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养殖管理
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3.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1.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
2.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
3.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1.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2.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3.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水产养殖溶氧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水产养殖溶氧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影响溶氧的因素
1、 藻类。这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浮游生物,我们平时所说的水色的好坏其实就是反映了水体中藻类的丰富程度。藻类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至少占了水体中总溶氧水平的百分之80,另外的百分之20来自于大气氧分压。因此,很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多开增氧机,一定不会缺氧,这是一个必须要纠正的观念,一旦倒藻,就算是24小时开增氧机,水体的中下层也会处于亚缺氧甚至是缺氧状态。
2.?化学耗氧。底泥中的一些还原性化学物质在氧化过程耗氧,所耗氧占15~80%,是化学耗氧主要根源,包括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
3.?生物耗氧。水产动物生活必须耗氧,所耗氧占百分之20到25。
判断溶氧情况
1.?观察水色变化:通常水质恶化后根据溶氧从高至低的顺序,水色开始变清,逐渐由清变白,进而变红,最严重时变黑。
2.?观察水中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的活动状态:缺氧时,浮游动物常聚集在水体上层,底栖动物会靠近池边,不怕惊吓。
3.?观察养殖动物的摄食情况:轻度缺氧,摄食减少,严重时停止摄食,开始“溜边”“浮头”,聚集增氧机旁。
应对措施
1.?生物增氧法。水产养殖前先进行培水肥水,利用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给池水补氧。如果池水清瘦,采取灵活结合施用有机肥、多抗培水膏、藻类生长素、氨基培水液、肥水EM等。
2.?注水增氧法。池塘中的溶解氧量较低,可通过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提高含氧量或抽取溶解氧较高外源水注入池塘内,以提高增氧效果。注水补氧宜早进行,防止因缺氧而一次注水过多或注水时间过长,导致池塘水质条件急剧变动引起养殖动物强应激反应。
3.?机械增氧法。通过开启增氧机来搅动,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水体溶解氧量。
4.?化学增氧法。通过泼洒化学增氧产品来提高水体溶解氧量,易溶于水,放氧量大,放氧时间持久2到5小时,俗称固体双氧水。
1、水产养殖溶氧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水产养殖上的主要作用有:氧含量测量,如检测和调节水中氧气含量,以便维持水产养殖所需要的适宜生态和生长条件。
2、溶氧仪的作用:溶氧仪指的是一种专用于测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的仪器设备,水中溶解氧浓度的测量在水处理领域很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污水处理厂: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池中氧的测量和调节,以便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能达到更高效。
(2)水文监测:主要用来测量河流、湖泊及海洋中的氧含量情况,获取当前水的质量信息。
(3)水处理:主要为氧含量的测量,如饮用水中检测状态(氧气丰富或腐蚀预防等)。
(4)鱼塘(水产养殖):养殖池内氧含测量和调节,以便给养殖鱼类维持更好的生态和生长条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