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东魁杨梅详细资料大全

东魁杨梅,所属被子植物门,杨梅科。浙江仙居,浙江文成,因果特大而著称。其主要特点:果实不正圆形,单果原产于重20~25克,果色紫红,肉柱较粗,可溶性固形物13.5%,其糖含量为10.5%,果汁含量为74%,而酸含量仅为1.35%,远远优于其他杨梅。

东魁杨梅详细资料大全

东魁:属大果晚熟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直立,树冠高大,呈圆头形。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cv . DongKui Orient Pearl)丰产稳产,抗风,成熟时不易落果,是鲜食佳种,近几年发展迅速。东魁杨梅”东魁之祖”是一棵野生杨梅,原不叫东魁杨梅,称东岙大杨梅,树龄在130年以上。它的16株嫁接后代的树龄有100年之多,1979年浙农大在编写《果树栽培学概论》时把它定名为“东魁”,并单独列为一个品种。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广为推广种植,是农村致富奔小康发展效益农业的特色产业。,90年代被江西省峡江县引进,目前峡江县的峡江杨梅是江西省最大东魁杨梅基地。1998年东魁杨梅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1999年获(北京)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

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在仙居县举行,全省16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23份杨梅同台角逐。最终,兰溪市马涧新农夫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荸荠杨梅和东魁杨梅荣获今年最甜杨梅之称。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东魁杨梅? 拉丁学名 :Myrica rubra cv . DongKui Orient Pearl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壳斗目 科 :杨梅科 属 :杨梅属 种 :杨梅 亚种 :东魁杨梅 分布区域 :浙江文成 仙居 丽水 杭州 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主要价值,栽培方法,定植,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摘,修剪要点, 形态特征 果实7月初开始成熟。90年代被江西省峡江县引进,目前峡江县的峡江杨梅东魁杨梅成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果形大如桌球,平均纵横径(直径)为3.66cm-3.73cm,单果重22-25g,最大的果重为50g,每500g东魁杨梅一般只有20颗,最少12颗,平均肉柱长1.15cm,肉厚、味浓、汁多,可食率为94.8%。成熟期不易落果,采收时间长达10-15天,较耐贮运,果实鲜食和制罐兼优。它的16株嫁接后代的树龄也过了100年,1979年浙农大在编写《果树栽培学概论》时把它定名为“东魁”,并单独列为一个品种。 东魁杨梅 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高大,呈园头形,枝繁叶茂,叶色浓绿,叶背脉纹明显,丰产性强,一般5-6年开始结果,10年进入盛果期,株产一般50-100kg,高的达200kg以上,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管理容易,较耐寒,在砾石山地上,栽培管理粗放,仍能连年丰产,投资少(每亩山地只需200元),无风险,加之东魁杨梅市场需求量大(还能远销东南亚),价格高(每年当地价格25元/kg左右,比普通杨梅贵5倍),因此,栽培东魁杨梅一举多得,对开发山区资源,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增加山区经济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 分布范围 东魁杨梅发源地为黄巖区江口街道东岙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人特意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实验,取得很大成功。1980年,东魁杨梅得到推广。1981年至1983年,单东岙大队就育苗达83000株之多,台州各地育苗超过10万株。另外,杭州、诸暨、丽水、文成等地也纷纷引种。此后,东魁杨梅越来越受到果农的青睐。 主要价值 东魁杨梅发源于浙江黄岩,兴盛于浙江仙居其母树为实生树,距今已有100余年,仙居杨梅已有千年历史。具有美容养颜、补血健脾之功效,70年代由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定名为东魁杨梅取"东方之魁"之意,素有"杨梅王"之称。 栽培方法 定植 秋冬季都可种植,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栽植最佳。种植穴长宽均为80厘米左右、深60厘米左右,每穴施堆肥50-100公斤或家禽畜禽粪30公斤,或菜饼、豆饼5公斤,每亩种植30-35株。定植后做好定干工作,即在主干上25-30厘米处饱满芽以上剪短。 施肥 幼树施肥。9-10月间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进口复合肥100-150克;到第二年6月、第三年1月各施肥1次,用量逐年适当增加;从第四年开始,树冠初步形成后,采用结果树的施肥方法。结果树施肥。一年中施3次肥,第一次花前肥,在2月开花前施;第二次为壮果肥,在硬核期结束、果实开始迅速肥大时施;第三次为采后肥,在7月上中旬果实采后施。株产量50公斤以上的树,每株全年施饼肥2-3公斤或厩肥50公斤左右。同时要注意果树产果大小年,大年花前施肥,小年施肥要待果大豆大时才施。采用盘穴状(幼树)和环沟状施肥(成年树)。 整形修剪 东魁杨梅自然树形是圆头形或扁圆形。定植后在主干高60-70厘米处短截并选主干上生长壮实,分布均匀的3-4个芽为主枝,各主枝间距保持在15-20厘米,开张角度45-60度,努力培养成"一干三主枝"的变则主干型。树冠形成后要有效控制秋梢和晚秋梢的生长。树冠长到2米以上高时要压顶,使其保持在3米左右。过长枝要摘心和断枝,密集、细弱和过旺分枝要适当疏删。进入结果期,总的要求树冠上、下、内、外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冬剪在12月底进行为最佳,有利于枝组的更新和提高抗病能力。一般采用“平剪梢”的办法。此法简便易行,剪后枝条分布均匀,易形成新的结果枝组。必须剪除病虫枝、下垂枝、交叉枝和衰弱枝,以改善枝间通风透光条件,使树冠形成伞形或平面状。 病虫害防治 杨梅的病虫害相对其他果树来讲较少,根据我们的观察,主要是避债蛾,但到目前为止,尚不构成危害。 采摘 杨梅一般6月上旬~7月上下成熟,果实成熟后极易腐烂和落果,要及时采摘。并注意轻采、轻放、轻挑,同时进行果实分级。采收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下雨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否则果实水分多,容易腐烂。同时果实采摘后进入冷库预冷,然后进行包装。 东魁杨梅 修剪要点 东魁杨梅喜光性强,修剪不合理会形成结果部位外移。因此修剪时除应轻剪缓放、多留枝及枝组,并采用单轴延伸外,还应“落头开心”,提高树冠上部光照量;通过开张角度和疏除外围直立枝、竞争枝、徒长枝等枝条,增大侧射光透冠程度,提高光的利用率。 改造枝组结构 东魁杨梅应推广小冠疏层技术,使结果的主要部位集中在基部,树冠中下部结果量占株产总量的2/3左右。对上强下弱树,通过促进下部、控制上部生长等手段加以改造,保持上部枝组的角度大于下部枝组的角度,以控制或缓和上部枝的长势,使树体趋向上小下大。一般基部枝开角要求基角在60度以上,腰角60度左右,梢角为80度。对于上强下弱现象严重的树体可将上部枝拉平,并加大对上部枝的回缩,减少上部枝量。上部要多留花芽枝,通过结果削弱枝条长势,而下部枝应少留花芽,减少结果,待树势恢复后,再促使大量结果。 控制结果部位外移 东魁杨梅喜光性强,修剪不合理会形成结果部位外移。通过对临时枝的短截和对单轴枝组的回缩修剪,以增加树冠内膛的结果枝,提高产量和品质。 控制枝量,合理结果 东魁杨梅萌发率高,成枝力强,幼树期为了增强光合作用,去枝量往往较少。但进入结果期后,就会出现枝量过多现象,导致树姿失常,光照不足,结果率下降。因此在要求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1000~1500千克的情况下,每亩枝量应控制在3000~3500条,保证每千克果有一定数量的叶片制造和供给养分,对多余的枝条应及时回缩疏除。冬剪技术需有效进行,才可提高结果量。

为什么东魁杨梅花谢后到采果前可以不喷农药?

东魁杨梅的幼树每年发芽两次,发芽前和四月中旬。氮肥是主要的肥料,与磷钾肥配合使用可促进枝条的生长并扩大树冠。

东魁杨梅的成年树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是1-2月,每株施40-50kg的农家肥;第二次是在4月下旬,每棵植物施用0.8kg的复合肥料;第三次是采摘水果。然后,根据更多结果和更多肥料的原则施肥,通常每株植物0.5千克尿素和0.5千克硫酸钾。杨梅的肉质根很容易受损。挖沟时避免损坏根部。

此外,在开花前应喷洒0.3%的硼砂,并在果实发育期间施用叶面肥。您可以喷洒0.2%磷酸二氢钾1至2次。

修剪东魁杨梅幼树的重点是为树冠提供更多的养分,树冠的基本骨架将在3年内形成。通常,种植后应在主茎的70cm处剪短。干燥后发芽的新芽应选择在距地面30cm处50?60的3?4个分支角度。 ,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相互之间有一定距离的枝条被用作主枝,其他枝条被切断,并且在每个主枝上种植2至3个辅助主枝。其余的枝条应与摘心,新芽和扭曲结合在一起,以控制其生长并将其培育成结果枝组。

修剪成年树木主要是为了培育高产种群结构,调节生长与果实的关系,并促进稳定,优质和高产。剪掉病虫害的枝条,枯枝,弱弱的枝条,稀疏切开密集的枝条,缩小并更新悬挂的枝条和弱化的枝条。分支的上部应较薄,下部应较密,结果应为三维。修剪主要在春季和2月,夏季则采摘水果。

对于5年生以上长势旺盛的未投产树、初结果幼树及生长势旺结果少的成年树,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同时,应于10月至翌年3月(以11月为最适期)土施多效哇。方法为:将树冠投影面积内的土扒开,以见细根为度,将定量的多效瞠与30倍左右的细土拌匀后撒在树冠下,然后覆土;也可在开花前喷800mg/L多效瞠,抑制春梢保花果,终花期喷20-30mg/L赤霉素进行保果,3月上旬喷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10d喷一次,连喷两次,以提高坐果率。

通常,对于花芽分化过度的一年生树木,整个树中平均会稀疏掉1/4至1/3的秋梢。同时,将每株植物施用0.5?1kg的氮素以促进植物生长。花药经过化学稀释。

根据树上的果实数量,通常在开花后20天进行稀果。通常,树冠的上部较稀疏且较少,而下部则较稀疏且较多。通常进行2-3次,并且可以根据树木的活力灵活地进行。

东魁杨梅果实有不同的成熟期,需要分批收获。当整棵树的果实中有20%成熟时(通常每天或隔日),即可开始采摘。雨天或雨后晴天时,应避免收割。此时,水果中的水分更多,并且容易腐烂。应该在清晨或傍晚,这时温度低且损失小。

东魁杨梅花谢后到采果前(4~6月)有三个月时间,可以不喷农药。因此,有的人要问题:“这么长的时间不喷农药,怎么可以?”有的又问题:“万一发生病虫,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先从东魁杨梅各个物候期的抗性来看。就是幼果期,是东魁杨梅抵御不良环境条件较为脆弱时期。若是用药不当,容易形成落果。这样的事实,已让各地许多果农教训不浅,并且每年都有因喷药而落叶落果的现象发生。

可是,尽管怎么宣传,怎么向果农说明道理。而有的果农仍有疑虑,认为保果期不喷农药,万一发生病虫害,岂不让东魁杨梅丰产计划落空吗?

到底要不要在东魁杨梅保果期喷农药呢?从许多果农的经验总结:应该是基本上可以不喷农药。下面将分为四类状况加以叙述:

第一,“保命的树”要喷农药。什么是“保命的树”呢?就是当时因褐斑病或枝腐病或其他病虫严重发生,树体严重落叶、枯枝,甚至将要枯死。对于这些树,当然是保命要紧,那里管得上保果与结果,就是要抓紧喷药防治。对于这类树,毕竟在各地是占少数,或是一块园内只是少数的几株。

第二,少数有病虫发生,可喷或不喷的,暂时不喷,待到采果后再喷药。对于这类树,如有些树的树冠,有少数叶片发生褐斑病或少数枝梢上发生枝腐病,树体尚健康。还有一些蚧类或粉虱发生的树,虽然5~6月是其若虫孵化的时期。但是考虑到树上有果子,不能随便喷药。所以对于这些有病虫少数发生,又不会形成落叶(死树)的树,暂时不喷药。如褐斑病、枝腐病,在夏梢萌发时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果后的7月,是夏梢萌发时期);蚧类或粉虱的若虫,至7月,已是若虫2龄左右,壳尚未硬,喷药仍能杀死若虫。因此,推迟到采果后防治。

第三,如金龟子、卷叶虫等害虫,即使为害东魁杨梅的叶片或嫩梢。但是没有必要去喷药防治。

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是一些杂食性的害虫。有铜绿金龟子、茶色金龟子、花潜金龟子、白星金龟子、褐色金龟子等种。它们要在傍晚时来为害,白天要隐匿到杂木、杂草丛中或泥土缝隙中。防治方法有:利用成虫假死性,摇动树体,振落捕杀,以黑光灯或火堆诱杀成虫,以西瓜连瓤切块,涂20%三唑磷乳油诱杀成虫等,可是在树上喷药的效果不显著。所以没有必要去喷药。

卷叶虫:是鳞翅目卷叶蛾科的幼虫,有小黄卷叶蛾、拟小黄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拟后黄卷叶蛾等。这些卷叶蛾的幼虫,都是为害嫩梢,不食老叶。而这些嫩梢,又都是春梢。因春梢旺发,会形成大量落果。所以要人工摘梢或喷多效唑控梢。而让卷叶虫帮助,吃掉嫩梢,岂不是省掉化工吗?因此也没有必要喷药。

第三,大多数的东魁杨梅树体,没有病虫害发生。对于这些树,本来就不必喷药的,又何必要去洒农药呢?若是有人去给这些树喷药,只是浪费农药,浪费钱,还要污染环境,且对喷药者的身体也不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