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果蔗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果蔗的种植:选地和整地

果蔗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不同的果蔗品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和适应也不尽相同。如广东的潭洲大蔗更适宜在水肥条件好的水田栽培,浙江温州的陶山蔗品种,更适宜于沿江冲积黄砂土栽培。一般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松碎、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块栽培。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果蔗生长壮旺,产量高,质量好。宅旁的菜园土,因经常施用较多的人粪尿,不利于积累糖分,影响成熟和质量,不宜选用。

果蔗用地一般要精耕细整,使耕作层的土壤充分细碎、平整。深耕的深度因不同土壤而异,土层比较深、土质比较黏、土壤比较肥沃的,深度宜深些;反之,土层比较浅、土质较砂的土壤,深度宜浅些。为了使土壤耕耙得比较细碎,要进行多犁多耙,可进行二犁二耙或三犁三耙,犁耙的次数因土质而异。犁耙碎土以后,即可开沟下种或开沟起畦下种,以起畦种植较为普遍。开沟起畦前施入底肥,每亩底肥使用细碎有机肥1500公斤,加优质硫酸钾复合肥50-60公斤拌合均匀撒施于植沟。开沟起畦要求整齐,畦沟平,蔗畦齐。畦宽、沟宽和种蔗行数因蔗区而异。凡品种萌芽力差、分蘖弱、有效茎少的,可用宽畦双行植;反之,可进行窄畦单行植。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畦宽150-170厘米,沟宽33厘米,种蔗1行。

果蔗的种植:蔗种催芽与下种

1、催芽:因为早春气温低,蔗种萌发时间长,采用催芽方法可以加快蔗芽的萌发,发芽整齐,发芽率高。对萌发率较低的品种,效果尤为显著。催芽以催至芽微胀而根不萌发或很少萌发为原则。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堆积保温催芽和堆肥酿热催芽两种方法。

堆积保温催芽:把经过浸种消毒的蔗种堆成宽和高各1m左右,长度视播种量而定,淋水保湿,上面盖一些稻草,再盖薄膜封严保温。此法简单易行,但因没有酿热材料,催芽时间长些,发芽率低,适于春季温暖的地区采用。

堆肥酿热催芽:用半腐熟的堆肥或厩肥先铺垫10厘米左右,然后放一层经浸种的蔗种20-25厘米厚,又放一层堆肥,再放一层蔗种,这样堆4-5层,最后在堆上覆盖堆肥,加盖尼龙薄膜,保温保湿。每天检查温、湿度1-2次,温度最高不宜超过40℃,最低不低过25℃,以30℃左右为宜,经过5-6天后达堆芽要求即可下种。切勿催芽过长,以免下种时碰断芽,并影响出苗。

2、下种期 果蔗不耐低温、干旱,过早下种,种苗容易腐烂,特别是梢头种苗更容易腐烂,影响发芽。下种过早,将来蔗茎基部节间过短,影响商品价值。所以果蔗的下种期一般以气温回升、春雨开始时为好。华南蔗区有灌溉条件的,土温稳定在10℃以上可以下种。

3、下种技术 下种时先开植沟或在畦中央开浅沟,沟内淋水,拌成泥浆,然后下种。下种后一般不覆土,只要种苗大部压入泥浆中即可。有些地方不进行泥浆拌种的,下种后要把蔗种压实,切口用泥土捺紧,蔗种两侧用细土填满,上面用砂、火烧土、细泥、碎草或草灰进行覆盖。

果蔗的种植密度因品种及各地栽培习惯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行距比糖蔗要宽些,下种量每亩为5000-8000个芽。

果蔗的种植:生育期管理

果蔗整个生育期分为5 个阶段:

(1) 萌芽期。为果蔗下种后至萌发出土蔗芽占总芽数的80 %以上时。种苗萌发温度一般为13 ℃左右,萌芽适温为25~30 ℃,蔗芽冻害致死临界温度为- 2 ℃。

(2) 幼苗期。为蔗芽有10 %发生第一片真叶起到50 %以上的幼苗发生5 片真叶时。幼苗生长需最低温度在15 ℃左右。

(3) 分蘖期。为有分蘖的幼苗占10 %起,到全部蔗苗开始拔节。分蘖要求的最低温度为20 ℃,最适为30 ℃。

(4) 伸长期。为果蔗开始拔节,平均每旬伸长达3厘米以上起至伸长基本停止。蔗茎伸长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

(5) 成熟期。蔗茎糖分积累达14~15 %时。

果蔗的种植:螟虫防治

1.农业防治:通过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减轻蔗螟为害。

减少越冬虫源:小锄低砍、清除枯叶残茎和蔗头可除去在蔗蔸、秋笋、残茎内越冬的二点螟、黄螟以及在蔗干叶鞘内侧结茧越冬的条螟,消灭大部分越冬蔗螟,降低翌年春天发生数量。适时提早种植、早管理,使分蘖早生快发,减少螟害造成的缺株。在甘蔗生长中期,适时剥除枯老叶鞘,以减轻蔗螟为害。

2.生物防治:①古巴蝇:一般是在每年春天蚁螟开始孵化后释放到蔗田,每亩释放2-4头受孕的雌蝇或6-8粒蛹。在以上释放标准的基础上,如果螟害特别严重的要增加释放量。放蝇时间应为一天中最凉爽的时段,早上或黄昏,一个蔗区应释放同龄蝇或蛹。释放的蛹应装在袋中,保护其免受雨淋和阳光直射及其它生物的蚕食(鸟类,蚂蚁和蜥蜴等)。古巴蝇通过螟虫分泌的外激素来识别寄主,寄生在螟虫的幼虫上。成虫可以在蔗地里飞行超过1公里的距离去寻找寄主,还可以借助风力传播到更远的距离。每年释放古巴蝇3-4次,可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为害。

②赤眼蜂:是二点螟、条螟,黄螟等甘蔗螟虫的主要天敌。它主要是寄生在螟卵上来抑制蔗螟的发生。目前一般是用人工繁殖方法,在每一代螟蛾产卵初期和盛期释放到蔗田,每亩每次一万头,可大大降低枯心苗、虫蛀节和风折率。

③螟虫性诱剂:应用人工合成的甘蔗螟虫性诱剂可防治二点螟、条螟和大螟等甘蔗螟虫。诱杀法:在甘蔗幼苗期,每亩放2-3个诱捕器(水盆),每20-25天换一次诱芯,诱杀田间雄蛾。每种诱芯只诱杀一种螟虫。迷向法:在甘蔗幼苗期以后,可用迷向法,每亩用诱芯一袋(约100条塑料管或橡胶片)按每亩2.5米左右插一条在蔗叶上,20-25天插一次,每种诱芯只诱杀一种螟虫。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近年来全国推广甘蔗种植新方法,即“深耕、浅种、宽行、密植”,同时施足基肥等使甘蔗亩产量大大提高,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供参考:

一、深耕:植地机耕要求二犁二耙,深度达50公分,土壤要疏松,种蔗沟深度要达30公分。

二、浅种:蔗种回土盖种深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

三、宽行:甘蔗种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有利于通风透气、植后田间管理。

四、密植:植蔗沟每100公分播蔗种5—6个,亩播双芽苗蔗种3000—3500个。

五、施足基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混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堆沤7—15天后施入植蔗沟。

六、浸种:选用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可提高蔗种抗旱能力,也可达到消灭病虫害的作用。

七、下种方法:蔗种要平放在植沟,芽向两侧,回土盖种时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

八、防治地下害虫:为防地下蛐螬与蔗螟为害,种植时,每亩施用米乐尔2—3公斤。

九、萌芽前化学除草:种植后蔗苗没有出土前,亩用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亚码津2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表土控制杂草生长。

黑甘蔗又称水果甘蔗(简称果蔗),食用肉蔗。属禾本科甘蔗属。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对光热要求高,适宜种植在700米以下的海拔区域。水果甘蔗因具有皮薄茎脆、汁多味甜、营养丰富、清凉解毒、解渴充饥,以及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故深受广大蔗农和消费者的亲睐。元江县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零星种植水果甘蔗以来,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县每年的种植面积均在1万亩以上,总产量近9万吨,成为元江县热坝区群众增产增收,财税增长的一大经济亮点。但由于元江县水果甘蔗栽培年限久,连作期过长等原因,导致钻心虫(螟虫)为主的病虫害普遍发生,制约了果蔗产业的发展。为切实解决元江县水果甘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元江县农业局、市、县植保部门根据水果甘蔗病虫害发生危害现状,并结合外地的成功防治经验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整理成《元江县水果甘蔗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一、品种选择

目前,元江县种植的水果甘蔗有脆红蔗和洋红蔗两种,经2000年在大名庵进行的品比试验结果,脆红蔗无论在茎粗、单茎重、节间长度、粉质、食口性,还是在单产和商品率上都明显优于洋红蔗,因此,建议推广种植脆红蔗。选种时应选蔗茎粗大,均匀无裂缝,蔗梢粗壮,叶片宽大青绿,无病虫的蔗梢作种,忌选用有病虫害蔗梢。

二、选地整地

1、选地 选择在海拔700米以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良好、交通便利、阳光充足的沙壤土田块,要求2-3年轮作一次。

2、整地和理墒 连作田前作采收后应及时将残渣烧毁,同时灌水淹田一周以上,消灭残渣和土壤中的害虫,待水干后再行耕翻,深度要求在30公分以上;轮作地也应将地表残渣清除后再行耕翻。理墒前应先将土垡耙碎,要求种植沟距120公分,沟深40公分以上,沟底宽20公分。

三、栽植

水果甘蔗栽植时间掌握在当年的9月到次年2月,时间过早没有蔗种,过晚影响产量和品质。栽前应结合松沟底,将底肥施入沟底,底肥施用量每亩不低于1000公斤的农家肥和50公斤的稀土过磷酸钙(或普钙、钙镁磷)。施完底肥后再行栽植,栽植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公尺20芽左右,保证亩有效茎不少于4500株。

四、中耕管理:

1、施肥:①提苗肥:出苗后结合第一次除草进行,亩施肥尿素15公斤。②生长期施肥:大田生长期结合每次培土,每亩施稀土过磷酸钙(或普钙、钙镁磷)1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或氯化钾)10公斤,硅钙肥10公斤。③适时施用叶面肥和平衡肥。生长期视苗情喷施复合、高效、多元、有机生态叶面肥“容大丰”300倍液3—4次;定苗后(每公尺7—8株)对弱苗勤浇5%碳铵水于根部。

2、合理灌水 果蔗需水量大,应注意及时灌水,但应避免大水灌溉,提倡轻水灌溉,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以湿润为主。

3、培土定苗 一般每年应培土3—4次,每次间隔30天左右,同时结合培土,适时定苗。

4、剥苞叶 蔗株伸长后开始剥叶,每次剥叶3—4片,剥叶过多影响植株生长,剥叶不及时影响上粉。

五、病虫草鼠害防治。

元江县水果甘蔗由于种植年代早,连作期长,加上不注重统防统治,积累的病虫基数越来越大,致使各种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因此,应加强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工作。水果甘蔗病害主要有凤梨病、梢腐病及黑穗病和叶萎病,虫害主要有蔗螟(俗称甘蔗钻心虫)以及绵蚜、红粉蚧、蔗龟等。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布局和定期轮作,规范种植,选择无病虫种苗,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播种时用3%生石灰水种苗消毒2—6小时,促使蔗株健壮生长,增强抗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自然天敌如赤眼蜂、红蚂蚁、瓢虫、螳螂、蜻蜓等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发展。措施根据害虫、益虫均对高毒高残留农药抗性差的共性,应推广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避免或减少对害虫天敌—益虫的伤害,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通过设定的光波诱杀成虫。目前安装试用的“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较理想,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每晚开灯10小时,每盏灯可诱杀蔗螟成虫300—500头,蔗龟200—300头及其它多种害虫。一般每50—60亩左右的蔗田安装一盏,灯架高出作物20公分左右并能升降即可。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即使使用农药,为了达到快速高效的控制效果,必须抓住发生高峰期(即3—4月,6—7月,9—10月三次高峰),做到“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施药”的四个统一。

1、蔗螟防治:(1)种植时亩用5千克地虫磷或5千克地虫杀或5千克米乐尔颗粒剂与底肥混合后施入播沟内,然后下种盖土,以后结合每次培土用同样的量与肥料混合深施;(2)苗期出现少量枯心苗时用刀具连根撬除集中烧毁,中后期发现少量蛀茎时用尖刀从蛀孔刺入杀死幼虫或用注射器将药水直接注入虫道内。(3)大面积喷雾。药剂要选准,必注意长效农药与速效农药混合,亩用药水量45—90千克,重点喷在心叶、叶鞘丫口及蛀孔处。推荐农药品种为5%锐劲特1000倍或98%巴丹原粉800倍或10%杀螟松1000倍等,交替使用,适当混配功夫、农地乐、百树得、死得净、克蚜螟、速扑杀、辛硫磷等。

2、绵蚜、红粉蚜、蔗龟防治:一般在防治蔗螟时可兼治它们,但若出现漏治时须用专治农药进行挑治。绵蚜用25%抗蚜威2000倍或10%吡虫啉2500倍;红粉蚜用40%速扑杀1500倍或40%毒丝蜱1000倍;蔗龟用70%辛硫酸800倍或24%万灵600倍。

3、病害防治:用75%百菌清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灵1000倍或70%代森锌500倍喷雾,连喷4次以上,间隔7—10天。可与杀虫剂混合喷施。

4、草害防治:苗期用50%都阿合剂300倍或宣化乙阿300倍喷湿地表,下种后出苗前先灌水,水分稍干后即用10%草甘磷150倍喷杀。选择晴天无风时喷施。克芜踪合草甘磷加适量中性洗衣粉,以利使药水粘附在草叶上,注意喷雾质量,喷头套安全防护罩,切忌喷在作物上。

5、鼠害防治:用万分之七敌鼠钠盐毒谷,禁用街上销售的鼠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毒害。

六、适时砍收。

果蔗全生长期为260天左右,即从出苗后起经260天以上的生长期才能达到充分成熟,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否则过早过迟都影响产量和质量。

第二种

**甘蔗栽培技术

1、整地与施肥 精细整地。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每亩施农家肥5~6立方米,或者施优质粪肥、饼肥750~1000公斤、尿素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

2、种蔗消毒和催芽 种蔗先用清水浸泡12小时,再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浸泡4小时,捞出稍凉后用塑料布盖严,放置在朝阳处升迁温。催芽3~5天,芽长1~3厘米时播种。

3、播种与覆膜地膜覆盖栽培适播期在3月中下旬。将甘蔗种去梢,去皮,切段,每段3~5个芽眼。开沟播种,沟深8~10厘米,按大小行播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0~50厘米。播种时,种芽向上或朝向两侧平放,盖土4~6厘米厚。采用地膜加中小拱棚覆盖保护栽培,一膜盖两行。前期要加盖草苫防寒增温,出苗后及时破膜,每墩留健壮苗4~5个即可。

4、适时浇水与追肥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8~9月植株基本长成。第一次追肥在7月上旬甘蔗长出5~6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在8月上旬植株有8~10张叶片时进行,每亩每次追施尿素20公斤,结合追肥浇水。苗期管理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为主;中期水肥齐攻,保持土壤湿润;后期以稳长为前提,以促进糖分转化和积累。

5、中耕除草 麦收前进行数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覆膜前喷施除草剂都尔防治草害,中后期严重时用克无踪或草甘膦等喷雾,但切忌将药液喷洒在叶片上

6、病虫害防治结合耕地用甲拌磷或3%呋喃丹、5%涕灭威颗粒剂对土壤进行处理。覆盖前,用麦麸拌拌辛硫磷制成毒饵诱杀害虫。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钻心虫。

7、收获收获在10月底以前进行。

**蔗田灭鼠技术氯敌鼠钠盐的应用技术**

氯敌鼠钠盐是近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抗凝血类新灭鼠药,对鼠类毒力强,适口性好,灭效高,使用安全和方便。灭鼠效果90%以上。

毒谷配制方法:将包装为10克氯敌鼠钠盐先溶解于20毫升酒精中,然后倒入约10市斤常温水搅匀,再浸入干谷50市斤,浸泡12-24小时,浸泡过程拌2-3次,洒干后便成毒谷。

投饵灭鼠方法与敌鼠钠盐使用相同,但注意重投于害鼠栖息场所的周围。

**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技术 **

适用时期:甘蔗生长中后期各代条螟成虫发生始盛期。

使用方法:在条螟成虫始盛日前三天,每亩蔗田 1包迷向管(100支左右),大约6.67m 2 插一支管,将迷向管插在甘蔗心叶下第二片叶中脉中下部,两端露出相等长度。插管后尽量不要进行剥叶等农事活动,以免管脱落而失效。

防治田要求:防治田要连片大面积,或隔离条件较好的连片蔗田。

防治效果:一般迷向干扰率可达 95%以上,条螟交配率下降80%,为害率减少70%以上,亩增产蔗量0.5吨。

**蔗田除草技术甲草嗪50%可湿性粉剂的应用技术**

应用范围及防除对象:

甲草嗪对阔叶杂草如:蓼、苋、藜、胜红蓟、荠菜、苦苣菜、繁缕、石胡荽、天蓬草、雀舌草等防除效果好,对部分单子叶杂草如狗尾草、马唐、千金子、稗草、野 燕麦、毒麦等也有一定防效。

甘蔗、大豆、花生、马龄薯等作物对甲草嗪有良好的耐药性。

推荐剂量和使用方法:

每亩用50%甲草嗪商品量50-60克,兑水40-50公斤,在播后芽前或早期芽后土壤处理。

持效期及有效期:

效期一般可达70天,对后茬作物安全。

参考资料:

中国热带农业信息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