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营养如何指导畜牧业发展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欢迎参考!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一、畜禽营养学的性质和地位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畜牧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学 、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而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畜禽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营养需要与营养源作为统一的研究中心,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并且通过对动物生长 、繁殖和生产全过程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源利用的测定,确定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二、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为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动物产品。 本课程培养学生识别常见饲料、测定饲料营养成分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饲料条件灵活设计日粮配方。
三、畜禽营养学在现代畜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畜禽生产是人类获取优质营养食品和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社会生产活动,现代畜禽生产,实际上是把畜禽作为生物转换器,将饲料,特别是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饲料转化成优质的畜禽产品(肉、奶、蛋、皮、毛等),转化利用程度是畜禽生产效率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畜禽转化的是其所需要的并含于饲料中的可利用营养物质,转化效率固然是畜禽自身遗传特 性的体现,但营养仍是挖掘畜禽最佳生产效率或最大生产潜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畜禽品种确定以后,饲养、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关键因素。
提高畜禽生产效率,除了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畜禽营养研究的发展。二十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畜禽营养、动态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畜禽营养学边缘学科领域不断扩展,畜禽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畜禽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全世界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比50年以前提高了1倍以上,出栏时间缩短到6个月以下,以前肉猪增重1kg消耗5kg饲料,而今仅需2.5-3.0kg;
肉鸡由原每增重1.0kg需饲料4.0kg降到只需1.8-2.0kg;高产蛋鸡群,年平均每只产蛋量可达250-270枚。
淡水鱼已达摄入1.0kg饲料,增重1.0kg的水平;
奶牛年产奶量已从1000kg上升到5000kg,不少牛群平均达9000kg,世界纪录已刷新到23000kg;肉牛长到500kg体重,由原来的5-6岁,现已缩短到1周岁左右,每增重1kg耗料已从过去的8kg以上,下降到5-6kg;
我国畜禽生产效率从1978年以来有了极大提高,生猪平均出栏率达到125%以上,每头存栏肉猪平均产肉量达到96kg,耗料增重比已经下降到3.5左右,产蛋鸡和肉鸡的生产已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整体畜禽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
但是,世界畜禽生产的饲料成本仍占总生产成本的50-80%,畜禽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仍有待畜禽营养研究的'新突破。
饲料工业是畜禽营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集约化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畜禽生产效率的提高,以畜禽营养学为重要科技支柱的饲料工业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为畜禽生产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饲料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饲料是生产畜禽产品的原料,饲料支出占养殖业总投入的70%左右,对养殖业的作用致关重要。我国饲料工业是新兴的产业,起步于20 世纪70年代末,经过二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饲料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一)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
1. 饲料生产分布:我国配合饲料的原料来源不平衡,饲料原料主要来自北方农村,南方生产的原料很少,饲料工业发展地区间也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饲料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饲养业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华东、华南、华北各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饲养业较发达的地区饲料工业发展较快,而西北、西南地饲料加工业发展缓慢。
2. 饲料加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饲料厂占1/3左右。
3. 饲料产品结构:全价配合饲料的比重不断增加,混和料的比重越来越少,预混料占有重要市场份额,而浓缩料比重偏低。产品主要用作猪料、禽料、鱼料,家禽养殖业中全价料普及率高,而农村养猪业中混和料比重大,猪用浓缩蛋白质饲料较多,其他动物配合饲料产品很少。
又到了岁月年末,花腰妹所在的南方农村人在春节前夕又要忙着杀年猪、腌腊肉。而腌制腊肉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盐巴了,盐巴的多少取决于腊肉的品质和口味,我介绍一下我们山区的腊肉腌制方法。
我们山区人腌制腊肉必须进入腊月天以后,不然腊肉容易变质不易保存。每年春节前半个月左右农村人就要杀年猪了。
以前农村里没有冰箱,一大头年猪肉除了会留下极少部分鲜肉临时吃以外,猪油被炼好装入土罐,而猪腿、猪排及带皮的五花肉、后腿肉等就被腌制成腊肉,其他的肥肉、瘦肉被切成小块拌入佐料腌制成腊肠。
从小我看着父母腌制腊肉,他们经常一边腌一边嘴里念叨“10斤肉3两盐”,我一直没懂,父亲说,腌腊肉、腌火腿和腊肠放的盐巴各不相同。
如果是腌腊肉,最合适的就是10斤肉放3两盐巴,而腌火腿就要多一点,可以放到4两左右,腌腊肠又要稍微少一点,只能放2两左右,最多就是2.5两就足够了。
腌制腊肉、火腿、腊肠除了盐巴放合适外,腌制过程也很重要,腊肉首先分割成4-5斤左右一块,最好带皮子,腌制的时候除了盐巴外,还要撒点适当的高度白酒在肉上,然后用力搓揉,把肉朝下皮子朝上整齐放入瓦缸里至少腌制15天,然后拿出晾干或者用火熏干。
而腌制火腿则要复杂点,火腿有皮,先把皮子上的毛褪干净,削去多余的边角,然后用白酒和盐巴腌制,也同样要搓揉透。
然后用盐巴把露在外面的肉包起来,同样腌制20多天后,用石磨或者大石头压在火腿上,把多余的水分压挤出来,等到没有血水出来了,再上一道盐巴,就可以把火腿挂起来晾干,一年四季可以食用。
腌制腊肠则相对要简单些,除了合适的盐巴外,肉要肥瘦各一半,还要放入适当的花椒面、茴香籽面,拌均匀后装入肠子,一定要晾干不能晒,不然会有腊哈味,不好吃!
农村里做腊肉时,一斤肉放多少盐最合适?
过去每到春节前,农村人都有杀年猪的习惯,由于几乎家家户户饲 养生 猪,想销售一部分也不可能卖得出去,也没有冰箱来存放新鲜的肉,只好用盐来腌制腊肉,以利于猪肉的存放时间。
至于腌制腊肉一斤肉放多少盐最合适,农村人一般根据家庭的食用口味,口味偏淡放盐少一点,口味偏重的盐放的多点,在我们这里,总的来说肉盐比例为一斤肉放盐0.6两~1两之间,也就是说一斤肉不能超过1两盐,放盐过少,腌的腊肉过淡,不利腊肉存放时间长;放盐过多,腊肉太咸也会影响人食用的口味。
在腌腊肉的时间和方法也有讲究,刚宰杀好的新鲜猪肉先要用水洗干净,放至荫凉处晾1~2天,然后把晾透好的猪肉按称量计算好肉盐比例,最好用刀在猪肉的内侧划0.5~1cm几刀,以利盐份的吸收,然后用盐揉搓猪肉的四周,而对于猪的前后腿建议最好先剔除腿骨再揉搓腌制。
随后把用盐腌搓好的猪肉用缸存放,并尽量压实不留间隙,并用东西盖好一个星期后应把肉上下翻缸再压实,再等一个星期后,腊肉基本上腌好大功告成,就可以在太阳下晾晒几天,等到猪皮的表面略硬,就可以再不用在太阳下晒,挂至荫凉处,就可以长期的存放和随时煮熟食用了。
你们那里是怎样腌制腊肉的,也欢迎你谈谈的看法和经验!
各地方做传统腊肉的时候,每个地方在用盐方面又有所不同,做腊肉到底要按什么比例放盐,可以说既要看当地的传统习惯,又要看个人的口味。而我家在做腊肉时,所用到的盐,是按一斤肉三钱盐比例来放盐。同时,据我所知同村人在做腊肉时,放盐量一般是控制在一斤肉二钱五至三钱之间的盐比较合适。也有个别家庭是按一斤肉三钱五的盐做腊肉。
同一个村场的人在做腊肉时,所用到的盐量就有所不同,不要说其他地区的农村人在腌腊肉时所用到盐量了,更不要说做腌肉(咸肉)的地区,那个用盐量肯定远远超过一斤肉三钱盐的范围。
总之,农村人做腊肉的方法受到当地传统习惯影响,从而导致每个地方所做出来的腊肉也都有各自的风味,所以,做腊肉时,一斤肉放二钱五的盐肯定是最少量,具体要放多少盐才最适合,我认为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腌腊肉放多少盐,看是哪种腊肉。不同的腊肉用盐量不一样多。
基本标准:腌腊肉用盐量为做菜用盐的3倍。
常规炒菜用盐量为0.8-1.2%,精准0.9%;炖菜为1.6-2.0%,精准1.8%,这是因为用盐量是以食材重量为计算依据。就是说500克食材,做炒菜给盐4.5克。炖菜有汤,稀释了盐的密度,为了得到舒适的咸淡口感,就要给盐9克。
这里面有个基本道理:人体含盐量为0.9%,所以吃饭的咸淡舒适度为0.9%,少了淡,多了咸。
江淮腊肉完全依靠盐完成腊化防腐,用盐量在每500克鲜肉15克盐。
云贵川湘熏腊肉有烟熏的腊化防腐成分,盐量可适当减少,每500克鲜肉12克。
江浙沪的咸肉因为味道要求,用盐量最大,抹满,饱和状态。
农村腌腊肉每斤肉放多少盐巴为宜,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你腌制的肉是什么部位。如果腌制猪腊腿或猪手膀,盐巴比例就要按每公斤0.15比例放盐巴。因为猪腿、膀肉厚、骨多很难快速吸收盐巴,故要反复上盐搓揉,直至盐巴变成水样渗出方可停手。过后每隔一周再上盐巴搓揉,连续三周为宜。这种方法腌制的火腿不会变质变味。而胁排、肥肉、或者剔骨瘦肉,盐巴按腌制火腿三分之一的比例就足够了。而且在腌制时上一次就行了。腌制腊肉各地方方法不尽相同。在农村,大部份选择在冬季腌制操作。由于冬季气候低,鲜肉一般不易变味,腌制的腊肉经风干后质量最好。而春、夏、秋季节因气候炎热干燥,苍蝇多,鲜肉容易变味生虫。所以腌制腊肉还是提倡冬季较为理想。
每当到了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人都会相当开心。因为在这期间,在外工作的人能有一个休假,可以回家和父母亲人聚会。而且,在这段期间,大家的生活水平会直线上升,餐餐都有大鱼大肉享用。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早就变好了,就算不是过年,每一顿也会吃得很好。还是在过年期间,有着浓浓的团圆氛围,再加上伙食开得够硬,那就是喜上加喜,好上加好。
除了团圆、吃 美食 ,在农村的人还必须要忙着做腊肉。因为农村的人有环境有条件,所以很多人家里面都会养猪,然后到了过年期间,就会杀年猪。一两百斤的年猪被杀掉,肉是不可能几顿就吃完的,那么多余的肉就必须要进行处理,这样才能长期的保存,以供后面继续食用。而既然要处理,通常是由几种方式来处理,第1种方式就是做成火腿肠,这样可以冻在冰箱里保存很长时间。第2种方式就是做成香肠,香肠的味道好,同样也是能够进行长时间的保存。第3种方式就是用来做腊肉了,腊肉这种食物非常的下饭,因为它所需要用的盐会比较多,同时它的保存时间也会相当长,因此,农村里的人都喜欢制作腊肉。
不过腊肉的制作方式虽然相当的简单,可是对量的控制,要求却比较高。如果盐放少了,腊肉吃起来可能就会觉得有点臭臭的。但若盐放多了,腊肉吃起来也会很咸,口感上大大的打了折扣。因此,想要做出美味的腊肉,一斤腊肉放多少盐?这就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点。 就拿最简单的腊肉制作方法来说,一斤腊肉需要用到50克的盐。这种方法就是将肉洗干净,然后拿盐在肉上抹。抹好以后,一层一层的装入缸里面,然后在每一层上面又再撒上一些盐。等装好了之后,用木板将上面压的严严实实,等个20天左右,腊肉就制作好了。然后想吃的时候,直接取出来做成食物就可以了。
这一种方法真的毫无难度,只要将量把控对了,制作出的腊肉就是妥妥的美味。而且即使在城里面,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制作,方便又很简单,又不占用太大的地方。那就不像农村了,农村很多人就喜欢制作烟熏腊肉,这样的话操作就更麻烦,而且需要一快很大的空间才能进行。
在 美食 的世界里可以说是“一切皆有可能”,人们对于 美食 的包容性和 探索 之心也是少有的广博,所以我们即喜欢追求食材的新鲜本味,有时候也偏爱时间和盐铸就出来的特色滋味,而腊肉就是其中十分优秀的那一类。
做腊肉时,一斤肉放多少盐最合适?类似腊肉、泡菜之类的盐渍食品,在最初诞生的时候并不是为了美味,更多的是人们为了将食物想办法保存下去,以备以后慢慢度日所用的防腐保存手段,人类有很多 美食 最初都是因此诞生的,直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一些特色滋味的 美食 。
腊肉最初也是因为要保存肉类食物的原因而诞生的,所以各地的气候不同、选择腊制的方式不同,那么所用盐的比例自然也有些许不同。
一般情况下腊肉的用盐量在3%左右,也就是很多地方民间都有的老话传统“十斤猪肉三两盐”,不同气候的地区会略有差别,但是也不会差的特别巨大。因为腊肉本就是由民间基于环境之下的生存需求所产生的,所以这种事情确实还是得从民俗。
我们的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大约是5到6克盐,事实上很多人每天摄入的盐分已经超过10克了,而 长年的高油盐饮食 才是现在一些慢性病多发的原因 之一 。以前的人们饮食中油盐比例要比我们现在低多了,再往古代追溯的话,盐甚至都宝贵到只有能由当时的朝廷把控,所以古人制作腊肉哪怕比现在更咸也不怕,因为他们其他的饮食环境中盐的占比要小很多。
所以说并不是腊肉之类的腌渍食物变得不 健康 了,而是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整个转变了,要以新的视角来看待。
——自制腊肉——主料:猪腿肉或者五花肉1公斤。
腌料:食盐30克、生抽20毫升、白酒30毫升、八角1个、花椒5克、白糖20克、陈皮1块。
熏料:另备白糖、陈皮、茶叶、甘蔗渣、大米等适量即可,有什么就用什么吧。
开始制作:
相关解疑和重点内容:欢迎评论分享你有哪些制作腊肉、烹饪腊肉的秘诀,或者你觉得哪里的腊肉是最美味的呢?
对于 美食 、 健康 饮食和 美食 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关于这个问题,我专门找父母详细地咨询了腊肉的整个制作工艺。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按10斤肉加3-4两盐,看口味轻重。如果5两就实在太咸了。2两的话,容易臭肉。
制作腊肉时间
毕竟中国南北天气寒冷程度入冬不一样。一般气温到15度以下,在立冬到冬至前后就可以开始制作腊肉了。
加工
需要整条的肉,就像肉铺挂着卖的一条条的。
不需要洗,加盐的方法就是重复均匀地涂抹在所有肉的表面。
然后用大盆盛起来,需要摆放整齐。如果你只腌制很少量,就切小块,用小盆了。再用重物压紧。一般看天气温度。10-15天就可以了。
经验判断呢:
需要自己试试腌制出来的液体,是否达到你理想的咸度;
肉是否出现腌制的所出现的变色。
晒肉
腌制好后,就需要有好的阳光+风,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晒干是最好的。
当然这是做原味腊肉的。不需要加调味料和熏肉。
首先说:这个问题不是说给写给专业人士看的,腊肉在大家印象当中就是家里的房梁屋檐下的奢侈品,吃腊肉的时候是奢侈的一件事,只有自己家的腊肉才好吃。
腌腊肉一句话:用盐适量、积累经验(总体来说细盐揉搓五分钟 铺满表面即可)。
盐的多少决定了腊肉水份含量的多少,保证肉能快速脱水,同时还有重要是是肉的风干,良好的晾晒环境也是决定肉的好坏的重要的原因,技能让肉快速风干,也能保持肉的水份,保持肉的新鲜。最后加上柴火,松枝的的烟熏最后才能做出好的腊肉。
最后感谢平台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腌腊肉每斤肉放多少盐巴为宜,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你腌制的肉是什么农村里做腊肉时,一斤肉放多少盐最合适?
过去每到春节前,农村人都有杀年猪的习惯,由于几乎家家户户饲 养生 猪,想销售一部分也不可能卖得出去,也没有冰箱来存放新鲜的肉,只好用盐来腌制腊肉,以利于猪肉的存放时间。
至于腌制腊肉一斤肉放多少盐最合适,农村人一般根据家庭的食用口味,口味偏淡放盐少一点,口味偏重的盐放的多点,在我们这里,总的来说肉盐比例为一斤肉放盐0.6两~1两之间,也就是说一斤肉不能超过1两盐,放盐过少,腌的腊肉过淡,不利腊肉存放时间长;放盐过多,腊肉太咸也会影响人食用的口味。部位。如果腌制猪腊腿或猪手膀,盐巴比例就要按每公斤0.15比例放盐巴。因为猪腿、膀肉厚、骨多很难快速吸收盐巴,故要反复上盐搓揉,直至盐巴变成水样渗出方可停手。过后每隔一周再上盐巴搓揉,连续三周为宜。这种方法腌制的火腿不会变质变味。而胁排、肥肉、或者剔骨瘦肉,盐巴按腌制火腿三分之一的比例就足够了。而且在腌制时上一次就行了。腌制腊肉各地方方法不尽相同。在农村,大部份选择在冬季腌制操作。由于冬季气候低,鲜肉一般不易变味,腌制的腊肉经风干后质量最好。而春、夏、秋季节因气候炎热干燥,苍蝇多,鲜肉容易变味生虫。所以腌制腊肉还是提倡冬季较为理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