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里可以养蚯蚓松土吗?
不建议。
蚯蚓土是蚯蚓粪混合其他基质的混合栽培基质。
蚯蚓粪含有高度活性的细菌和酶,植物残余物和动物粪便残余物以及蚯蚓卵(潮湿)的生物混合物。这些粪含有丰富的水溶性植物营养物质,比表层土壤中含有的腐殖质还多50%以上。
蚯蚓粪里充满了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如浓硝酸盐,磷,镁,钾和钙。它还含有锰,铜,锌,钴,硼,铁,碳和氮。然而,最好的是,这些矿物质可以立即用于植物,没有任何烧根的风险。请记住,动物粪便有机肥和化肥必须在植物吸收之前在土壤中分解。
当有机物质通过蚯蚓的消化道时,在粪上沉积一薄层油。这层油会在2个月的时间内被侵蚀。尽管植物营养物质可以立即使用,但它们缓慢释放持续时间更长。蚯蚓粪中的茧每个包含2到10个在2周内孵化的卵。这意味着年轻蚯蚓持续分解土壤有机质过程,只要土壤松散,潮湿和有机物质丰富,蚯蚓就能活下来。
蚯蚓消化道内的细菌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天然肥料。有机废物经历的化学变化包括除臭和中和。这意味着蚯蚓粪的pH值是中性,蚯蚓粪粪是无臭的(雨后它们闻起来就像一片森林里的味道)。蚯蚓的粪也含有细菌,当这个过程在土壤中继续进行,微生物的活动得到促进。
关于蚯蚓粪有机肥(以下简称有机肥)
有机肥来源的肥料对植物和土壤都有好处,如果使用得当,一般不会燃烧或损坏植物。有机肥料刺激土壤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在将有机肥料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可溶性养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机肥料通常提供次生和微量营养素的需要,通常在化学肥料中却没有。
有机肥料氮、磷、钾的来源比化学肥料相对较低,但是可以保持土壤肥力更持久一些。因此,有机肥对植物的影响通常是更微妙的。假如有机肥应用到草坪,它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结果,但回报是草坪保持绿色的时间。
近年来,蔬菜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蔬菜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仍是关键性的问题,尤其是病害的防治。大部分菜农不能对蔬菜病害进行有效地诊断、合理地防治,蔬菜病害有时能造成2O%以上的减产。为了防治病害菜农多使用化学农药,因而造成环境污染和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如果根据蔬菜病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采取适当措施不用药剂就可以防治一些病毒,减少减轻污染。
一、蔬菜发病原因
根据蔬菜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又叫生理病害,生理病害主要是由于非生物因子,如不良气候因素(温度、湿度,光照、风等),营养元素缺乏(氮、磷、钾三要素和微量元素钙,镁、锌、铜、铁、硼、锰、钼等),环境污染,有毒物质,水、肥、农药使用不当(水害、肥害、药害等)等因素引起。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物侵染引起,可以相互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第-,要有病原菌存在。第二,要有不良环境的影响。第三,寄主抗病能力弱。这三者又相互影响,缺-不可。根据蔬菜病害发生的原因,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不施用农药防治蔬菜病害,生产绿色蔬菜的目的。
二、蔬菜病害无药剂防治方法
通过科学管理,改变蔬菜生长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蔬菜的病害防治完全可以达到不用药剂就可以防治的水平。无药防治蔬菜病害应根据以下方面进行操作:
l.实行合理的轮作
轮作是提高蔬菜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同时影响着整个生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害的数量及组成,影响病害的危害程度,特别是对寄主专-(如黄瓜镰刀菌)或寄主种类较少的病害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合理的轮作,还可以改变温室内环境条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性质,不利于有些土传病害(如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茄子黄萎病、冬瓜枯萎病等)的生存。
2.选用优质、抗逆、无病种子
各地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津研系列、京研系列、长春密刺等。无病地区,应建立无病害留种田。对于发病地区可采用选用无病地留种,或从无病株上采种。
3.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房要和生产棚或生产温室分开。选用新苗床的无病虫土或从未种过同种类蔬菜的无病土(如大田土)育苗。在通风口上需要加上尼龙纱布,并采用双层门,隔绝外来的病原。采用非菜田土壤(如粮田土或河床土)育苗,播种前浇足底墒水,播种量不宜过大。子叶期要及时分苗。并适当放风、炼苗,控制幼苗徒长。如果苗床土壤湿度过大,可加强松土和施一些草木灰或干细土,可以降低土壤湿度。如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装入塑料袋内,带出苗床外(棚外)深埋或烧毁。
4.嫁接栽培
对不能实行轮作的保护地病害,如黄瓜的枯萎病、黄瓜疫病、茄子黄萎病等,嫁接栽培是防治保护地生产黄瓜的-项重要技术措施,我们可将黄瓜与黑籽南瓜、栽培茄子与野生水茄或赤茄、西瓜与葫芦进行嫁接。嫁接对解决蔬菜土传病害效果显著,还可提高抗寒性,对黄瓜来说用黑籽南瓜做砧木,以抗霜霉病、白粉病或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的黄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把嫁接苗栽到重病地里,能有效地防治枯萎病、疫病等病害,叶部病害也明显减轻,又获早熟高产。
5.科学用肥
要以有机肥为主,要用优质并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75OO千克,底肥要施足,瓜类、豆类、果菜类等结果蔬菜在结果期还要追施速效氮肥和喷磷酸二氢钾肥3?4次,可以提高产量。但不能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否则易招引种蝇、金龟子等地下害虫危害,而且容易烧根,影响植株生长。同时,有机肥不能带病菌,否则施入地里,把病菌带进菜田,后患无穷。在追施化肥时,应增施磷肥、钾肥,磷肥可增加产量,钾肥可提高抗病力。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缺钙番茄脐腐病易发生。缺锌蔬菜病毒病加重。
6.控制湿度
蔬菜离不开水,但浇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苗病严重。如果缺水或者控水过量,菜苗容易发生花打顶。水分失调,番茄脐腐病往往易发生。大水漫灌,低洼处积水,造成黄瓜沤根死秧。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番茄,不科学浇水,造成湿度很大,黄瓜霜霉病、番茄灰霉病容易大发生、流行。浇水应选晴天早上浇,采用滴灌更好,浇水后要注意放风排湿。
蔬菜采用高垄栽培或半高垄栽培和地膜覆盖既可降低湿度,又可避免蔬菜根茎部与水直接接触,如使黄瓜疫病发生明显减轻。
7.调节播期和种植密度
在不影响蔬菜生长的同时,露地栽培有的蔬菜可通过早播或晚播,错开病害危害高峰期,可减少危害或杜绝危害。蔬菜种植密度要适宜,否则不能保证丰产,但种植过密,湿度大,利于霜霉病、叶霉病、晚疫病的发生发展。种植密度过稀,又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8.加强管理
定植前蹲苗4?5d,选晴天上午定植。栽苗带土坨,保护根系,密度要适宜。定植后,及时打杈、绑蔓、摘去底部老叶,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消灭病害的发生环境。对病叶、病果、病秧要及时清除,集中带出室外深埋或烧毁,可减少病菌在保护地内传播。
9.生态防治
对于保护地内蔬菜发生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黑星病等可以采用生态防治。生长前期,早上放风lh左右,排出湿气。上午闭棚,将温度提高到28?32摄氏度,但不超过35摄氏度(可调节顶上风口),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中午、下午放风,温度降低至2O一25摄氏度,相对湿度调至65%?75%。傍晚继续放风3h左右(可减少蔬菜夜间吐水约5O%)。晚上闭棚,温室降到ll?l2摄氏度。如果外面最低温度达l3摄氏度以上,则可整晚放风(大风和下雨除外),降低棚内的湿度,要求叶片上没有水滴或水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