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的栽培技术
射干种子繁殖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播种时期因露地和地膜覆盖而有所不同。多采用根茎繁殖,因为繁殖的快,也可用种子繁殖。
分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种。种子发芽率最高90%,当温度在10~14℃时开始发芽,20~25℃为最适温度,30℃发芽降低。种子繁殖出苗慢,不整齐,持续时间50天左右。用塑料小拱棚育苗可于1月上、中旬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先将混沙贮藏裂口的种子播入苗床覆上一层薄土后,每天早晚各喷洒1次温水,1星期左右便可出苗。出苗后加强肥水管理,到3月中、下旬就可定植于大田。
露地直播者,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秋播在9~10月,当果壳变**将要裂口时,连果柄剪下,置于室内通风处晾干后脱粒取种。一般采用沟播。选择地势高燥或平地沙质壤土,排水良好为宜,前茬不限,但忌患过线虫病的土地,耕深16厘米,耕平做畦。按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开沟定穴,沟深5厘米左右,沟底要平整、疏松,在每穴内施入土杂肥,盖细土约2厘米厚,然后播入催过芽的种子5~6粒。
播后覆土压实,适量浇水,盖草保湿保温,亩用种量2~3千克,当苗高6厘米时移栽到大田,1公顷育苗田可移栽20公顷,按行株距30~50厘米×26~30厘米,浇水,成活率达90%以上,2~3年收获。地冻前,播种方法同春播,次年3月下旬出苗。播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 播种后,一般第一年中耕除草4次,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以后在5月、7月、11月各进行1次。翌年及以后,只在3月、6月、11月各进行1次。总之,要通过中耕除草,使土壤表层疏松,通透性好,促进养分的分解转化,保持水分,提高地温,控制浅根生长,促根下扎,防止土壤板结,防除田间杂草,控制病虫害传播。
追肥
射干是以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为使射干在采收当年多发根茎,并促其生长粗壮,提高产量和质量,必须在生长前期、中期增施肥料,在后期控制肥水,多施圈肥或堆肥,每公顷37500~60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25~375千克,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每年应追肥3次,分别在3月、6月及冬季中耕后进行,春夏以人畜粪水为主,冬季可施土杂肥,并增施磷钾肥,可促使根茎膨大,提高药用部的产量。
射干是耐肥植物,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肥大,每年均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因此,要重视追肥,确保生长之需要。在7月中旬以前,在上述每次每亩同等施肥量的基础上再加施4~6千克,7月中旬以后不再施肥,一般不灌水,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20%,植株叶片呈萎蔫状态时才灌溉。这样能促使当年萌发根茎膨大加粗,提高产量和质量。
摘薹打顶
在射干的生长期内,除育苗定植当年的植株外,均于每年7月上旬开花,抽薹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因此,除留种田外,其余植株抽薹时须及时摘薹,使其养分集中供于根茎生长,以利增产。据试验,摘薹打顶的可增产10%左右,除花蕾的仅增产5.6%。此外,在植株封行后,因通风透光不良,其下部叶片很快枯萎,这时就应及时将其除去,以便集中更多养分供根茎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可减轻病菌的侵染。
水分管理
射干不耐涝,在每年的梅雨季节要加强防涝工作,以免渍水烂根,造成减产。 锈病:在幼苗和成株时均有发生,但成株发生早,秋季危害叶片,呈褐色隆起的锈病。初期喷95%敌锈钠400倍液,每7~10天打1次,连续2~3次即可。
合理轮作:在马唐、马齿苋、田旋花等旱田杂草严重发生的农田,可采取水旱轮作的办法,使以上杂草无法生存,一些多年生杂草的地下茎可被淹死。
化学除草:在以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的射干田块,可单用乙草胺、都尔、除草通、禾耐斯等作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在以阔叶杂草危害为主的射干田块,可用草净津、扑草净、赛克津等广谱性除草剂,作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选用的除草剂有:50%都尔混剂、乙草胺、禾耐斯、除草通、草净津等。 花形飘逸,有趣味性,适用于做花径。
二甲四氯防除棉花田旋花草,你怎么看?
1、铺膜:种植前采用机械铺膜,铺设0.1毫米白色地膜,以提高地温、减少浇水后的水分蒸发量,提高黑果枸杞成活率。
2、定植:结合苗木生长发育特点,并考虑到方便机械操作、简化栽培,确定行株距配置为(3.0+2.0)米×0.8米的定植模式,定植密度333株/667平方米。种植的第1和第2年可以适当增加定植密度,采用行株距为(3.0+1.5)米×0.8米的模式定植,定植密度476株/667平方米。当土壤5厘米深度平均地温12℃以上,即4月上中旬开始定植。定植穴深30厘米,直径30厘米,表土、底土分别堆放,土壤回填时,表土填下面,底土填上面,具体视苗木大小开挖定植坑。
3、灌水:苗木栽植前后立即灌水,灌溉量30立方米/667平方米,15天后再灌1次,待苗木完全成活后,每25-30天灌溉1次,开花前用水总量不超过40立方米/667平方米,花果期用水总量不超过120立方米/667平方米,全生育期用水总量不超过400立方米/667平方米。
4、施肥:基肥施入复合肥30千克/667平方米,待苗木完全成活即种植1个月后,施尿素5千克/667平方米,花果期追施磷、钾肥20-25千克/667平方米,全生育期施肥总量不超过60千克/667平方米。
5、除草:在黑果枸杞萌芽初期,人工除去田间杂草,后续随时拔除地面杂草,特别是田旋花须拔除干净,否则会缠绕树体。
6、固枝:待苗木完全成活后,用竹竿或水泥桩拉铁丝固定苗木,以便培养树形;防治果实贴地、遇水发霉变质以及方便果实采摘等劳动操作。
近期听棉农讨论棉花种植技术上来看,讨论最多是品种、水肥投入、植保技术,植保技术里防虫易出现防治失误,这里不多谈了。而争议最大的就数除草剂了,尤其是棉田龙葵、香附子和田旋花等恶性杂草的防除问题。今天想给大家说说农药二甲四氯问题,因为近期听农户讨论在防除后期旋花草上存在误区。
一、了解二甲四氯
二甲四氯是指2甲4氯钠,二甲四氯是我区小麦田重要的选择性除草剂,低毒,杀草速度比2,4- D慢且安全,在气温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易溶于水,与酸性物质相溶时很稳定,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吸收,土壤墒情好有利于传导。
1.选择性双子叶除草剂
二甲四氯是一种苯氧羧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类型的除草剂,易为植物茎叶和根部吸收和传导,杂草受药后可以破坏植物的机体组织的输导,使生长发育受到干扰,叶片卷曲,叶柄、茎扭转与弯曲,叶尖膨大,叶片黄化、褪绿、僵硬变脆,最终死亡。
2.易产生药害。
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很敏感,易产生药害。一般小麦分蘖末期对其抗性最强,而拔节期敏感性增强。
严禁用于双子叶作物!如不慎用在棉花上,易形成鸡爪棉,棉花对该药十分敏感,一旦误用了,药害必然发生且不可逆转,低浓度的会造成棉花停止生长,浓度高一点的药害,会导致苗子全部死亡。近些年棉农使用了喷施二甲四氯后的药罐,出现了多起药害事故,即使药罐彻底清洗了也能产生毁灭性的药害。提醒广大职工朋友,该农药一旦使用不当,很可能一年的辛苦就打水漂了(如果发现出药害,首先搞清楚出药害的药是什么药,尽快和技术员联系,看能否尽快补救)。
二、2甲4氯钠的使用
二甲四氯常用剂型有13%水剂和56%可溶粉剂。在小麦分蘖期至小麦拔节前使用,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0?2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不能在小麦4叶前和拔节后使用,否则极易出现小麦药害。
三、二甲四氯对防除田旋花草的看法
下面针对棉农讨论的问题汇总说说看法。田旋花草又叫旋花草、扯扯秧,狗狗秧,是棉田极难防除的恶性杂草。
据棉农反映,秋季防除旋花草时,二甲四氯要加入草甘膦,以增加渗透根部灭草,坚持2?3年的防治,田旋花会显著减少。
讨论:旋花草适应低温能力较强,田间存活时间长,如果在棉花收获后,及时用2甲4氯防除,确实能起到灭除效果。
建议:一是田旋花杂草较多的地块,与小麦进行轮作倒茬,在春季冬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春麦4叶期至拔节前),喷施二甲四氯钠(注意四周棉田的出苗情况),2?3年后杂草会显著减少;二是棉田内采取人工点除的方式,目前市场上有2甲4氯钠和草甘膦的混合制剂,职工可直接购买成品使用,不建议自行配置相关药剂(混配比例不宜掌握),操作时必须做到精准,药液不接触棉花,人工多涂抹几遍,坚持两年以上,即可防除;三是由于棉花吐絮期温度、天气、机采要求等条件变化复杂,很难满足二甲四氯用药条件,如农户反映气温低此效果极差,虽然2甲4氯胺盐可以10以上气温发挥药效,但施药时间也较难掌握。施药技术需要研究突破!
清洗药罐的建议,使用2甲4氯钠的打药机,一定要用碱性物质(苏打,碱性肥皂)清洗浸泡两遍(多种农药酸性条件下稳定能难分解),包括喷头喷杆清洗,药箱里的残留液一定要排除干净,禁止来年在棉花、番茄、打瓜等双子叶作物上使用该药罐,最好是专药专罐(喷施了二甲四氯的药罐只能用作小麦田除草)。
一家之言,难免有偏激和不足,如有异议,请文后留言交流!谢谢!
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