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满田地的意思荒草满田地的意思是什么
诗词名称:《酬乐天早夏见怀》。本名:元稹。字号:字微之,字威明。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化鲜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时间: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过襄阳楼》《遣悲怀三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明月三五夜》《行宫》等。主要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荒草满田地”的详细介绍:
一、《酬乐天早夏见怀》的全文点此查看《酬乐天早夏见怀》的详细内容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
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
食物风土异,衾_时节殊。
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
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二、元稹其他诗词
《菊花》、《离思五首·其四》、《行宫》、《赋得九月尽(秋字)》、《晚秋》。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酬乐天早夏见怀的详细信息
我想参观水稻土豆种植技术视频
一、 黄姜田杂草种类
黄姜田的杂草种类很多,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混生田,但以刺儿菜、莎草、野苋、马齿苋、藜、马唐、稗、苦苣菜、苦荬菜、圆叶牵头、裂叶牵牛、蟋蟀草、狗尾草、播娘蒿、田旋花、小旋花、婆婆纳等为多。
二、 人工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荒草对黄姜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除草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由于黄姜种植密度大,茎叶又匍匐地面,用锄头锄草有很多困难。一部分杂草必须用手拔除。特别是4~5月份,黄姜植株小,荫蔽轻,杂草生长旺盛,要连续除草3~4次,6月份以后,黄姜茎叶逐渐笼罩地面,杂草生长受到抑制,除草工作量相对减轻,在4~5月份,要半月左右中耕除草1次。除草应在杂草幼苗期提前进行,锄不到的地方要用手拔掉,千万不要形成草荒。形成草荒,不仅影响黄姜生长,而且再防除起来也特别费工。6月份以后,黄姜茎叶笼罩地面,锄草有困难,主要是人工拔草。
三、 化学除草技术
经试验,多种除草剂可用于黄姜田进行化学除草,不仅效果好,而且安全性也好,这里介绍几种黄姜常用的除草剂如下。
1、稳杀得:稳杀得又称禾草灵,是一种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有优良的选择性,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阔叶作物安全。该药为低毒除草剂,原药为褐色液体,纯化合物为浅**液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为2%,与丙二醇、二甲苯、丙酮可混溶,常见制剂为35%乳油。
稳杀得用于黄姜田除草,也可用于大豆、棉花、花生、甘薯、烟草、西瓜等作物。一般在黄姜幼苗期用35%的乳油,每亩50毫升,加水喷雾,可防治马唐、狗尾草、旱稗等多种禾本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幼苗喷后两三天内死亡。对成株期禾本科杂草与多年生单子叶植物可造成萎蔫,停止生长。对阔叶杂草无效。
另外,有精稳杀得,即精禾草灵,作用与稳杀得相同,15%的精稳杀得乳油与35%稳杀得乳油效果相同。
2、盖草能:盖草能是一种新引进的除草剂,纯品为褐色结晶,工业品为橘**液体,稍深于水,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常见商品剂型为10.8%乳油。盖草能对人基本无毒,使用安全。盖草能系苗后选择性除草剂,有内吸传导性,广泛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甘薯、向日葵、西瓜等多种作物田间除草。对禾本科杂草有较强杀灭作用,药效较长,但对阔叶杂草与莎草无效。盖草能用于黄姜田化学除草时,每亩用10.8%的盖草能乳油20~30毫升,加水20~30千克均匀喷洒。
3、乙草胺:乙草胺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多用作旱田苗前除草剂,该药属酰胺类,故杀草谱广,可被多种单子叶幼芽和双子叶幼芽吸收,传导、抑制杂草体内蛋白质合成而使其死亡,具有除草效果好、药效期长、低毒安全等特点。
乙草胺除了用于黄姜田外,另可用作棉花、玉米、大豆、果树、蔬菜作物田防除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马齿苋、蘩蒌、莎草等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乙草胺用于黄姜田除草,可在黄姜埋植后,春季杂草萌芽未出土时,每亩用50%乳油70~120毫升,加水40~50千克进行地面封锁,施药后15~60天,防效可达92.3~98.2%。
4、除草醚:除草醚纯品为**针状结晶,熔点为70~71℃,几乎不溶于水,22℃仅水溶0.7~1.2ppm,另被土壤吸附,向下移动和向四周扩散的能力很小。该品对人畜低毒,杂草范围广,生产上常用剂型为25%可湿性粉剂,35%乳油,40%乳粉,除草醚在低温条件下用药效果不好,一定要均匀喷洒。
除草醚主要用于防治野苋、马齿苋、狗尾草、牛筋草和草熟禾。它对1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很好,对多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差。
除草醚用于黄姜田除草,可在黄姜埋植后,亩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400~600克,或40%除草醚乳粉300~500克对水进行地面封锁。
因为视频不方便把网址放在这答案里面,就以文字的形式给你发了,希望对你有帮助,马铃薯、水稻连作栽培技术如下:
一、模式简介
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水稻连作栽培是合理地利用茬口与季节上科学搭配及有地衔接,该模式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马铃薯的栽培上,充分利用了自然的光热资源,缓解土地和季节的矛盾,提高了山区稻田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粮食产区可持续发展。该模式适合在黄梅北部乡镇稻田推广,它是一种三熟连作的轻简高效模式。
二、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展前景及意义
马铃薯又名洋芋,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17世纪中叶由荷兰人传入中国,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从北纬71°至南纬40°之间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马铃薯栽培。马铃薯块茎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已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可以说马铃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长江中下游地处北纬43°59′至44°32′之间,在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mm至1000mm,属亚热带气候,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高产优质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已经将其定位在支柱产业进行发展。
三、秋、冬马铃薯连作栽培技术
(一)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正确选用品种是决定该技术成败的最为核心之处,要选用结薯早、膨大快、休眠期短、抗病性强的早熟或者极早熟、市场适销对路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尤其是从出苗到成熟60天左右生育期的品种为最佳,如费乌瑞它、东农303等。
种薯大小以30g左右为宜,要尽量整薯播种,最好不要切块,防止高温烂种。
另外,种薯还要选用具有品种特征特性的、大小相当的薯块,要挑出尖头、龟裂、畸形、腐烂、疮疤等种薯。
2、适时育芽
秋马铃薯带芽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播前打破休眠,适时做好催芽炼芽工作。让种薯带芽下田可以节约季节、缩短大田时间、保证苗早苗齐苗全,是秋种马铃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最好让其自然打破休眠期,如果是异地调种或山区调种,提前1.5-2个月调到播种地,薄摊在室内通风较湿润的地方,上盖一薄层稻草遮光保湿,让其自然发芽,待芽长到1cm左右时,拣出放在室内散光处炼芽形成绿色短壮芽。若8月中旬种薯还未自然打破休眠的则需人为打破休眠,人工进行催芽炼芽。
人工育芽的方法是:先用5-10ppm九二0和50%多菌灵300倍液喷湿种薯凉干,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把干净新鲜的稻草用50%多菌灵300倍液均匀喷湿,做成约3cm厚的育芽床,然后在其上面摆上种薯,盖一层草,如此1-2层,最上面草层需有3cm厚。整个育芽期间保持育芽床湿润透气,如表层稻草发干,可喷少量清水,在5-7天后轻轻扒开稻草检查,将长有1cm左右芽子的种薯拣出,摊放在室内散光处绿化炼芽,注意不要折断芽子,刚出芽或还未出芽的要继续育芽。
3、开沟理田
中稻要选用早熟品种,要保证在8月底9月初能成熟收获腾田。收割中稻前10天田间断水,让田面自然落干。收割时齐泥收割,收割后1.6米或者2.4米开厢,开好厢沟、围沟、腰沟,确保能排能灌,开沟的土放在厢面上整碎,使厢面略成弓背形。
若稻桩较高或杂草较多时,需割平稻蔸或在播种前2-3天均匀喷雾克无踪除草剂。田间无墒的还要在播前1-2天灌一次跑马水以保持田间墒情。
4、适期早播
适宜的播期也是决定这项技术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适期早播可以保证在十.一之前出齐苗,为结薯膨大期赢得时间和季节,保证产量。9月上旬为最佳播期,平原区域不得早于8月底迟于9月15日。如果早于8月底播种,高温高湿易引起烂种缺苗;迟于9月15日播种,不能保证10月初完全出苗,在11月中下旬早霜来临之前块茎尚未完全膨大,严重影响产量。
播种时,以阴天为宜,晴天要选择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切忌在高温时段播种和暴晒种薯,防止高温伤芽。
播种时还要注意薯芽朝上,薯块方向与厢面垂直,并稍微用力按一下,以保证种薯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接触土壤水分和扎根,同时厢边一行种薯要与厢边相距15cm。
5、合理密植
由于秋马铃薯生育期短、单株产量较底,以密补低、以多取胜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应比春薯加大密度。费乌瑞它可以亩播8000窝,在田间的具体摆法是:宽窄行种植,宽行45cm,窄行30cm,株距约21cm,厢沟宽30cm、沟深20cm。如果1.6m开厢,则播4行;如果2.4m开厢,则播6行,农民多用这个尺寸,因为开沟省工。
田间摆布图:
6、施足底肥
底肥一定要施足,数量上要够用一生,用法上有机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为了保证马铃薯后期不出现脱肥早衰现象,需亩用腐熟厩粪或火土粪1500-2000kg、45%的复合肥50kg和硫酸钾5-10kg。有机肥以盖严种薯为宜,复合肥点施在种薯间,不能直接接触种薯。
7、适度盖草
稻草为免耕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其作用主要是为马铃薯遮光保湿。数量上按3亩田的稻草盖1亩马铃薯准备,约1500kg。盖法上要均匀,厚度以压实后8-10cm为宜,切忌厚薄不一,盖厚了影响出苗,盖薄了不仅影响产量,绿薯率也会大幅增加影响品质,特别是对费乌瑞它这样的感光品种一定要盖好盖足稻草。要做到边播种边盖草,防止太阳暴晒种薯。
8、精心田管
水肥管理是秋种马铃薯田管措施中的主要环节,管水的原则是保持整个生育期田间湿润。播种后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将稻草压实保墒,促进及早出苗。结薯膨大期遇干旱要及时浇水抗旱,遇阴雨及时排涝除渍。
出苗后视苗情亩用4kg左右尿素兑水或用人粪尿、沼气液提苗,块茎膨大期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
田管过程中还要注意出苗时部分稻草会缠绕薯苗导致“卡苗”的现象,应及时接苗。
秋种马铃薯的病虫防治10月中旬要注意晚疫病、青枯病和蚜虫的防治。
9、搞好化调
化学调控是促进马铃薯高产的有效措施。秋马铃薯一进入初蕾期即喷施100ppm的多效唑,苗情旺的间隔7天再施1次,以促进生长中心快速转移到块茎膨大上。
10、适时收获
秋马铃薯生长期不长,在霜冻未来临之前,块茎一直可以继续膨大,故不宜早收。视天气情况可以田间保鲜延续到元旦前后收获上市,那时价格更高效益更好。
(二)冬马铃薯栽培技术
(1—4)参照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5、垄作栽培:我省平原地区应推广深沟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垄距75-80厘米,以便于机械化操作;丘陵、冈地不适宜机械化操作地区,可推广深沟窄垄膜复盖栽培技术,垄距55-60厘米。
6、适时播种:我省冬马铃薯播种期一般为12月中下旬至元月底前,选择在晴朗天气播种。播种深度约5-10厘米,费乌瑞它等品种宜深播12-15厘米,以防播种过浅出现青皮现象而影响品质。
7、合理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亩种植4500—5000株左右为宜。
8、覆盖地膜:喷施除草剂后应采用地膜覆盖整个垄面,并用土将膜两侧盖严保温。
9、田间管理:一是及时破膜。在马铃薯出苗达6-8片叶时,在出苗处将地膜破口引出幼苗;二是盖土防冻。在破膜引苗时,用细土盖住幼苗50%具有明显的防冻作用;三是防治病虫害。马铃薯生长期间主要防治好晚疫病,如果连续5天以上的雨天,应用代森锰锌、甲厢灵或克露等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一次,共防4-5次;四是及时采收,分类上市销售。
四、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是在总结水稻稀植栽培技术,在水田化学除草技术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省种、省工、省力的又一增产新措施,也是继水稻抛栽后的一次技术突破。因此,正确掌握水稻直搬栽培中的整田、播种、施肥、除草、除稗、管水、除虫及前中后期管理,充分发挥直播的增产优势至关重要,如掌握得当增产潜力巨大,比一般移栽田增产100斤以上,若处置不当将适得其反,造成减产减收。现就有关直播高产栽培主要技术简介如下:
1、适时播种:中稻与两薯连作的种植模式中,中稻应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如:扬两优6号等,播期在5月中旬谷子应落泥。
2、精细整田:直播田不同于移栽田,对整田要求较高,如田面高低不平,对苗期秧田灌水施药除草及自身秧苗生长均不利,因此,保持田面平整一致,并平好板,再播种是直播成败的重要一环。
3、准确定量,把好谷种催芽播种关:特别是种谷催芽要严格掌握,切忌发芽过长而不便均匀抛撒。以催芽破胸以后芽根半粒米长为最佳。直播用种要准确掌握是高产的关键。中稻一般杂交稻种,或特籼粘,黄华粘,番青粘四号等,(60平方丈)用种量应控制在2.5至3斤之内,其它种3至4斤为宜,若用种量过大虽容易撒播,但中后期群体过大,个体生产不协调,形成苗挤苗,苗荒苗现象,容易导致病虫害和瘦弱苗、鸡屎穗,并容易倒伏而减产。
4、防除稗草、控制病虫害:直播由于大田生长期长,而增加了病虫杂草的防治难度。因此,正确掌握化学除草除稗技术是取得高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除好草稗,一要选择适用地直播的除草剂。如苄黄隆、苄嘧黄隆、直播星、直播保、直播爽;二要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量,通过多年的实践直播除草可采取下述方法:结合整田,施肥时将亩用苄黄隆和苄嘧黄隆15—20克,施于田做芽前除草,1日后待晒好田,复水前,秧苗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干田喷雾再亩用苄黄隆或苄嘧黄隆20克,二氯喹啉酸30克加亩用秧苗无40克至45克兑水2至3药桶水均匀喷雾,次日再上水层(水层浓度以不淹秧心叶为宜),保水5至7天即可稗草全除,如因事因天等未及时除草的,以后可酌情加大用药量。
除虫以防稻蓟马为主,主要方法是将谷催芽后,亩用蚍虫啉、蚜杀净一包拌种3斤左右再行播种,只要药未经雨水漂洗,可有效防治稻蓟马25天以上。如未搓种,也可亩用20克蚍克啉或蚜杀净结合除草除稗一同兑水喷雾即可。
5、水肥管理:直播田的施肥与移栽田是有区别的,移栽田采取前重、中控、后补、一拱起的施肥法,而直播则为前轻、中控、后重补的原则。由于直播较移栽田低节位分蘖增多,因此,前期从水肥上适应控制蘖量,形成一个合理的苗蘖群体,以基本苗亩达25至30万为最佳晒田期,晒田宜重晒,促进根下扎,对中后期的病虫防治、防倒伏攻大穗,保三收十分重要。合理的施肥方法应为:底肥、苗肥、穗肥比为5:1.5:3.5,底肥以亩用25%复肥40至50斤,复水分蘖期亩用20斤复合肥或尿素8斤左右,晒田结扎复水后,亩用尿素7至10斤加钾肥10至15斤作穗肥,抽穗扬花期亩喷磷酸二氢钾一斤,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其它管理方法和病虫防治与移栽田相同。中国有机农业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