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田园溢香
三月的成都,空气中弥漫着花草树木的芬芳。且不说樱花、海棠、玉兰迎风怒放,也不说桃、杏、梨、李……各种争奇斗艳,单说那离市区不远东南方向的郊外,丘陵之中、原野之上一个接一个的茶园……深深浅浅的绿、长长方方的田、曲曲弯弯的路、高高矮矮的房、悠悠荡荡的船……已令人满满心心的醉。
阳光闪耀着光芒,把蓝天下的茶园涂抹得清晰明朗。
这里是成都毗邻天府新区的蒲江,它也是川人熟悉的“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的圈内。
我无比羡慕这儿的人们,拥有一方宝地,过着采茶傍桑种果的田园生活,实在令城里人艳羡不已。
三月的大地气温正好,暖意融融而微微润湿。天极高,空气极清,这正是采茶的时节。蓝天之下的茶园,人们正在忙碌着,趁着清明节之前,采集第一批春茶。
在这金贵的三月里,茶们正在开始缓缓的抽芽,此时符合标准的、能够采摘的嫩芽不多。此时的芽叶不但少,而且细嫩柔软,香气与滋味浓郁,所以品质极高,价格也就更贵。
粉粉的樱花树摇曳多姿,软软柔柔、素素淡淡……
茶妹子在绿茵中细声软语……漾起阵阵暖意,从一树又一树的樱花下面,裹着香味,飘过来……
那树绿得有了烟雾,衬得茶妹子们满颊的清爽,笑意楚楚的流动、荡漾。
采撷的悉悉嗦嗦,妹儿们的切切私语,把这平凡的劳动变成了奇异的景致。
翠绿欲滴的茶园……处处是画。其实,城里人看到的是画,茶农付出的却是汗水。
听说茶树从播种、成苗、生长到衰老死亡,可以约二十年左右,其间的培育、养护到采撷都浓缩了茶农长年累月的心血。
从播种发芽到成苗差不多将近一年,再有三四年才能出茶采撷。采茶就是对茶树的伤害,只有不断上肥才能不断出新,其经济寿命才能增长。
我们所见的茶树应该是过了幼年期的成年茶树了吧。
夫妻双双采茶的很多,你侬尔侬滴,让田园呈现出甜蜜而美好的味道。
笑语绵甜之中,劳作也变得轻松起来。
这两夫妻很有意思,见我们拍摄,竟然说我们又不是拍电视的。可能没见我们用大炮级相机,很有些瞧不上的意思。我们嘻嘻哈哈一阵笑,说道:虽然不是拍电视的,但是照片也可以很美的呀。
我说:看样子你是当家的。男的说:当然是哦,农村哪有女的当家。我们又一阵笑,说道:我们在农村见过女的当家多哟。他自信的说:不可能。
我蹲下,仔细的看他们采茶的手法。两手配合抓取嫩芽叶,不停的忙前忙后,瞬间判断瞬间摘下,象小鸡啄米……也象……弹钢琴……
这个茶农采茶手法更老道,装束也如江湖大侠,好有范。茶农说,采的这茶有很多种:一芽一叶的,有一芽两叶的,还有一叶三芽的……我似乎明白一点了,茶的品级与这一芽几叶很有关系的吧?
采撷的茶叶集中在一起,才看清新鲜茶叶的模样。这应该是分好类别的茶叶了。
茶农们背着鲜茶急急的走到茶叶收购点,这里还有点打拥堂呢。
一定精打细算,多少斤多少钱,合不合得起账。
收购也是件不轻松的事呢,一笔一笔的记录在案,不能有一点差错,速度还得快,茶农们也是很心急的。
听说茶叶按质量也分三六九等,质量好的当然就贵一点。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如何区分好坏,我们就是外行了。这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我看不太懂。
茶农们陆续前来,满满的一背篼茶叶,不知要值多少钱。
嘿,队伍中的两小伙子发型挺 时尚 的,听我夸他们,还扭头冲我一笑。听说现在年轻人读了大学回乡种茶的并不少见。
挤在队伍中的小姑娘真是可爱之极。
茶叶收购后,就要分类集中在一起,趁新鲜用车车运走。
这些新鲜的茶叶大部分一定是运往茶叶加工厂,经过机器专业工艺制作成茶。也有少部分进入农家、茶店,成为手工制作的原料。现在让我们来见识一下手工制作绿茶的过程吧。
老师傅出手,各个环节极为老道。伸出一只手试试铁锅的温度。听说第一步是对鲜茶加热杀青。
倒入茶叶。以合适的温度慢炒,专业一点就叫炒青。
用手抓炒,更能适时感觉到温度。
老师傅与新师傅的手法、感觉完全不一样。听说老师傅亲自炒的茶要值钱很多的。
炒到一定时间,就要起锅倒进筛子,这个可能是起到散热的作用吧。
然后使劲地反复揉搓,还得一个人帮着掌稳筛子,不然走位严重。
揉搓、抖散,再揉搓。
倒进锅里,边炒还得边揉搓……
以上的工序反复了三四次,就逐渐成了这个样子。
茶叶变成了深色,并且裹得紧紧的了
新炒好的茶叶真是好看又好香的哦。师傅说不同品级的茶,工序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制作的茶叶,到了茶室,到了**姐的手上,那茶艺的过程,就象变戏法一样,无比美妙。
直播中的**姐优雅、淡定、娴熟。
香气缭绕……沁人心脾。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在中国已然是一种悠久而独特的 历史 文化。茶艺渲染的是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渲染的是一种美好的味觉与精神意境。茶文化与汉饰文化融为一起,更有了视觉上的享受。
茶乡的环境美,也在陶冶着茶乡人波澜不惊、热情宽厚的性格。
我陶醉在这春天的茶乡,陶醉在明前茶出品全过程的美好体验之中。
茶山田园美妙而苍茫,在深邃的绝高的天际间静穆,寥廓的苍穹与之无声相拥。我们日常在品茶时,想想这些美好,茶味一定更香、更醇厚。
武夷岩茶产业化程度
一九五五年初,十三军的一批复员老兵,在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土地上建起了国营黎明农场。一九六四年初“黎明”特林队种植的茶叶开始投产。三月中旬,成立了茶叶加工组,渐渐的发展成为大型茶叶加工厂。经黎明茶人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发展成了今天的黎明茶厂。
黎明茶厂在生产绿茶、红茶为主的基础上,从2001年到2003年开始研制、试制普洱茶,并对传统的红茶、绿茶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工艺做了调整,在普洱茶生产中摸索出了一套生产经验和技术技能,为后期普洱茶生产打下了基础。2004年云南农垦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经营黎明茶厂后,根据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在总结前两年的生产技术上,广泛的吸纳国内先进的普洱茶生产技术工艺的经验,结合云南省技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普洱茶标准和全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国家食品安全许可证的严格要求和标准,全面系统地制定了黎明茶厂普洱茶生产工艺标准和技术措施,为茶厂生产优质名牌普洱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
云南省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茶厂成立于1955年初,在近50年的风雨中黎明人不断创新累积经验超越自我。所生产的普洱茶享誉四海。“八角亭”已成为普洱茶的名牌。
黎明茶厂商标为八角亭,关于八角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早的时候,佛祖派他的八大高僧到处传经。八大高僧云游四海,有一天走到西双版纳勐遮山顶上。俯瞰山下,整个勐遮坝被云海笼罩,这时正值黎明时分。晨光普照,云海五光十色,十分诱人。长僧道:你们稍后,我先试探一下云海的深度。他便跃入云海中,缓缓落入地面,也不知云海有多厚。地面十分平坦,花香扑鼻,加上坐落在田边的傣乡,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长僧正看得入神,忽听传来:“长老到来有失远迎,看完风光我托你上去”。长老一看是一只老龟,老龟是佛祖安排在这里修行守卫的。后来它化为坝中之山,人称龟山。此后傣家在龟山顶上修一佛塔,永做纪念。
八大高僧在山顶一直谈到云消雾散,这时勐遮坝风光尽收眼底,一派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只见老茶树与茶花息息相映,茶花香飘林间,溪水穿越而过,水尤清冽,鱼游浅底,林间百鸟鸣唱,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
八大高僧被这清幽的环境以及沁人心脾的茶花香打动了,不约而同赞到:妙哉!妙哉!于是他们在此间各指一方。双手一拍,顿时在平地上出现一个亭阁,茶树将亭阁围绕,溪水从亭下流过,成了后来的流沙河。他们坐于亭内,饮着浓香的茶水,谈笑说经。
后来,这个亭阁成了现在的八角亭,而八大高僧所饮得茶便是现在的“八角亭”普洱茶。八角代表佛祖身边的八大高僧,四个分别向东南西北的门,示意中国的佛教思想和“八角亭”普洱茶传遍四面八方。
黎明之所以选择“八角亭”作为普洱茶的商标。首先是因为它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坐落于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其次是因为“八角亭”有特殊的寓意。八角在传说中代表佛祖身边的八大高僧,在黎明人的理念中,这八大高僧则代表了世界各地的茶叶爱好者,黎明人借助优质优价的普洱茶与各界人士架起友谊的桥梁,共享美好的明天。 1、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本企业已通过ISO22000:2002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3、“八角亭”品牌被评为“云南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
4、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5、2005年4月,荣获“采用国家标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
6、2006年11月,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
7、2006年11月,“黎明宫廷普洱王”荣获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特等金奖,“黎明早春银毫荣”获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8、2007年1月,在首届广州茶叶购物节暨品牌兴茶铸造辉煌系列活动中,黎明茶厂“八角亭”牌系列普洱茶产品荣获广州茶叶畅销品牌。
9、2007年5月,“‘八角亭’牌云南七子饼生饼”荣获中国成都首届茶文化博览会“金奖”。
10、2007年7月,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茶业是福建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最为知名。2020年,福建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列入了中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福建官方通报,力争到2022年5个实施县的茶叶总产量达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明旺表示,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区域包括武夷山、建瓯、建阳、沙县、泰宁等5个市(县、区),未来将以武夷山市为龙头,建瓯市和建阳区为重点,辐射带动沙县和泰宁县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品牌知名度,将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中国乌龙茶产业最具知名度、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据悉,岩茶产业集群现有茶叶企业850 多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个,国家级 2 个,以及众多从事茶叶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大户,全国各地共创办直营、营销网点 8000 多个。
近年来,福建省立足区位优势,选准岩茶产业,积极完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据了解,2019 年武夷岩茶全产业链产值近 100 亿元。武夷山、建瓯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为 35% 以上,茶叶已成为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品牌 连接世界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叶是当时主要的外贸商品。1610 年,福建武夷茶始运欧洲,在英国及西欧上流社会流行后,很快传遍欧洲及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饮茶风尚。
18 世纪,兴起了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至今,武夷岩茶等福建茶叶仍在 170 多个国家(地区)的茶叶消费者中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媒介。享誉海外的品牌影响。
补齐短板 三产融合
为进一步做好岩茶产业,福建下一步将以茶庄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观光、文化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茶产业新业态。将茶庄园打造成地域特色鲜明、品牌优势凸显,集生态观光茶园、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休闲体验茶空间”等元素齐全的综合体,打造现代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福建模式”。
补齐加工设施装备短板。全面推进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厂标准化升级,支持企业引进全天候温湿度自控一体化加工设备、自动化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线等先进装备,大力发展精制茶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全面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效益和产业链附加值。
构建创业富民新机制。引导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主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各类主体,建立“1+X”的利益联结形式,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 200 个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深度参与、增值受益的产销、质量、植保、创业等产业共同体,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共同体”的目标,构建多种形式的创业富民新机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