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
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那么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1.地景规划——场景(主题)——物态景观——大地肌理美。
地景规划是一个空间场所序列的布局,应达到承载容量、比例尺度、形态大小、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因此地景规划是确立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理念,是顺应地脉生态发展肌理的场所主题景观规划,我们在做景观规划时要了解大业主(城市运营商——政府、地产开发商等)需要什么、小业主需要什么,同时要了解母体——土地的承载容量是多少,只有对土地承载容量进行详尽的分析,对土地上下承载的建筑物(住宅体和活动硬质空间)、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性、创新性、能量释放性的主题景观空间规划。才能按景观规划师的理念将景观造景元素组合成为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DNA”系统,使地形地貌的动感空间和建筑物静态空间序列实现互动,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2.生态复原——情景(升华)——心态景观——感受生态美
视觉——感觉——启迪,人对场景感悟升华着意识,多维潜移着拓扑出生态情景空间,生态复原设计理念不是单纯的绿色植物生态设计,人和其他物体都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是主体,但又是生态系统里的一部分,是一个赏景的动体,又是一个景观造景的动静态元素,“景”与“观”是互动的,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并重的设计才是生态设计,当然生态复原设计包含属地原生态上的保留原生态土质的`重要性: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属地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而以往在城市、住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会无意中破获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城市、住区的本土是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同时既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又要做好地形地貌,保护原生态水土流失和形成地形地貌可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留仅存的野生生物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而人作为城市和住区的生物主体也和其他生物一起共生共存。因此在城市、住宅空间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又要做好地形地貌,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城市、住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在南方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所以生态复原、原始自然不是返古,是归真,了解宗地的自然属性,使建筑、人、生物和谐共处,达到建筑与人、环境的互动,自由展现自己,城市景观、住区景观大多是人工创造的第二自然,但生物有其生存的最低要求,如树木有其生长空间才会生存,大树在上(领袖主导地位),中树居中(承上启下),小树小灌木(地被衬垫),自身平衡,少修剪,这是生态设计复原的一部分。而大色块修剪形成顶层密集绿叶,内部通风不畅易形成病虫害,这不是一种生态设计的做法,达到了形态美但达不到生态美。在郊区城镇化、住宅郊区化大发展的今天和未来15年7.65亿农村人进城、进镇、进生活园区的前提下,生态复原是设计师应遵循的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景观在短时间内推倒重来不是生态复原,是出现了“景观垃圾”,是对大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生态设计是考虑未来的设计。结合雨水收集的水系景观要素规划设计:水是生命的起源,如果把植物比喻是“水塔”,那水就是其源泉和本底自然界的水系也是洪水等灾害疏解的渠道。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城市、城镇、住区的水景湿地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系利用原则:城市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
3.精神文化——意境(意识)——意态景观——哲学美
哲学层面美,是意识流,是一种融化实体和虚体之间的精神,有文化才可能升值,赋予景观的文化内涵,生态文化(自然美)或社区文化(交流层面),生活品味、品质的提高就在于设计理念的升华,就会产生经典的作品,我们在感悟昨天的历史中对今天的景观进行着实施,就必须要考虑实施景观未来的结果,这就是景观文化,如草坪中随意的几块石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乡土文化;再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
;
园林景观低维护设计策略
在园林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出口与入口的设计,回答如下: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1、地形。
它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场所,因为其余的要素都要在它的基础上建立。可以分为山地、盆地、平原与丘陵这4类。
地形设计必须具有整体的连续性,用地边缘必须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相协调,设计的土方填挖量应保持内部平衡,并尽量利用原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对于较高的土山,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原有地形的承载能力,需要码塌时进行特殊施工和加固措施。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减少开发成本。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2、植物。
它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一所园林一半以上都是植物。设计时要巧妙的把草坪、树木和花结合在一起,要显得相得益彰。所种植的植物也不能是有毒的,因为园林景观里的人流量都很大。在植物设计这方面,应该表现园林的时序景观,,形成一定的空间变化,形成地域景观特点,创造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3、水景。
水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园林水体具有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可以溶解有害气体。在设计水景的时候,要注意观赏性和功能性。前者最典型的就是池塘,后者最典型的就是地面灌溉系统。这两个的设计都不容小觑,一个关系着园林的风格,一个关系着园林的地下系统。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4、道路。
就是园林里所有的人行道与车行道,人行道一般是由鹅暖石镶嵌的可以按摩石子路,车行道一般是有地标线的沥青路。另外,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进行设计。例如人行道设置应考虑车辆的爬坡能力,园林道路应该主次分明,曲折有度,既应该方便旅客,也应该起到美观的作用。
四川晟景文旅,专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资源价值盘活与开发为导向,以“运营前置”迟巧圆的思维,致宽郑力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农业旅游目的地”提供文旅融合整体解决服务。
园林景观低维护设计策略
现在的景观园林在走向成熟的进程中,呼唤低维护的设计观,从设计之初,就能为未来的建设、使用、改造等系列的进程提供低维护的保障,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补充。下面是我整理的园林景观低维护设计策略,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低维护园林的主要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低人工、低能耗、低损耗。低人工,后期的人工投入较低,减少修剪、浇灌、保养等大量的日常人工;低能耗,避免耗水、耗电、耗能的设施设计;低损耗,避免出现设施经常破损、更换等。
第二大特征是高耐久、高替代、高公众。高耐久,即景观环境的各元素可以保持较长的使用时间;高替代,即铺装、种植、设施可以被相似配置替代,减少后期维修难度;高公众,即引导公众进行种植、采摘、维护等工作,让公众参与到日常的维护,更多的适用于对种植的参与。
第三个特征是易清洁、易维修、易改造。易清洁,选用砂石、弹石等粗糙材料或表面较低的渗透率材料都会利于清洁;易维修,维修材料易获得、对周边影响小、周期短等;易改造,可便捷的对景观进行移除、改造、加建等。
▲广州市乡土树种?木棉▼
低维护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探究
首先,风景园林的'后期维护绝大部分精力将花费在植物的养护和培植上。若能在植物的维护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维护,则能够有效地降低风景园林运作的成本。
在植物的选植方面,我们建议选择管养粗放型植物,选择乡土植物和耐旱耐涝树种以减少后期植物的灌溉和管养;选择生长缓慢的植物可有效减少植物修剪的次数;选择草本野花管理粗放也能生长旺盛,但是需要注意在种植设计中限定其生长的范围,以免造成其入侵性的生长态势(李旻,2012)。
而科学的植物种植方式方面,要求植物群落搭配种植,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混合运用,各取所需的互利共生,以此丰富植物的栖息地。另外,养护人员应制定正确的养护方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绿地年龄的植物制定不同时间段内的养护方针,并根据植物生长的变化判断调整,保持植物健康生长(董丽,2013)。
▲公园植物群落搭配▼
其次,雨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可以有效补给园林灌溉用水以及日常用水,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点:
1、雨水花园(植生滞留槽/生物滞留槽)?生物滞留槽一般由预处理草沟(根据具体条件也可不设)、种植植物、浅层存水区、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滤层、砾石垫层、排水系统 和溢流装置组成。
2、种植池--种植耐湿耐旱植物以集水蓄水,同时创造生态景观。
3、渗透铺装&管道?透水路面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入渗形式,它既不破坏道路的原有功能,同时也起到了雨水入渗的作用。
▲雨水花园▼
4、绿色屋顶?是低碳生活下一种非常有效的降低碳排放的设施。
5、雨水收集装置?国内适用很普遍,其主要形式分为:天然水塘、地下收集池及各种收集桶。
6、LID树池装置(过滤树池)?树池是市政道路绿化一种非常常用的形式,将树池连接起来设计成LID树池是一种非常经济、景观性良好的雨水入渗方式。
▲渗透铺装▼
第三,硬景材料的选择以本土、可替代的材料与规格、耐久、耐磨、耐水以及易清洁、抗污染为选择依据。如石材、不锈钢、耐候钢高强度混凝土砖等材料能降低后期维护和更换的次数(王宏达,2014)。而材料的设计处理方式原则为:保证材料整体性减少切削与细碎材料、减少刚性垫层以及避免易损设计。
▲绿色屋顶▼
第四,照明系统采用耐久、节能与太阳能设备是减少后期投入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灯具的设计处理上应注意防破损设计才能减少后期更换的次数。
▲美国地下雨水收集装置▼
第五,创造经济价值作为维护的补给。1、种植健康的食物(如有机的蔬菜与水果),满足种植者饮食的需要,以降低生活成本的消耗。这种类型的风景园林设计多用于社区公园与居住区的建设中,为贫困的居民在提供良好景观的同时,增加了动手实践的环节,解决了部分生存的困难;
2、种植各种经济类作物,包括有机食物、油料类作物、药用植物、可作为插花与捧花的鲜花以及观赏类盆栽等,通过售卖获得利润。既可以丰富植物的种植品种,又能够起到良好的科普教育的目的,带动公众参与园艺活动的热情,同时公共开放的环境可以吸引大量的公众前来购买,使得公园可以产生可观地经济效益;
▲过滤树池▼
3、通过环境的改善,将不同的小型商业形式、展销类沾动、商业与公益演出引入到风景园林中,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场地租赁的收入与风景园林养护者、商业设施服务者的收入。
4、将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综合体的纽带,使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活动在良好的风景园林推动下,得以更好地发展,带动城市综合体的经济效益提升。这种类型常出现在城市或者区域的核心地段,可以通过风景园林的建设提高综合体的档次与关注度,使其价值得到全面的提升;
5、将风景园林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媒介,以风景园林的建设提升周边区域的整体经济价值。这种类别的风景园林常用于新区建设、小城镇开发,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通过风景园林的综合价值提高来吸纳人群,招商引资,带动区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发展。
▲太阳能景观照明▼
风景园林的后期养护是维持风景园林长久效益的重要途径,评判风景园林作品优秀与否从来都不只是看其建成那一刻的效果,而是评估其随吋间演化而呈现出的长久状态的优劣。因此,风景同林师所肩负的使命比其他行业的设计师更加艰巨,不但要考虑建成的作品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还要对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与运营有良好地预见能力与科学地规划,使其景观效果可以长久不衰,历经时间的考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