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出口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和地理位置。茶叶要求光热充足、降水较多,而且还要排水较好,斯里兰卡地处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根据放射状水系和山峰,可以推断中部为山地,适宜种植茶叶,斯里兰卡旧称锡兰,中国古代曾经称其为狮子国、僧伽罗,斯里兰卡是个热带岛国,位于印度洋海上,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日夜温差成就了世界闻名的锡兰红茶,至今已有150年的商业种植历史。
茶叶主要分布在南亚什么部什么山
斯里兰卡的茶叶史也可以说是近代斯国的发展史。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 社会 主义共和国(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是印度洋中的明珠,面积为65610平方公里,人口2144万。斯里兰卡为小岛国,官方语言为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和英语。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南端,是欧洲至亚洲之间的长途海上航行中无二的海上经停补给点。它气候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当欧洲国家开始为他们的帝国寻找殖民地时,这里自然成为了十分理想的国度。
锡兰为英文Ceylon的音译,是斯里兰卡的旧称,据传Ceylon的原意为茶叶。斯里兰卡种植茶叶仅200年不到的 历史 ,但其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3位,出口的茶叶占总量的95%,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同时茶叶出口收入占全国出口收入总额的15%,直接和间接茶行业从业人口约有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
斯国不同于中国是茶的故乡,印度有原始阿萨姆茶树种,它并非茶叶原产国。斯里兰卡在1825年之前主要以种植另一种经济作物咖啡为主。种茶的 历史 源于”茶痴”英国人的殖民,1505年,葡萄牙舰队在科伦坡Colombo登陆,开始与斯里兰卡签订通商条约,1798年,英国接替了葡萄牙、荷兰的殖民统治,开始其150年的殖民统治。
大家都知道英国不产茶,但由于对茶的热爱,英国人甘愿成为“茶奴”,英国人不可一日无茶,breakfast tea, hi-tea, low tea, afternoon tea,传统英国人更是有每天饮茶6-9次的习惯,哪怕在二战的战俘营、纺织工厂的角落里,都能看到各阶层英国人饮茶的身影。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并把此写入契约中。”2月19日给简.道伊的9个月的工资是15磅16先令,她被允诺得到一磅的茶叶,价值16先令。”工人阶级在三餐后饮茶,苦味的茶叶加入甜味的蔗糖,给人带来能量并缓解一天的疲劳。18世纪末期,贫民饮茶的风俗也越来越盛,英国劳动阶层愿意将食物开支的12%消费在肉类上,2.5%消费在啤酒上,10%消费在茶叶和糖上,英国人每人每天的饮茶量超过两磅,由此步入了全民饮茶的时代。
英国人爱茶,茶叶商品化、全球化可以说是得益于他们的努力。英国人一直尝试着种植属于自己的茶叶,拥有自己的茶园。1823年在中国的邻国,当时缅甸境内的“阿萨姆”地区发现了当地野生阿萨姆茶种,自此开始,英国人不遗余力地在阿萨姆的土壤上研究各种茶叶种植、采摘、制作工艺,1839年,由阿萨姆当地树种制成红茶在伦敦茶叶拍卖市场拍出了巨额高价,自此开始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大规模试制茶叶,并派出植物学家到中国的茶园“学习”种茶、制茶经验。19世纪中叶,茶叶全生产链在英殖民的印度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继印度以后,斯里兰卡成为第二个茶叶种植的理想孕育所,1824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种带到位于Kandy康提的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s in Peradeniya。1839年,受到印度种茶的影响,加尔各答的植物园园长将一批阿萨姆茶叶种子带到康迪地区的Peradeniya庄园,想尝试在斯里兰卡进行茶叶的种植。
在此之前,英国人在斯里兰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咖啡,咖啡业占据了Kandy的大部分地区及中部山区的原始森林。当时斯里兰卡是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之一,年出口生豆超过1亿磅。然而1969年的斯里兰卡,一场戏剧性的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 在农村迅速蔓延。与此同时,随着19世纪中叶英国人破解了中国人的制茶密码,茶叶的种植、加工、生产变成了殖民地炙手可热的新行业。咖啡迅速让步于茶树,大片的茶树将感染的咖啡树替代,种满了斯里兰卡山区的各个山头。
来自苏格兰的两个穷孩子成就了斯里兰卡的茶传奇?
James Taylor詹姆斯·泰勒(1835-1892),是个出生于苏格兰北部的农村家庭的穷苦孩子,家中六个孩子中的长子,9岁丧母,14岁便开始当在学校帮忙养家糊口,16岁离开了家乡苏格兰,乘船4月抵达斯里兰卡,加入咖啡园工作。几年的管理工作、几段咖啡园的开荒开拓经历加上勤劳与努力,为他迅速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生产的经验。
1860年Peradeniya苗圃提供了第一批茶树种子给到Taylor负责的Loolecondera庄园试种。Taylor充满热情反复试验,甚至远到印度的种植园学习茶叶的种植方法。他十分注重茶树的成长环境和种植情况,将从印度学习来的制茶方法结合自己种植咖啡的经验,不断的改良制茶技术,制定了茶叶采摘的标准。比如哪些叶子可以采摘,采摘哪个部位,一棵树采摘多少叶子更适合茶叶的总体口感等等。同时他又对茶叶的揉捻方式进入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揉捻方法会影响茶叶的发酵程度、乃至茶叶的口感、香气。在不断的尝试中他设计了最早的茶叶揉捻机,又不断调试机器的速度、摩擦热度、旋转角度、材料等影响因素,最终在1872年设计出了理想的茶叶揉捻机,这在从很大意义上影响了今天锡兰茶的制造模式。
Taylor成功建立了斯里兰卡第一家茶叶工厂,很快声名远播。1873年,他将23磅产制的茶叶送到大名鼎鼎的Mincing Lane伦敦茶叶拍卖市场,受到了英国市场的一致好评。在伦敦的茶叶店里,泰勒茶Taylor's tea与那些英国人所熟悉的中国茶叶、印度大吉岭的茶叶一起摆在货架显眼的位置售卖。Taylor也培养了一批茶叶销售能手,定期将茶叶从斯里兰卡运达伦敦及墨尔本。在他的推动下,科伦坡于1883年开放了茶叶拍卖市场,并于1894年成立了科伦坡茶商协会。茶叶销量从最初的23磅茶叶销量发展到1890年销售了近22,900吨。Taylor的一生不断以创新思维发展茶业,直到1892年去世,享年57岁。
Thomas Lipton托马斯·立顿(1848-1931)是另一位锡兰茶的贵人,全球各大超市的货架上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Lipton,经典**包装红色logo的Yellow Label享誉全球。
与Taylor有着相似出生的Thomas Lipton,1850年5月10日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Glasgow的贫民窟,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幼子,也是家中独子。父母因饥荒从爱尔兰移民至此,经营着一家奶油和火腿小店维持家人的基本生活。立顿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经商头脑,曾提议由母亲来推销鸡蛋,因为她的手比父亲的小,由她来推销鸡蛋,会显得鸡蛋更大一些。年幼便辍学,在店里帮忙的小立顿积累了各种广告技巧和销售技巧。辗转到美国的几份工作经历,让他洞察出独特的经营之道,累计了大量的商业经验。
19世纪80年代,茶叶已经在英国非常盛行,但价格却让工人阶级望而却步。这引起了立顿的几大关注,他打算去除中间商环节,降低茶叶成本,直接将低廉价格的茶叶销售给客户。在短短一年的尝试下,他成功销售了1磅装、半磅装、1/4磅装等各种规格的茶叶,并在各家lipton门店调制不同的混合茶,以"the perfect tea to suit the water of your town" (适合当地水的最完美茶叶)作为宣传。可能这就是最早的blending tea的雏形了。随着茶叶生意的红火,立顿决定去到斯里兰卡,了解当地的茶叶生产情况,寻找管控整条茶叶生产链的可能。
这次的旅途让立顿喜出望外,咖啡锈叶病对斯里兰卡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地的茶叶采购价低的惊人,不到他预想的一半,轻松以低廉的价格轻松收购了五家种植园,开始自己管控制造流程。
1892年,立顿的300家店铺都已无法满足大家对茶包的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立顿茶包,lipton逐渐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致力于打造“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 茶叶使立顿成为了千万富翁,1898年,立顿被英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
以Taylor和Lipton为代表的英国茶人不遗余力地在斯里兰卡这块肥沃热土上播撒着茶种,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火车”也被带到了斯里兰卡,为茶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第一列火车于1864年12月27开通,主干线自科伦坡到Ambepussa安贝普萨,全程54公里,将当时的主流作物茶叶和咖啡源源不断从山区运到科伦坡。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不断扩建,一直延续到Kandy, Nawalapitiva, Bandarawela, Badulla的各个山区。这样的铁路连接着茶园与港口,将一箱箱锡兰红茶运到世界各地。随着英国人退出殖民统治,斯里兰卡的铁路事业也一起被冰封至今。
斯里兰卡这个美丽富饶的印度洋明珠,用近两百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红茶神话,其优异的品质,稳定的产量,颇具竞争力的价格,风景如画的茶园,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全球茶人皆视锡兰茶为优质红茶的代名词。
一、中国茶区分布
茶树适生地区辽阔,自然条件优越。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茶树种植区域也不断扩大。
中国茶区最早的文字表达始于唐朝陆羽《茶经》,在该书“八之出”中把当时植茶的43个州、郡划分为八个茶区:
山南茶区:包括峡州、襄州、荆州、衡州,金州,梁州;
淮南茶区:包括光州、舒州,寿州,蕲州,黄州、义阳郡;
浙西茶区:包括湖州、常州、宣州、杭州、睦州、歙州、润州、苏州;
剑南茶区:包括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眉州、汉州;
浙东茶区:包括越州、明州、婺州、台州;
黔中茶区:包括思州、播州、夷州;
江南茶区:包括鄂州、袁州、吉州;
岭南茶区:包括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陆羽例举的这些茶叶产地,只是评定各地茶叶品质时所列出的典型和代表,而不是全部产地。
由《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而其最北处,已达到河南道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从总体上看,唐代的茶叶产地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似的局面。
现如今,中国茶区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
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在垂
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土质粘重;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中国茶区分布图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
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
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
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
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
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
树,适宜制红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二、世界茶区分布
根据茶叶生产分布和气候等条件,世界茶区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东非和南美等6个主要区域。
东亚茶区主产国有中国、日本。两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
南亚茶区产茶国有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三国。所产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4%,出口量的50%,是世界茶叶的主产区。
东南亚茶区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产茶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所产茶叶占世界总产量的8%。
西亚、欧洲茶区主要产茶国有欧洲的葡萄牙和亚洲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伊朗等。所产茶叶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4%。
东非茶区主要产茶地区有东非、南非、中非及印度洋中部分岛屿,其中产量以东非的肯尼亚最多,占世界产量的2%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