耖是什么样子
耖是农具名。上有横梁,下有一列钉齿。用于耕耙后把土块弄碎。
扩展资料:
农具,指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也称农用工具、农业生产工具。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
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农具,按农事可分为耕整地、施肥、播种、中耕除草、排灌、收获、运输、晒场、加工、储藏等工具,统称为农耕工具。
其它相关:
1、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宋代出现了耖、砺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2、灌溉工具
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造并制作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筒车结构简单,流水推动,至今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
3、收获工具
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碌碡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4、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答:根部灌溉施肥技术是一种节水省肥的高效施肥技术,各地果农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应用。
(1)管道滴灌施肥技术
管道滴灌施肥技术是将含有化肥的灌溉水在低压情况下,借助于滴灌管道系统,通过等距离细管和滴头将可溶性肥料直接输送到果树近根的土壤中。进入土壤的肥液,在滴头附近的土壤中养分浓度较大,可借助毛管力的作用逐渐扩散到根围土壤而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高,节水省肥。通过控制滴头数量和流速的方法来调控用水施肥量。目前这项技术要求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多用于经济效益高的大型果园和智能化温室群内果品生产中(图6-7)。滴灌施肥一般比喷灌施肥节水约60%,节能和减少养分流失。同时在果树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养分时,可及时将养分输送到近根周围的土壤中,起到了节水省肥的双重作用。由于滴灌施肥的滴头堵塞与管道维护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肥料质量、肥液配制、灌水水质等技术难关。
图6-7 果树滴灌施肥
滴灌系统由三部分组成:①首部枢纽:自压滴灌必须修建压力池,机压滴灌必须由水泵加压,首部附属设备有流量表、化肥罐、压力表、过滤器等。②管路系统:一般分干管、支管、毛管三级。③滴头。
滴灌施肥时,依果树根系吸收强弱、需肥特性和肥料种类而确定施用浓度。如钾肥浓度为2毫克/千克时,供肥后继续滴灌4~5小时,5天后钾可向下层土壤移动达80厘米,向四周移动达150~180厘米以上。硝酸铵浓度1~2毫克/千克时,供肥后向土壤下层移动达100厘米以上,向四周移动达120厘米。
(2)简易滴灌施肥技术
①制作塑料袋贮肥水器:容肥水量约为30~50千克的塑料袋(可用不漏水的化肥袋代替),并准备一些扎捆用的细铁丝。滴管为直径3毫米的塑料管,每株树需要3~5个水袋(依树冠大小而定),每袋需配备10~15厘米长的塑料滴管。
把塑料滴管短截成10~15厘米的小段,其中一端剪成马蹄形,在马蹄形的端部留一约3~5毫米(高粱粒大小)的小孔,其余部分用火烘烤黏合,把滴管的另一端平剪插入塑料袋约1.5~2.0厘米,然后用细铁丝扎紧固定。捆扎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松紧度,过紧出水慢,过松出水快或漏水。出水量2千克/小时左右,约合110~120滴/分钟。
②埋设塑料袋贮肥水器:在树冠外围垂直投影的地面上挖3~5个等距离的坑,深20厘米左右,倾斜度25°,宽依水袋大小而定,将制作好的水袋放入坑内。水不要平放,因平放压力小出水难。放好后将滴管埋入40厘米深的土层中。滴管所处位置应在树冠外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肥水被根系吸收。为防止塑料袋老化,可在袋上覆膜或用旧化肥袋或薄土等物遮盖。
实践证明,采用塑料袋滴灌施肥的苹果树,在需肥期滴灌两次尿素(浓度0.3%~0.5%),叶绿素含量、坐果率均比滴灌不施尿素有所提高。
(3)简易渗灌施肥技术
简易渗灌施肥技术是山东省沂蒙山区和山西省运城县、临猗县果农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在管道滴灌的基础上,改进兴起的一种节水灌溉施肥方法。此法对矫治果树缺素症效果特别好。
①修建蓄水池:地上部修建蓄水池,半径为1.5米,高2.0米,容水量为13吨左右,渗水管为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每隔40厘米左右两侧及上方打3个针头大的小孔(孔径1.0毫米),渗水管埋入地下40厘米左右。行距3.0米的果园,每行可埋一条;行距4.0米以上的每行埋2条。每个渗水管上安装过滤网,以防堵塞管道。渗幅纵深约90~100厘米,横向155厘米。根据果树长势需要施肥时,可将化肥直接投入贮水池,也可先将肥料溶解过滤后再输入流水道,肥液随水流渗入果树根际土壤,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快,省工节水。
②埋设皿灌器:渗灌也可利用果树皿灌器(已获国内发明专利),皿灌器是一种陶罐,可容水20千克,将肥料投入罐内随水慢慢渗入果树根部土壤层内。渗水半径为100厘米。贮肥液15千克,7天渗完。
(4)根系饲喂施肥技术
根系饲喂施肥技术是借助渗灌施肥的原理,在果树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采用其他施肥方法难以奏效时所应用的急救措施。特别是石灰性土壤果树黄化病的矫治,效果特别明显。
操作方法:早春于果树未萌芽前,将装有相当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肥液的瓶子或塑料袋(内装肥液约200~300毫升),埋于距树干约1.0米(视树冠与水平根扩展面积大小而定)处,将粗约5毫米的吸收根剪断放入瓶或塑料袋中,埋好即可。
根系饲喂施肥法在石灰性土壤上栽培的苹果、梨、桃、柑橘等矫治缺铁黄化病效果特别好。施用最佳期为果树落叶后或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果树生长期灌根时,必须严格掌握肥液浓度,以防发生肥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