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竹高笋怎么种植,它生长是望下还是横长?

竹高笋(高笋)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生长是土地向上生长。

竹高笋怎么种植,它生长是望下还是横长?

栽培方法: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高笋应选择采收早、产量高、抗逆性强、耐热、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高笋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笋的结笋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笋、灰笋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笋早,结笋多,笋肉肥大,笋形好看;结笋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笋、灰笋,无壳里青、畸形笋的笋墩留种。

每年双季笋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高笋夏笋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笋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笋株;第3次:结合冬季笋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笋等笋墩。

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灌水:

高笋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高笋栽植后田间保持2—4厘米浅水越冬,春季笋苗开始生长时,水位宜浅,保持在2--3厘米左右,以利地温升高,促进萌芽发棵,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水位逐步加深,

种植50天前后,可视高笋分蘖情况进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见鸡脚裂为度)后灌10—15厘米深水控制无效分蘖。

孕笋期可控制20厘米的水位,但不能超过高笋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后气温逐渐升高,笋田要勤换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于春笋孕笋。

春笋采收后,水位降到6厘米左右;秋笋收获后水位降到3—4厘米。休眠期保持2-4厘米的浅水状态越冬。

每次施肥前先放浅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干后再灌水。

追肥:

新栽植的笋田如栽植时未施基肥,应在30天内补施基肥。

老茎萌芽时亩追碳铵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种植40天左右(分蘖初期)亩施45%复合肥30-50公斤。

春笋采收过程中,可根据笋苗生长情况适量追肥。

春笋采收后可亩施45%复合肥20-30公斤,以利秋笋生长。

耘田除草:

高笋耘田可在高笋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

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清除雄笋、灰笋:

雄笋和灰笋不能结笋,应随时加以去除。

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笋墩上的苗补上。

剥枯叶、拉黄叶:

剥枯叶、拉黄叶清除枯老的叶片、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

一般在春笋采收后期开始,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把枯老的叶片剥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伤,把拉下的黄叶踩入田间作为肥料。

疏苗补苗:

南方地区种植的双季高笋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应进行疏苗,拨除过密的小分蘖。

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后笋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竹笋的种植需注意:

1、土壤选择:土壤的质量和酸碱度直接影响竹笋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要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好、保水性能强、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为宜,避免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的重粘土或石砾多的土地。

2、幼苗定植:定植前先深翻整平土地,按1、2至1、5米的行距开南北方向水沟,沟宽30至40厘米、沟深25至30厘米,根据当地气候,约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当竹笋苗龄达60至80天方可移栽定植。

3、适时浇水:一般定植后7至10天浇1次稀粪水,以利活根缓苗,为保证植株正常生长,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浇1次水,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若遇干旱天气时,3至5天便要灌水1次,要让土壤随时保持一定湿度。

4、勤施追肥:在定植初期应采取淡肥勤施,促进嫩苗早发,在生长期为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养份,这时应追施少量速效肥,可亩施复合肥10至20公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