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路建设与铺装的实习报告怎么写?
首先说明,你的问题具有相当难度!要找到完全匹配的很难,以下仅供参考:引言: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者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英国著名的造园家人为:“园林铺装是整个设计成败的关键,不容忽视。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日本景观大师都田彻则进一步指出“地面在一个城市中可以成为国家文化的特殊象征符号。”由此可见,铺装景观设计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中国古典园林铺装景观——以芙蓉古镇为例 园林铺装景观的创造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渊源。其所用的图案蕴涵了一定的文化含义,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1.1用材简单 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因此铺装设计“因地施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铺装常用砖瓦、碎石、卵石、碎瓷片、碎缸片等材料,与周围的整体空间协调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这得益于材料随手可得又归于自然。不仅体现了材料的自然、文化组合,更构成了生动的景观。图1,为为芙蓉古镇云南园中的一条园路,园路的材料选择与环境极为协调,又象就地取材的青石板,自然地置于一片向远处绵延而去的小路中,貌似不经意间,却又蕴涵着无穷的意境,令人神往,让人回味无穷。图2,为芙蓉古镇川西园中一条园路,其铺装采取冰裂纹加碎鹅卵石镶嵌其中,让人觉得活泼又不失自然,貌似天公之作,宛如神来之笔。1.2图样多样 中国古典园林中,铺装常见的图案纹样有:大角、六角、芝花、八角等一些动物或者植物图案,以表现迎祥祈福之意。其纹样精致、紧凑,尺度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十分协调,又自然大方。如图3,用土**鹅卵石组合成花朵纹样,镶嵌于拼接的铺装中,不仅趣味众生,更是尺度精巧;图4,冰裂纹和碎鹅卵石拼接成一朵朵花的纹样,精致、细密,尺度与周围环境空间呼应妥当,十分协调。1.3本地文化主题寓意——以苏州园铺装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的竖向景观体现了高雅人士的精神追求,而其园林铺装景观不仅体现了文人的精神追求;铺装采用海棠花纹样,反映了文人追求内心的清纯秀美。更展现了普通市民的世俗物质追求。芙蓉古镇中苏州园,用以模仿苏州园林,展示了苏州一带人土风情,其在园林铺装设计上更是加以模仿,在园中可看到蝙蝠纹样铺装,“蝠”谐音“福”,被看做是福的象征,而五只蝙蝠的图案表示“五福捧寿”和“五福临门”(五福指:长寿、富裕、健康、好善、寿终)。鱼的纹样,“鱼”与“余”谐音,把金鱼与莲花组成画面表示“金玉同贺”;“鱼”还象征了夫妻和谐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体现了园林铺装市井化的一面。2.城市公园铺装景观——以浣花溪公园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铺装景观形象精小,含蕴的空间尺度感和个人化的景观文化蕴涵也只有在古典园林的空间中别具生命力。而现代园林铺装在用材、色彩和拼接纹样上更加丰富,也更能体香现代人的要求。2.1铺装材料的适宜选择与尺度的表现2.2.1铺装材料的选择 铺装材料是体现铺装景观设计意图的载体,同古代相比,现代工业技术极大地拓宽了材料运用的自由度,各种现代材料层出不穷。彩色陶砖、水刷石、洗米石和大理石、花岗岩以及文化石或者还配以灯光等等。这使得同一铺地景观实现多种主题的可能。2.2.2铺装尺度的表现 铺装尺度主要表现在铺装材料尺度和铺装纹样尺度两个方面,两者都能对外部空间产生影响,产生不同的尺度感。 在铺装材料尺度方面,通常在打尺度中使用花岗岩、抛光砖等板材较多;中小尺寸的地砖和校尺寸的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 在铺装纹样尺度方面,大面积的铺装应该使用大尺度的纹样,有助于表现整体的效果,如果纹样太小,则铺装会显得琐碎;小面积的铺装应该使用较小尺度的纹样,更能显出紧凑的图案,使空间更加亲切。 2.2铺装色彩的搭配 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一般是衬托景点的背景,除了特殊情况外,很少成为景观的主景,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和。如果色彩过于鲜艳,可能喧宾夺主,甚至会造成园林景观杂乱无序。因此铺装色彩的选择与其所处空间的周围环境的色彩密切相关。不仅要注意铺装色彩与周围建筑、植物色彩的映衬效果,还要考虑不同铺装之间的色彩对比和衔接效果。 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色彩的运用应该追求同一中求变化,即铺装的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同时利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节奏变化,打破色彩过于千篇一律的沉闷感,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2.3铺装的组合样式排列2.3.1平行排列 这种排列组合,铺装方法应用相当广泛,采用鱼骨图案或者各种方形几何图案,如长方形、八边形等,将立方块按垂直向、平行向等各种走向或者各种角度进行排列组合。这种铺装形式主要应用于车辆和行人密集的场所和道路。其美学效果与立方块的形状、质量、尺寸公差和排列长度紧紧相关。2.3.2扇形排列(孔雀尾巴试排列) 这种排列形式的特色是其图案是由圆的弦形成,图案的形状特点是一排的立方块的石材品种和颜色都不同于主色调的石材。其缝隙很小并且密集,从远处就可以明显看出图案的效果。2.3.3同心圆型排列 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着同一个同心圆将立方块按照一个接着一个的圆线排列。在这种铺装形式中,在外圈圆线排列的是一种彩色的并抛光的石材,目的是予以突出。这种方式铺装表面的整修非常水平,缝隙窄,并且密集,使铺装完的地面从远处就能看到效果。2.3.4反衬拱型排列 根据资料显示,这是一种标准铺装的形式,也就是应用最广泛的适合使用任何表面和块度的石材铺装方法。其美学效果与镶嵌入地段的宽度和拱形的几何形状之间的比例紧紧相关,也可以说,和随着立方块的尺寸而变化的拱形弦的尺寸紧密相关。2.4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公园铺装——诗歌大道 无论现代城市公园铺装景观如何排列,其目的都是展现了空间主题文化。主要手段是采用文字、图案、特别的形象符号或者指示符号等来直观或者含蓄的传达空间主题。在材料上喜好选择花岗岩、文化石等,本质为了“整体协调”,使其与所处空间的周围环境和氛围密切相关。 浣花溪公园中的诗歌大道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例。从公园的南大门进入,388米长的诗歌大道庄严肃穆,让人禁不住屏住呼吸,道路中心按时间顺序排列中国自《诗经》、《楚辞》开始至今历代杰出诗人,整条大道由诗人诗句贯穿始终。诗歌大道用大理石拼接成各种图案以及诗人的诗句,它不仅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这一设计有效地将中国诗歌的悠久历史空间化、形象化,由无数诗人铺就的中国诗歌大道,既给人以数量上的震撼,又让人直观地看到每一位诗人在历史上的具体位置。沿着诗歌大道一路走去,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年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劝天公重抖擞”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在脚下的大理石上镌刻着。3.城市步行商业街路面铺装景观——以春熙路为例 城市步行商业街路面铺装景观要求安全、舒适、亲切,具有方位感、方向感、历史感和特色感。因此,地面铺装材料在选材时要考虑到雨、雪季的防滑问题,采用表面质感粗糙、透水性好、耐污染性强、清扫方便的材料,易于施工、维护的砌块类材料是较好的选择。在步行商业街中,铺装尺度要亲切、和谐,使人感到自我,可以与空间环境对话,完全放松和随意。因此,可以采用有统一感的主色调铺装强化街道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大体可划分为流动空间、集散空间和停留空间。铺装景观设计是分割空间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带给人们方位感和方向感。流动空间是步行街的主要骨架,一般需要用节奏来引导人流,最简单的节奏就是不断重复;集散空间是步行街出入口的空间,常常用地面铺装的方式设置地标,暗示步行街的端头位置;停留空间主要是为人流短暂停留休息而提供的空间,常常使用不同的铺装形式变化划分处界限,强化空间场所感。 铺装是步行街景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强化空间环境文化内涵,使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与文化进行交流,与历史对话,受文化的熏陶,在铺装中要挖掘步行街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步行街铺装还体现个性化,营造其特有的魅力特色。精心挑选的铺装材料、精心设计的色彩,使路面与街道整体环境气氛想协调,强化街道的个性形象。 春熙路是成都最具代表性、最繁华热闹的步行商业街,始建于1924年。在春熙路的全面改造过程中,成都人经过精心整治。改造后的春熙路由花岗岩与仿古地砖铺就,并且铺以表现传统艺术的铜质浮雕的特色设计,传承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使其在现代商业很城市文脉的叠加中,成为一件精巧的公共艺术品。结论: 园林景观的创造从来就不应该只是地表之上元素的关系整合。铺装景观的良好创造不仅能实现空间景观资源的最大利用,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园林的空间性格和景观气质。有人认为土地是神,因为他有生命。因此,在设计园林时不应该忽视的是:给与铺装这种文化关注,在某种意义上是实现让土地“神”的生命得以以另一种被称之为“景观”的方式延续。 其它资料:第一节 园路园路是园林绿地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的骨骼和联系各景点、景区以及活动中心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分散人流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供游人散步和休息之用,园路本身与植物、山石、水体、亭、花架、一样,都能起展示和点缀风景的作用。园路还需满足园林建设、养护管理、安全防火和职工生活对交通运输的需要。园路配布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园的不仅和利用率,因此需要把道路的功能作用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做到步移景异。
一、 园路的类型
园林道路可分为主要园路、次要园路和游息小路三种类型。
主要园路是大量游人行经的路,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是园林绿地道路系统的骨干。与园林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各功能分区以及风景点相联系,也是各景区的分界线。宽度通常为4—6米,一般不超过6米,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以形成路两旁树木交冠的遮荫效果。
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一般从主要园路分出,是直接联系各主要景点和分区的道路,路面的宽度一般为2—4米,要求能通行小型服务用车。
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深入地到达园林的各个角落,是寻胜探幽的道路,一般设在山峦、峡谷、水边、丛林和草地,多曲折布置。游息小路是最贴近大自然的道路,其宽度通常为1.2—2米,也可小于1米,供1—2人通行。
二、园路的风格与铺装
园路的风格首先决定于园林绿地的规划形式,规则式园林,园路多为有轨迹可循的几何线条。自然式园林,道路则大多为无轨迹可循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同的变形路。路面的铺装更影响到园路的风格,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道路,常采用青砖、黑瓦已经卵生等材料嵌镶成各种图案和纹样,朴实典雅的风采。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性。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使得现代园路风格变化无穷,有的新颖潇洒、色彩艳丽。有的线条简洁大方、图案清晰明快。还有的古朴典雅,沉稳厚重。
园林道路(广场)的铺装,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要坚固、平稳、耐磨、防滑和易于清扫。其次,要满足园林在丰富景色、引导游览和便于识别方向的要求。第三,还应服从整个园林的造景艺术的要求,力求做到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园林道路(广场)的铺装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整体铺装路面
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三合土路面,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平整干净、耐压平稳,适用于有行车要求,人流集中的主要园路,三合土路面不耐车压,可用于次要园路的路面。沥青路面色调较深,用于自然式游息小路不易与环境相协调。
2、 块状路面
块状路面包括混凝土、块石、片石、卵石等各种镶嵌路面。主要用于供人们休息散步的次要园路和游息小路。块状路面装饰性强,除可作成各种颜色,各种几何形状以外,还可作成各种纹理,组合成各种图案等。常见的如用彩色石子铺成的各种镶嵌路面,不仅具有极高的装饰性,而且现代人们还从中找到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乐趣。冰纹嵌草路面有了新的发展与内容。天然条石和砖石铺成的宽窄不同的各种形式的路面,广泛应用于草地、林缘和疏林。
3、简易路面
这种路面虽造价低廉,但有灰尘,雨后泥泞,只适用于游人较少的次级散步小路,和做园林的临时道路。
三、园林道路规划布局要点
1、交通性和游览性
一般情况下,交通功能从属游览要求。交通的要求是不以捷径为原则。
2、主次分明
园林道路系统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性强,主要道路不仅在铺装上和宽度上有别于次要道路,而且在风景的组织上要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因地制宜
园林道路系统必须根据地形地貌决定其形式。根据地形园林道路可设成带状、环状等,从游览的角度,园路最好设成环状。以避免走回头路,或走进死胡同。
4、疏密适当
园路的疏密和景区的性质、园内的地形游人的多少有关。一般安静休息区密度可小,文化活动区及各类展览区可大,游人多的地方可大,游人少的地方可小。总的说园路不宜过密。园路过密不但增加了投资,而且造成绿地分割过碎。一般情况下,道路的比重可控制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十至十二左右。
5、曲折迂回
园路要求曲折迂回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地下的要求,地形复杂,有山、有水、有大树,或有高大的建筑物。另一方面,是功能和艺术的要求。为了增加游览路程,组织园林自然景色,使道路在平面上有适当的曲折,竖向上随地形有起伏。为了扩大景象空间,使空间层次丰富,形成时开时闭的辗转多变、含蓄多趣的空间景象。
6、园林道路交叉口的处理
两条主要园路相交的时候,近可能采用正交,为避免游人过于拥挤,可形成小广场;两条道路成丁字形相交时,在道路交点处可布置对景;按条园路相交与一起时,三条路的中心线应交汇在一点上;山;路与山下主路交界时,一般不宜正交,有庄严气氛的要求时,可设纪念性建筑。;凡道路交叉所形成的角度,其转角均要圆滑;两条相反方向的曲线路相遇时,在交接处要有相当距离的直线,切记呈“S”形;在一眼所能见到的距离内在道路的一侧不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交叉口,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要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广场。
7、园路与建筑
与建筑相连的道路,一般情况下可将道路适当加宽或分出小路与建筑相连。游人量较大的主要建筑,可在建筑前形成集散广场,道路可通过广场与建筑相连。
8、山地园林道路
山地园林道路受地形的限度,宽度不宜过大,一般大路宽1/2—3米,小路则不大于1`2米。当道路坡度在6%以内的时候,则可按一般道路处理,超过6—10%的时候,就应顺等高线做成盘山道以减小坡度。山道台阶每15—20级最好有一段平坦的路面让人们在其间休息。地面稍大的地面还可设一定的设施供人们休息眺望。盘山道的来回曲折可以变换游人的视点和视角,使游人的视线产生变化,有利于组织风景画面。盘山道的路面常做成向内倾斜的单面坡[坡,使游人行走有舒适安全的感觉。
山路的布置还要根据山的体量、高度、地形变化、建筑安排、绿化种植等综合安排。较大的山,山路应分出主次。主路可形成盘山路,次路可随地随形取其方便,小路则是穿越林间的羊肠小路。
9、 山地台阶
山地台阶是为解决园林地形的高差而设的。他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有美化装饰的功能,特别是他的外形轮廓具有节奏感,常可作为园林小景。台阶通常附设于建筑出入口、水旁、岸壁和山路。台阶依材料分有石、钢筋混凝土、塑石等,用天然石块砌成的台富有自然风格,用钢筋混凝土板做的外挑楼梯台阶空透轻巧,用塑石做的台阶,色彩丰富,如与花台、水池、假山、挡土墙、栏杆结合的台阶,更可为园林风景增色。台阶的尺度要适宜,一般踏面的宽度为30—38厘米,高度为10—15厘米。
第二节 园林广场
园林中的场地除了起组织人流、分散人流的作用外,还可供游人游息散步、打拳、做操、儿童游戏、集体活动。也是园务活动的场所。因此,按其性质分。有交通集散场地、游息活动场地、园务活动场地。
一、交通集散场地
是主要园路交叉口的、出入口的放大。由点到面,以供游人集散。园林出入口的广场,是主要园路的起点,首先要处理好各种车辆的通行及停放,各类人员的出入停留。在艺术布局上要精心设计,巧于安排。大门建筑风格与于城市的整体风格、园林性质、内容相一致,建筑的体量要与周围的空间相协调。大门口的装饰性布置如花坛、草坪、雕塑、山石、树木、园灯和地面装饰等,要根据不同的艺术特点,精心安排和组织,是其既富于变化又协调美观并能充分反映该园的性质、特点和独特风貌。
在规划布局上,园林出入口场地的布置可采用先扬后抑或开门见山。先扬后抑,即在入口前布置障景,如中国古典园林门前的假山、影壁墙等。开门见山,就是不设障景,呈现在游人眼前的是一幅有层次的开朗画面。
主要园林建筑,如展厅、音乐茶座的场地的大小、形状、除考虑游人参观路线、休息停留的集散功能外,还要考虑场地与建筑地协调布局。场地中的景物(雕塑、纪念碑、喷泉等)的布局既要与整体风格相协调,还要有较好的视觉条件留出相应的视距,以不同的方位、距离进行观赏。
二、游息活动场地
游息活动场地因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布置。作到美观集体活动则要布置在场地开阔、阳光充足、风景优美的草坪上。青少年活动则多布置在疏林草地。其他供游人休息散步、赏景拍照的场地则可以布置在有风景可赏的地方。并设亭、廊、花架、雕塑、花坛、假山、喷泉、园椅、园灯、小树丛等,供人们长时间的逗留休息。
三、园务活动场地
园务活动场地应与园务管理专用出入口、苗圃的有方便的联系,还要与园林主要景观保持一定的距离,相对独立。最好能设障景如树丛、竹林等适用、各具特色。如打拳做操,应安排在离出入口不远,空气新鲜,地面平整,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园椅。
第三节 园桥
一、作用
联系交通、组织导游;分割水面、构成风景、点缀风景。一座造型优美或有历史价值的园桥,可自成一景,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桂林七星岩的花桥的。
二、 类型
依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等。按结构分有梁式与拱式。单跨与多跨。其中拱桥又有单曲与双曲之分。依建筑形式分有亭桥和廊桥。桥还有一个特殊的形式,即汀步。
在体量上有不同大小、不同高低、不同宽窄的桥。小桥仅有一、二米,一、二人宽;大桥宽数十米,可通汽车、火车。
三、 设计要点
园林中的桥既具园路的特征,又具建筑的特征。贴临水面的平桥,曲桥可以看作是跨越水面的园林道路。带有亭、廊的亭桥、廊桥是架在水面的建筑。而桥面较高可供通行的各类拱桥则同时具有园路和园林建筑的特征。在设计的时候,园桥的色彩、高度、体量、立面造型均要考虑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小水面架桥宜聚,可选贴临水面的平桥,并偏临水面一侧,使水面有扩大之感。为使小水面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增加景色的空间层次,可采用平曲桥交互,以延长游览时间,使观赏角度不断变换。
大水面可局部抬高桥面,既可增加桥的立面效果还可避免水面的单调,并可便于桥下通船。局部抬高的桥建筑特征比明显,因此在桥的空间轮廓上要加以注意,使园桥的建筑风格、比例尺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
廊桥、亭桥应主要突出建筑特征,供人们休息眺望和欣赏水波、游鱼、荷花、浮萍等。
汀步是园路在浅水中的继续,,适宜浅而窄的水面,如溪、涧、河滩等。既简单自然又富有情趣。汀步石块的大小高低不一,距离远近不等,但要注意石面要平,置石要稳,以求安全。石块的形式可有多种多样,如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布置时可按预定的路线自由灵活的安排,左右穿插,疏密相间,生动有趣。汀步在假山庭院中是山水间连接的常用方法之一。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趋势
1、“ 以人为本 ” 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
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地环境。
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 —— 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
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2、坚持 “ 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
即 “ 把追求 gdp 的增长看做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与动力 ” ,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 1972 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 ” 的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20xx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 你最想拥有什么?
” 被调查者中有 70% 以上的人选择了 “ 健康 ” 。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 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
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二、现代居住区绿化的空间问题
1、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 35% 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 7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30% 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虽然不能通过纯数字来体现,但是为了有更多绿化的面积,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
住宅小区停车设施的管理机制混乱、分工不清、缺少协调,而且管理手段落后。目前,住宅小区大多数停车场的管理是与物业相结合的,物业管理人员承担着住宅小区停车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使得住宅小区停车场的管理基本处于人工阶段,由于缺乏停车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管理工作相当混乱。 以昆明某住宅小区停车规划为例,探讨住宅小区停车规划问题
1。 规划背景
该住宅小区位于昆明市西南部,广福路以南,福康路以北。整个地块总面积为55亩,净用地面积为41。15亩。该住宅小区属于昆明市前卫20号地块城中村改造规划的一部分,主要作为居住用地来开发,同时承担着部分商业和办公的功能。
2。 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布置的基本原则
2。1 因地制宜
在建设停车设施时,停车空间的选择将受到多方限制,在尽可能多的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停车设施的同时,结合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配合绿化环境因地制宜的考虑设置。在宏观方面,综合考虑城市地段、地貌、现实状况[2];在微观方面,结合住宅小区地形特点,使用功能以及周边环境关系加以综合考虑,确定切实可行的空间模式,使停车场的设置更加方便,快捷、舒适,同时融入整个住宅小区的环境。
2。2 效益优先
住宅小区停车场的设置应注重综合效益, 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场的布置应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来衡量。
2。3 相互协调
停车场地的布局在大的方面要尽可能的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其选址应考虑其规划范围内未来停车发生源在位置和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做到规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3]。在小的方面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住宅小区的规模,居民经济能力、汽车拥有率等因素,尽量与停车需求相协调,按照一定的停车位指标来建设停车空间。
2。4 安全方便
在设置停车设施时,在保证居住宅小区整体交通组织合理有序的前提下,尽量少占或不占路边和宅前空地,并且尽量远离老人活动场地和小孩游戏场地,确保居民特别是老人、小孩的生命安全。为了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存、取车的方便,住宅小区机动车停车场(库、位)的设置应考虑停放车辆阻抗和车辆的可达性。因此,一般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划布置方式。
在对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环境,使居民更贴近自然。例如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绿化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苏州河边绿带的代表。
由于现在的居民楼相对的楼层都较高,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也应该考虑楼层中、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而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
2、小区原始状态的改造
现在有些小区在建设之初,一般只有初步的考察一下地形然后将地推平,然后在平地上建设、绿化。这样完全破坏了当地的原始风貌。在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充分考查其现状。在建设时应该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及利用。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时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展现居民小区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3、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在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设计安排时,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
因为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 人居 ” 与 “ 人聚 ” 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 “ 人聚 ” 的需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