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提子的大苗管理

1.追施萌芽肥

提子的大苗管理

芽萌动前,在离植株30-40cm的地方开20cm×20cm的施月巴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0 kg并及时覆土、浇1次透水。

2.抹芽

按1年栽培,2年挂果,3年进入丰产期的管理原则,第2年每个主蔓留2个结果枝即可。因此,萌芽后,每个主蔓从上往下留2个芽,抹去低位置无用芽和双位芽,以集中养分,供应树体,促进萌芽。

3.定植

当新梢长到10cm左右时,已能分辩出是否带花序,此时,可选择花序较好的新梢培养成结果枝,若架面空膛,可多留枝。一般掌握每米架面上留5个结果枝较为合适。

4.绑枝

当新梢长到每道铁线时,要及时摘去卷须,无用萌芽要及时抹去,该绑的枝要及时绑起来。

5.疏花摘心

为集中养分供给花序,当花序上花蕾散开,能分清组数后,即开花前三五天及时疏花,将花序上的须和副穗摘去,同时摘去穗尖的1/5花序,弱枝不留花序。一般情况下,强枝留2串花序,中庸枝留1串花序,第2花序下的副梢全部抹去,以上副梢留一叶摘心,顶端2个副梢留2-3叶摘心,1次副梢留一叶摘心,3次以后的副梢全部抹除。

6.追施膨果肥

谢花后15-20d,要及时在上次施肥对面离苗30-40cm处开15cm深的施肥沟,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0-30kg,施后及时盖土和浇水。

7.疏果套袋

当果长到黄豆粒大小时,要及时将果穗上的小粒、畸形粒、病粒、虫咬粒疏除。疏果后要喷1次杀菌杀虫剂,用无菌葡萄袋套袋,如果在打药后3d内套不完,要重新喷药后才能 套袋。药物选择可用50%退菌特800倍加农地800倍喷洒。

8.病虫害防治

要经常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药物选择和防治方法,可参照小苗管理。 1.贮前管理技术

栽培中应注意多施磷钾微肥和有机肥,并要控制氮肥施用量,以防果实含糖量低,果梗木质化程度低,耐藏性下降。采前10-15天停止灌水,如遇雨则应推迟采收。

2.采收处理技术

采收前两天应对果穗喷布红地球专用防腐保鲜剂(食品添加剂型),这是延长贮期,防止贮藏期发生霉变的关键技术之一。采收须在早晨露水充分干后进行,最忌用手提拉果粒和倒箱。采后立即剔除病、伤、青、小的果粒,将果穗轻轻地摆放在内衬PVC调气透湿葡萄专用保鲜袋的箱内,装箱后应立即(最多以不超过12小时)运到预冷库预冷。

⒊快速预冷与贮藏

运至预冷库后应打开袋口在-1℃条件下进行预冷,当果实品温在24小时左右下降到0℃时,将保鲜剂按使用要求放入袋内,然后扎紧袋口。

保鲜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每5千克用量为6-7包片剂保鲜剂(2片/包)加1片牛皮纸包装的保鲜垫(计8包药剂)。

先在葡萄上部垫1张疏水性强的纸,纸长度30厘米,宽度20厘米,将保鲜片剂每包用大头针扎两个透眼,片剂放在纸的上面,然后将牛皮纸保鲜垫1张(用大头针每包扎2-4个透眼)摆放在片剂保鲜剂上方,再用垫纸盖上,以保证药剂释放的均匀性,防止对葡萄的局部漂白。

⒋贮藏期管理

在-0.50±0.50℃条件下进行贮藏,在贮藏过程中,必须保持库温的稳定,库温波动应小于0.50℃。建议使用具有自动控温装置的冷库。包装箱堆码方式应以“品”字型为佳;垛与垛以及垛与墙壁、垛与地面、垛与顶棚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或通道,通道方向要与冷气循环方向相平行。码垛不易过大,以5000千克左右1垛为宜。库内温度计应选择分划值为0.10℃的水银温度计。日常应选择库内外温差较小时通风。外界空气湿度大(如下雨或雾天)不宜通风。

霍城红地球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新疆是中外闻名的瓜果之乡,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在所有特色果品中,葡萄是新疆栽培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新疆葡萄以含糖量高、味道甜美、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品种资源丰富闻名全国,享誉世界。

霍城县是新疆红提葡萄主产区之一,2000年,该县莫乎尔牧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是新疆第一个“红地球葡萄”专业乡镇。2002年,又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资格”,2009年取得出口基地认证。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7万多亩,形成全国最大的连片“红地球”葡萄种植区,葡萄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霍城县北依天山,南濒伊犁河,地势平坦,冬春温和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全年日照2700-3000小时,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与美国加州十分相似,是栽培红地球葡萄不可多得的适宜区。

霍城县栽培葡萄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无核白、马0、百家干、红葡萄、黑葡萄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霍城县从美国引进“红地球”葡萄,所产葡萄不仅含糖量比美国原产地高出2.4%,而且味道纯正、色泽鲜艳、果肉脆硬、果皮较厚,耐储存、易运输。表现出良好的商品性,受到市场青睐,在霍城县很快推广开来。

霍城县发展红地球葡萄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从1990年开始,就有一些农户自发尝试种植红地球葡萄,但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市场销售量小,加上分散零星,各自为战,始终没有形成气候。1998年,莫乎尔牧场二村村委会主任李保山带领五户农民大着胆子在责任田里种植了80亩红地球葡萄,两年后葡萄成活率达到98%,挂果之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红提葡萄的试种成功,这个村很快就有120多户农民种植了2000多亩葡萄。与此同时,霍城县很快发展起可克达拉、元聪、金山、建中、西北明珠等葡萄庄园。2003年,莫乎尔牧场二村1300亩葡萄进入丰产期,但是到了葡萄成熟季节,客商却拒绝收购,原因是种植户一味地追求产量,却根本不管葡萄的质量,造成葡萄品质太差。就这样成堆的葡萄烂在地里,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开始挖葡萄改种其他作物。为了扶持刚刚起步的葡萄产业,霍城县相关部门聘请中科院葡萄种植专家,对农民及时进行技术培训,给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要领,共同解决生产0现的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莫乎尔牧场还出台免收“三提五统”、优先浇水、赊销苗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协调解决贷款和果品销售等问题,扶持葡萄产业发展壮大。

为把葡萄产业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莫乎尔牧场在霍城县林业、科技、供销、工商等部门的指导下,于2008年9月成立了“西域龙珠”葡萄专业合作社。“西域龙珠”葡萄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和产业协会的管理下,果农们自觉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生产出的果品,果粒大小均匀、果形好、颜色鲜艳,而且味道更为甜美,葡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由合作社给种植户统一发放商标,对葡萄进行贴牌销售,并在商标上打上种植户的编号,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追溯到种植户。这一做法,让莫乎尔牧场的葡萄向品牌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西域龙珠”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大,果农的收益越来越好。截止2013年,通过该合作社每年销售到外地市场的葡萄达3万吨,占全县红提葡萄总量的七成。合作社建成了储存葡萄5000吨的保鲜库,对葡萄进行保鲜反季节销售,增加了利润。2012年,“西域龙珠”红提葡萄已销往广东等沿海市场和缅甸、越南、智利等国家,“西域龙珠”专业合作社获全国50强合作社称号。

霍城县林业局和科技局联合制定了《霍城县红提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全面推广红提葡萄定枝定穗控产、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增色、合理用肥增糖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红提葡萄的商品果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同时使葡萄生产全程“有标可依”。

2012年9月16日,莫乎尔牧场举办了首届葡萄节,向人们展示多年来该场以葡萄为主的林果业发展成就。同时,该场不失时机地推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吸引八方游客。

目前,霍城县莫乎尔西域龙珠葡萄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霍城县红提葡萄将走向国家广阔的市场。

作者:陈友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