县改隶康州,安遂县则从永熙郡改隶康州,并改名晋康县。宋开宝五年(972年),都城、晋康两县并入端溪县,隶属广南东路德庆府。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庆府改名德庆路。今郁南县仍是德庆路的辖地之一。明朝,德庆路复名德庆府,不久德庆府降为德庆州,隶属肇庆府。万历四年(1576年),镇压了西江沿岸山区的瑶民起义之后,明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该直隶州除了以泷水县为州治外,还统辖新设的东安县(今云浮县)和西宁县(今郁南县)。翌年,西宁县在今郁南建城镇开始筑城以作县治,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来。清朝沿袭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宁县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属的信宜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西宁县与青海省西宁市同名,且鉴于该县位于古郁江(今西江)南岸,于是改名为郁南县。

1950年春,郁南县治改在都城镇。1958年11月,郁南县、罗定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撤消了.恢复郁南县和罗定县的建制。郁南县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万。县政府驻都城镇

基本概况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东与云安县接壤,南与罗定市毗邻,西与广西梧州、苍梧、岑溪交界,北与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年均气温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郁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蚕茧、水果、竹笋、以巴戟为主的南药、茶叶等,建城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吕宋芒和板栗、竹笋、南江口绛柚等名优特产更是闻名遐迩。木材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郁南县已形成了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优势的工业行业,并成为全国干电池生产第一大县和国内液力产品两大生产基地之一。

郁南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风景有颇具观赏的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县城都城镇依山傍水,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江滨城镇,城区居民7.5万人,是郁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架构基本形成。近几年,郁南县新建扩建了宽40米的县城出入口道路、一环路、二环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区道路,建成了锦秀湖公园及广场、江滨公园、新涌口文化公园等公园广场设施,在城郊规划建设大王山万亩森林公园、千亩工业园区以及九塘湖旅游度假区;通过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7平方公里。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园、供水洁净、空气清新、堤上观光、环境优美”的江滨新城的品位构想,把县城城区修编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使其成为聚人聚财的地方。

经济概况

郁南县经济迅猛发展。工业方面,已形成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玻璃灯饰、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规模的支柱产业,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和高效节能液力传动重点生产基地,产品已出口到亚非、欧美及港澳台地区,成功地打进了国际市场;农业方面,建立了用材林、松脂、桂皮、水果、木薯、蚕、笋竹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160万亩,是广东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云浮南江山区“三高”农业开发示范区形成了鸡、鸭、猪、渔、蚕茧养殖走廊,省道水长线沿线镇形成肉桂、南药、水果种植走廊。

郁南县地处粤桂通衢,历来是两广商品集散地,县城素有小广州之称,商品贸易十分兴旺,郁南为促进商贸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建成较大型的综合或专业市场25个,面积7.5万平方公里。199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近4亿元。

自然地理

郁南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蚕茧、水果、笋竹、茶叶等均有大宗产出,郁南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笋、板栗等名优特产,更是扬名遐迩。

矿产资源丰富,钛铁矿居全省之冠,储量全国第二,开发前景相当广阔。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历史沿革

2000年,郁南县辖18个镇。总人口人,各镇人口:379299 都城镇 68049 平台镇 18642 桂圩镇 16406 罗顺镇 9943 通门镇 13223 建城镇 18101 宝珠镇 10181 罗旁镇 12888 大方镇 8922 大全镇 10682 千官镇 21824 大湾镇 16835 河口镇 22507 宋桂镇 17772 东坝镇 28414 连滩镇 43823 历洞镇 13112 南江口镇 2797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郁南县辖18个镇(都城、罗旁、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成、迁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大全、罗顺、南江口),177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

2003年12月,撤销罗顺、罗旁、大全三镇,分别并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镇。调整后,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镇、平台镇、桂圩镇、通门镇、建城镇、宝珠镇、大方镇、千官镇、大湾镇、河口镇、连滩镇、东坝镇、宋桂镇、历洞镇、南江口镇。

2005年5月,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农业概况

农业状况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是个“八分山地一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山区县,山区资源丰富,耕地相对较少。

近年来,该县根据县内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当地农民的种养习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发展农业商品基地的思路:北部平原地区以发展粮食生产、水果、禽畜、水产业为主;近县城地区发展城郊型农业;中部群山地区以发展经济林、水果生产为主;南部丘陵地区以发展水果、蚕桑、粮食生产为主。目前,已形成了西江、南江沿岸的蚕桑带;中部山区以松、桂、果、竹为主的经济-;环县公路沿线的“水果走廊”和南片镇的“养鸡走廊”。全县建立起木材、松脂、肉桂、笋竹、木薯、水稻、蚕桑、水果、禽畜、水产等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共200多万亩。涌现了一批以其主导产品闻名的“名牌”镇,如通门镇的肉桂、宝珠镇的荔枝、东坝镇的龙眼、河口镇的芒果、大湾镇的家禽养殖、建城镇的水产养殖等。1999年,全县粮食总产21.56万吨,其中稻谷16.66万吨;肉桂种植面积36.3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8.83万亩,其中荔枝11.85万亩,松脂、蚕桑、木薯基地分别稳定在100万亩、2万亩、7.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 3万亩。农村多种经济项目,99年,桂皮总产3607吨,水果总产46401吨,松脂总产7101吨,木薯总产63789吨,竹笋干945吨,蚕茧总产1687吨,水产品总量13098吨,牲猪年出栏量15.13万头,三鸟全年上市量1308万只(其中肉鸡1171万只)。99年,全县山地亩产值247元,山地总产值5.2亿元。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44.03亿元(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9.74亿元(90年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3190元。

今年,全县再次掀起山区综合开发热潮,进一步调整农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以效益为中心,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计划用3-5年的时间,发展种植郁南县特有的名优水果无核黄皮3万亩以上,粮食生产以发展优质粮为主,把“公司+农户”养鸡业模式发展到年上市量1千万只以上,加强水果、肉桂生产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大力发展资源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020年6月,郁南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片区)。

2016年2月16日,郁南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