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水稻生长旺盛,抽穗期应该如何施肥?
底肥用50公斤复合肥,再加尿素20斤,钾肥25斤。在分蘖期时,必须通过足量的氮肥,才能促使肥料多分蘖,为高产打下一个基础。以尿素为主,每亩可用15斤尿素,再加上3斤氯化钾。
喷施叶面肥目的是壮籽,提高成熟度和饱满度。从提高米质的角度考虑,不宜再撒施尿素等长效氮肥,而提倡在齐穗期喷施无氮或激素类的叶面肥,对水稻延长根系活力、保持活秆成熟用什么农药防治病虫害,像咪鲜胺,铜高尚碱式硫酸铜等药,对稻曲病和稻瘟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正常使用对水稻的药害风险小,水稻抽穗期你可以优先使用这些农药。
水稻抽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卷叶螟等病虫害。一般用到苯甲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吡虫啉,稻瘟灵,三环唑、阿维菌素等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在各个不同的生育阶段酌情的追施适当种类、适当数量的肥料,适当的施药防治病虫害来满足其不同生育期对不同养分的需求。
从提高品质的角度考虑,不宜再度撒施尿素等长效氮肥,而应提倡在齐穗期喷施无氮或激素类的叶面肥为好,对水稻延长根系活力、保持活秆成熟、促早熟、防止倒伏、提高品质。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每种元素都有作用,缺一不可。比如缺锌导致水稻坐蔸现象,制约水稻的产量。
孕穗期的最低水分要求是田间持水量达到80%。另一方面孕穗期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加速,很容易造成土壤缺氧,导致根系发育严重抑制,甚至死亡。因此,孕穗期开始应以增加土壤氧气为主,防止深灌水、灌死水。只要土壤保持湿度,不出现裂纹的前提下尽量少灌水。到出穗初期的半个月内应尽量保证浅水灌。
近期受台风天气影响,水稻生育进程有所减缓,据统计:截止8月29日,全区水稻破口面积不足三分之一,台风还导致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因此,9月上、中旬仍是病虫防治重点时段。各地要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打好以直播稻破口药为重点的防治总体战,为夺取水稻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一、突出重点,主动出击,全力防治穗颈稻瘟病。
水稻穗颈稻瘟病是一种灾害性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防治失着,损失严重,一般田块损失3-5成,严重田块甚至绝收。今年,我区直播稻面积大,9月上旬破口面积达70%左右,破口期如遇低温阴雨、多雾天气,穗颈瘟将大流行。据气象部门分析,9月份过程性降雨天气较多,天气变化幅度大,对穗颈瘟的发生比较有利。因此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主动出击,积极预防,按照“破口即打”的要求,早破口早打药,迟破口迟打药,破口一块防治一块,不留防治死角,确保移栽稻防治两次,直播稻防治三次。
二、统筹兼顾,病虫兼治,科学搞好防治工作。
水稻穗期病虫种类多、地区间差异大,各地要根据田间苗情、病虫情,统筹搞好防治工作。在重点防治穗颈稻瘟病的同时,要兼顾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特别要重视稻飞虱的防治工作。要选择对路药剂,并注意适期用药和轮换用药。防治穗颈稻瘟病要选用甲硫·咪鲜胺、井冈·三环唑、三环唑、稻瘟灵等对路药剂,坚决不用含硫复方三环唑等低质、低效药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选用苯甲·丙环唑、咪鲜·已唑醇、拿敌稳、噻呋酰胺、井·腊芽等,防治稻飞虱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稻丰散等,防治螟虫选用甲维·毒死蜱、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要选用名牌厂家产品,用全药种、用足药量,为增加千粒重,施药时加入“代代红”、氨基酸多肽钾等生化制剂“药肥混喷”。近期雨水天气较多,施药时可加“助友”或有机硅等高效助剂,以提高药效。要注意安全用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和菊酯类农药,防止对水生生物、蚕桑、人畜等造成药害,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在收获前一个月内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防止稻米农药残留超标。
三、加强宣传,强化指导,确保取得防治实效。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手机短信、板报、情报等宣传手段全方位宣传发动,大力普及科学防治技术,特别是科学的用药技术,切实做到用对药种、用准药量、方法得当、适期防治,保证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挂镇进村的农技人员、科技指导员,在防治期间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病虫情做好防控工作。水稻破口期如遇阴雨天气要抢雨隙用药,药后12小时遇雨要补治,错过防治适期的田块要迅速补治,同时适当加大防治穗颈稻瘟病药剂的用量。执法大队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加大水稻病虫防治用药的质量、农药标签等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严防“三证”不全及低价劣质药剂扰乱市场,影响防治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