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是什么性质企业?双汇发展未来业绩预测?双汇发展属于哪个行业?
最近食品饮料板块走势很不乐观,市场上的投资者没怎么当回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反而是挖掘投资标的的好机会,我们就趁着今天这个时间一起来聊聊食品饮料细分行业中肉食行业的龙头公司--双汇发展。
在学姐开始解析双汇发展前,学姐给大家归纳了一份食品饮料行业龙头股名单,动动小手点一下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食品饮料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双汇发展,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供应商,属于肉食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最重要的两业务是: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向上游核心为饲料业和养殖业,下游发展包括有包装业、商业,配套发展外贸业、调味品业等。主要产品分为了三大类: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鲜品冻品。
分析完双汇发展的公司情况,我们来研究一下下双汇发展公司有些什么优秀之处,值不值得我们入手?
亮点一:全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形成高壁垒
完善的产业链是双汇发展公司的“护城河”。肉制品产业链包括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包装物流,经过这么多年对肉制品产业链的发展,不止包括生猪养殖,双汇还拥有非常先进和完备的肉制品配套业务(PVC、 肠衣、包装等),双汇的肉制品成本因此有突出的优势。另外,完善的物流体系也是双汇发展的有力竞争力之一,配送效率大大提高。双汇致力于全球市场的耕耘、开疆扩土,使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国外的肉制品企业也被收入公司,这样明显的规模效应就被构成了,提高了在原料成本上的竞争力。
亮点二:突出的品牌、设备、品控以及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
肉食品行业里的最佳品牌双汇,多次获得荣耀,已跻身为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主要产品双汇火腿肠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中形成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公司先后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建立起现代化加工基地,助推工艺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始终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对管理抓得十分严,逐步建立了科学完善的食品质量及安全管控体系,能够做到全程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对产品质量信息进行有效把控,保证产品的质量没问题、食品也要安全。另外,公司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是行业佼佼者。公司不断投入产品的创新研发领域,引进高质量人才和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强大的综合研发能力确保公司在生产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始终领先于竞争对手,使企业获得了持续的强大活力和竞争优势。
由于篇幅受限,不少跟双汇发展有关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在这篇研报中有详细介绍,点击就可获取: 深度研报双汇发展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民以食为天",食品饮料板块是一个长牛的板块。当中的屠宰板块是一个特别看重规模经济效益的业务板块,屠宰行业面临的上下游面临的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屠宰企业不能自主决定上下游的价格,只能靠薄利多销的方法来得到好处。在这种行业特点的发展下,双汇通过发展明显的规模优势,可以帮助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低温产品了解程度越深,低温肉制品的销量会被消费升级趋势所提升。然而双汇是整个行业当中对低温肉制品布局较早的企业,品牌影响力也非常不错,未来双汇增长的主要增长点一定会出现在低温产品上。此外,当下我国屠宰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是不太高的。展望未来国内屠宰行业集中度会逐渐提升,且盈利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双汇将会率先体会到行业发展红利带来的好处。
三、总结
总结一下,双汇发展公司能够成为肉食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伴随着行业改革的时机,进行高速发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是想知道双汇发展未来的行情究竟如何,直接点击链接,投资顾问会给你比较专业的意见,帮助诊股,看一下目前双汇发展当前的行情到底属不属于买入或卖出的好机会:免费测一测双汇发展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2023年养猪的行情前景如何
最近食品饮料板块走势低迷,市场上的投资者不屑一顾。可是他们不知道,现在才是挖掘投资标的的好机会,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食品饮料细分行业中肉食行业的龙头公司--双汇发展。
在开始分析双汇发展前,我整理好的食品饮料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食品饮料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双汇发展属于中国最大的肉类供应商,主要是肉食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要的两大核心业务是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向上游重点就是饲料业和养殖业,下游发展的业务就比较多了,比如:包装业、商业,配套发展外贸业、调味品业等。主要产品是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鲜品冻品。
简单把双汇发展的公司情况告诉大家之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双汇发展公司有哪些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否值得我们投资呢?
亮点一:全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形成高壁垒
双汇发展公司把完善的产业链作为"护城河"。肉制品产业链涵盖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包装物流,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单包含了生猪养殖,双汇还拥有非常先进和完备的肉制品配套业务(PVC、 肠衣、包装等),这使得双汇的肉制品成本领先于其他同行。另外,双汇发展的物流体系也是相当发达的,强大的配送能力由此得来。双汇致力于全球市场、不断的开疆扩土、扩大生产规模,将国外的竞争企业收购,这样明显的规模效应就被构成了,增强了原料成本优势。
亮点二:突出的品牌、设备、品控以及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
肉食类的最佳品牌双汇,很多次获奖,已跻身为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主要产品双汇火腿肠名号非常响,老人小孩都喜欢,经销商和消费者都非常喜欢。公司先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采购先进的技术设备,建立起现代化加工基地,不断升级工艺技术和装备,始终引领行业发展。
公司的管理体系十分严格,科学完善的食品质量及安全管控体系已经完成构建了,能够做到全程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对产品质量信息进行有效把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好、食品的安全性。另外,公司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是行业佼佼者。公司把大量精力放在产品的创新研发领域,加强优质人才的引进和研发队伍的建设,强大的综合研发能力保证了公司在生产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一直比竞争对手领先,使企业获得了持续的强大活力和竞争优势。
由于文章字数有限,还有不少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跟双汇发展有关,全都被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欢迎大家随时查看: 深度研报双汇发展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民以食为天",行业发展中,食品饮料是一个长牛的板块。业务板块中比较重视规模经济效益的就是屠宰板块,屠宰行业的上下游面临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屠宰企业不能自主决定上下游的价格,就只能依靠薄利多销来获取利润。从这种行业特点的情况来看,双汇发挥明显的规模优势,对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低温产品了解程度越深,消费升级趋势能够提升低温肉制品的销量。而在行业中双汇属于对低温肉制品布局较早的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也一直很高,未来低温产品会成为双汇增长的主要增长点。另外,目前国内屠宰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着眼屠宰行业的未来,这个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渐增高,盈利能力的提升速度也不会慢。双汇是最先享受到行业发展红利的企业。
三、总结
整体来说,双汇发展公司能够成为肉食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伴随着改革的东风,进行快速发展。文章的特点就是其中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实时更新,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双汇发展未来行情,点击链接进行了解,专业投资顾问根据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帮你进行诊股,看一下目前双汇发展当前的行情到底属不属于买入或卖出的好机会:免费测一测双汇发展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规模、人均猪肉消费量、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
行业概况
1、定义
生猪是指种猪、商品猪、仔猪等的统称。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
从生猪养殖周期来看,新生母猪至生猪出栏一般要经历18个月的时间。母猪出生后一般育肥4个月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为能繁母猪。而后,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生出仔猪,仔猪育肥6个月成为生猪后即可出栏。
2、产业链剖析
从生猪养殖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由猪饲料与猪用兽药行业构成,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位置,下游主要由牲畜屠宰行业与肉制品加工行业构成,最终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猪饲料生产企业有新希望、海大集团等;猪用兽药生产企业有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生猪养殖行业有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等,屠宰、肉制品加工企业有雨润食品、双汇发展、龙大食品等。
受猪价周期波动的影响,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与新希望为代表的中游生猪养殖企业毛利率与净利率波动较大。位于上游的兽药行业平均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在25%-65%与9%-25%之间,盈利能力整体高于上游的饲料行业。下游的屠宰行业受中游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较为明显,平均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在7%-10%与-5%-5%之间,盈利能力整体低于下游的肉制品行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期
1978年以前,猪肉生产不发达,猪肉供应不足。全国猪肉年产量较低,导致对市民的猪肉供应实行配额制度,以猪肉券作为分配凭证。那时,猪肉生产依赖于农村千家万户(小农、自给农业),以草、粗饲料和麸皮渣等一些废弃物为主要饲料。主要品种是约克夏犬、伯克夏犬和苏联白犬。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出现大规模工厂化猪肉生产。广东省部分猪肉生产企业开办中外合资企业,引进欧美成套设备和技术,开创工业猪肉生产体系。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城市食品基地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许多城市建立了大规模的工厂化猪肉生产体系,猪肉生产部门发展迅速。1985年,中国第一个猪饲料标准发布,配合饲料、预混料和饲料添加剂在猪日粮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更多的瘦肉品种如丹麦长白、英国约克夏和美国杜洛克被进口。然而,在此期间,大多数生产者每年贡献500头屠宰猪。同时,政府补贴的廉价化肥可用于增加作物产量,取代猪粪和泥浆。缺乏运输和处理动物粪便的复杂商业技术也导致在作物生产中放弃使用粪便。相反,粪便和泥浆越来越多地被排放和填埋。因此,养猪业的现代化和廉价化肥的供应促进了养猪生产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脱钩。
随着猪肉规模化生产的扩大,猪肉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育种技术,如分子工具在育种中的应用,以及代乳粉等专用饲料产品,已被广泛采用,以促进猪肉生产的发展。然而,随着工厂化猪肉生产出现饲料资源浪费增加、传染病迅速传播、抗生素滥用、食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忽视猪粪和泥浆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对可持续养猪和作物生产系统的主要威胁。同时,这也激发了对粪便处理和回收技术的重新探索。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下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类市场规模及覆盖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农业大国,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2、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
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达到了74.9%。(以母猪存栏量为划分标准)。未来国家仍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生猪业的重要举措;同时规模化养殖企业积极探索具有竞争力的养殖模式,如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引导下,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3、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波动下降
猪肉是我国消费占比最大的肉类,年需求量较为稳定。2017年之前,我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30千克/人。受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影响,人均消费量有所扰动,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
4、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波动变化
2014-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受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升,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信任意识,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上升至46.8%,较2020年上升了6.86个百分点。
5、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始终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
作为第一大生猪生产国与消费国,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在此,将生猪出栏量*出栏均重*生猪均价作为衡量行业市场规模的标准。其中,生猪出栏量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生猪均价采用22省市生猪均价的年均价,出栏均重按照120kg/头计算。2016-2020年,虽受猪价波动与出栏数量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始终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2020年在猪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2.16万亿元。2021年,受到生猪价格下降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下降至1.63万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遥遥领先
从生猪出栏量来看,2021年中国13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中,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遥遥领先,达到4026.3万头,位于前五名还有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大北农,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492.7万头、1321.7万头、980.0万头以及430.8万头。
从生猪出栏量增速角度看,牧原股份、大北农、傲农生物、巨星农牧、罗牛山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同比增幅分别为122.3%、132.8%、141.1%、192.1%、156.2%。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减少生猪养殖碳排放是行业发展重要趋势
为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种公猪站的建设在政府的推动下成为国家或区域性良种繁育体系完善的重点,将重点建立以种公猪站为纽带的种猪育种体系,完善种猪遗传资源的共享机制,推行种猪联合育种新模式,保障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广,临床毒株多样且复杂,非洲猪瘟仍会持续发生,首要任务是消除污染源和有效防控。此外,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压力下,减少生猪养殖碳排放,实施养分平衡管理,做好臭气控制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
2021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优化区域布局与产品结构,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四个千亿级产业,着力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国内生猪养殖出栏量将进一步提升,以提升国内猪肉供给,从而实现猪肉自给率的提升。前瞻综合考虑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态势以及猪周期对行业的影响,预计202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到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2万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