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看待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

在2019年下半年再度上演“扇贝门”之后,獐子岛的奇幻之旅还在继续。

如何看待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

1月23日,獐子岛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19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元-4.5亿元。其中,由于此前已公布的“扇贝死亡”事件,影响金额达到2.9亿元。对此,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在第一时间下发关注函,对涉及影响因素进行“刨根问底”。

10月14日,獐子岛业绩预报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预计将亏损3100-3600万元。亏损的原因,是2018年海洋牧场自然灾害之后,扇贝销量大幅下降,产品单位成本上升,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獐子岛的扇贝又”跑路“了。

赵本山有一句经典台词: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而獐子岛的业绩完全取决于扇贝跑不跑路。

獐子岛扇贝多次”跑路“闻名于A股

2014年10月,獐子岛公告,因北黄海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冷水团,导致公司在2011年撒播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2014年业绩巨亏 11.89亿元,股价连续三个跌停板。

总结一句话:扇贝冻死了!那时候,善良的投资者相信了,这是天灾,只能空叹无奈。

然而,缘,妙不可言!

2018年1月,獐子岛的又一则公告,让投资者瞠目结舌。

公告称,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2017年业绩由盈利0.9亿元至1.1亿元,变为亏损5.3亿至7.2亿元。最后,公司在年报中解释2017年亏损7.23亿元的原因是,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这样的解释,大有“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意味。

总之,扇贝瘦死了!

2019年4月,獐子岛发布第一季报,公司净利润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扇贝跑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短短5年时间,扇贝“跑路”三次。

这时候,投资者逐渐醒悟,扇贝“跑路”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此事件被投资者戏称为”獐子岛扇贝跑路2.0升级版“。随后,2019年四月和2019年十月,獐子岛业绩下滑,都将罪过推给了“跑路”的扇贝。短短5年时间,獐子岛扇贝频频“跑路”,至少发生了3次,把股民当傻子一般戏弄。

在屡次上演扇贝灾难大片之下,獐子岛近年业绩也随着扇贝的出走、饿死、不知名死亡等理由不断浮动。不过,扇贝的故事终于将要告一段落。今年年初,獐子岛开启“卖海瘦身”计划,并将新的业绩增长点押注在鲟鱼产业之上。

10月23日,獐子岛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1-9月,獐子岛实现营收20.11亿元,同比下降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02.69万元,同比下跌245.53%。对于业绩下滑,獐子岛将主要原因归为净利润为-1043.72万元,同比下降-219.5%。

2014年和2017年,獐子岛两次业绩“大变脸”,总的来说就是:“扇贝跑了”、“扇贝又跑了”。

2014年10月,獐子岛的扇贝“突然跑了”,震惊整个A股市场。当时,獐子岛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2014年巨亏11.89亿元。

到2018年1月,獐子岛“扇贝跑路”升级2.0版本。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2017年业绩由盈利0.9亿元至1.1亿元,变为亏损5.3亿至7.2亿元。最后,公司在年报中解释2017年亏损7.23亿元的原因是,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

2019年一季报,獐子岛净利润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扇贝跑路”。老实说看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是被这家上市公司折服了。同一招用了三次。堪称A股界的甩锅王。骗股民可以,你能不能注意点次数!

海珍品育苗业、海水增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国内外贸易、海上运输业、旅游客运、境外劳务派遣。 海珍品育苗业是獐子岛渔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产业,直接关系着公司养殖产量及养殖质量。 因此,公司十分重视育苗环节优良种苗的培养。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良种工程”,提高公司育苗的技术水平和苗种的质量 。 2004 年公司就被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为省级水产原良种场。 2006 年 1 月,公司投巨资建设的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厂正式投产,公司的苗种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其中,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等机构联合研究的“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被评为 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正在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大连水产学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虾夷扇贝、栉江瑶和硬壳蛤等品种育苗技术研究。另外,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公司在自然采苗上取得重大突破,确保了苗种的优良品质。

① 虾夷扇贝

每年的 1-2 月份进行饵料培育、选择优质种贝,在育苗室内经过人工加温,取得成熟精、卵,经人工授精后孵化成幼苗并附着在聚乙烯网片上成长为稚贝, 4 月份将附着在网片上的稚贝装在网眼很细的网袋中,转移至海上台筏暂养,到 6 月份其规格长至 0.5 厘米,再装到虾夷扇贝暂养笼中暂养, 11 月下旬虾夷苗规格达到 3 厘米以上,可以转入养殖过程。

②刺参

每年的 5-6 月份选择优质种参,在育苗室内通过人工加温刺激产卵,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形成幼苗并附着在波纹板,投放藻类饵料培育暂养, 11 月下旬海参苗规格达到每头 1 克以上,转给养殖企业进入底播增殖程序。

③鲍鱼

每年年初选择优质种鲍在育苗室内暂养,经过人工加温刺激产卵,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形成幼苗并附着在波纹板上,投放饵料培育暂养, 11 月份将鲍鱼苗转海上暂养,到翌年 4 月份将规格在 3 厘米以上的苗种转给养殖企业底播及浮筏养殖。

. 公司在海水增养殖业实现了“三个转变”:

(1)实现“靠海养人”向“靠人养海”转变。

(2)实现“浮筏养殖 ” 向 “ 底播增殖 ” 生态养殖模式转变。

(3)实现“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公司实施了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系统, 2005 年公司建立了海洋生物实验室和建造了一艘监测船,每半个月对所辖增养殖海域的水质、微生物等指标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5 月至 9 月高温期间,每月由国家赤潮生物监测中心对可能出现的有毒浮游生物、贝毒素、污染物等进行两次跟踪监测。 公司自1999年起与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劳务输出企业开展合作,先后向境外20余家公司、团体输出包括水产品加工业、包装业、建筑业等各类劳务人员700余人,博得国外客户及劳务人员一致好评。公司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经营范围涵盖向境外派遣各类劳务人员(不含海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