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村李氏家族议续族谱辈字记详细的讲解
设计:六合碑设计理念,下端碑坐设计莲花图案,顶部设计祥云图案,方上设圆台,端坐獬豸面视前方,秉持者公道正义,审视是非曲直,担负世间防火安全之重任。
330cmx122cmx010cm二4块。
设计碑名六合碑三个字的刻镌位置。
设制:(一)总谱,(1)添丁簿。(2)仙逝簿。
(3)功德功名簿。
(4)庙内设尊奉者:
(1)主神位:白玉奶奶送子观音也。(2)左右神位立:武财神武圣帝君关羽、文昌帝君张亚子也,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3)火神火正之官祝融。
其佑族亲:香火延续,人丁兴旺,文韬武略,人才辈出,财源广进,世代昌盛。
(二)碑文内容:
(1)白庙村民新居回迁碑。
紫气东来迎?光,
梧桐筑巢接安康。
(2)白庙村李氏家族续延世系辈字碑记。
(3)布施録
(4)摘录有关的李氏祖训和激厉后代著名篇章。
癸已年秋月吉日
白庙村李氏祖坟变迁碑记:
吾李氏族系大明洪武初年,自天祖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郑州城北十里铺,因村庙内尊俸白玉奶奶,沿称为"白庙"至今,祖坟初建村东现省武警仓库院内,因先祖希哲於明嘉靖十三年仙逝享年七十有二,此时后代就在五龙口村 西北地,选择其置田内,建莹安葬,偿其夙愿。随后一至十二世也葬於此地,斗转星移,朝代更替,邻地易主,家道中落,世态炎凉,大明进士李公神道碑,失去以往作用,大清中后期,时值咸 丰,同治年间,捻军过境, 正逢乱世,从第十三世顕祖去世时,从此未入五龙口祖坟,重建新坟葬于现在文化广场,原园艺场场部附近,该地为白庙村的机动地,为本村逃荒在外未归人予留地,由陈寨红光大社划拨给市农业局园艺场,种植果树育苗用地,一九五三年春又迁到白庙村东北方的下河地安葬。随着河南科技市场兴起台商征地建百脑汇,于二千零二年清明节时,由长辈清臣,清义,携众子孙将十三世顕祖到十九世迁至邙山五龙峰仙莹安葬。
注:大明进士李公神道碑,落款为嘉靖十三年。青石材质,碑通长1点5米X零点55米宽X零点12米厚。字迹工整,笔力苍劲,时至九十年代初,历经六代,一百二十余年,一直在吾族长兄水成(建忠)家中保存,并且尚好无损,之后吾族长辈文杰运回其家中,到零六年秋金水区政府对白庙村施使折迁改造时不慎遗失。
癸巳腊月初八吉日建字辈有福撰文
李氏家族族谱字辈
平凉市静宁县李店镇是李氏祖籍的说法主要源于李氏家谱记载。据传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有一位姓李的人前往徐州称王,成为徐王李善长,其子孙后来逐渐南迁,最后定居于今天的静宁县李店镇。这个地方因为李氏家族的巨大影响力,就形成了以李为姓的村落。传说在这里还有一棵古树,是李善长在南迁途中特意带来的。这棵名为“李公古树”的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成为了李氏家族的象征之一。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前来朝拜这棵古树以示敬意,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区。
据我所知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有个“凤林祠”几乎是福建以及周边李姓的总祠堂,可以说那里就是李姓的发祥地,你不妨到他们的网站去查找你想知道的更多情况。另外,寻踪会族的人不是在凭什么字辈,而是论“世”,比如第三十、第四十世,因为字辈是各个支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产物,比如上述的这八个字都用完了就得从新拟定,通常是由集体商议,题材极有可能是一句古诗一幅对联或者是古训铭言什么地,以上八个字也不外乎此例,所以,你来征集这些东西恐怕对你寻踪觅祖没什么意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