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露地蔬菜怎么浇水
冬季露地蔬菜浇水时把握好3点原则:
1、浇小水不浇大水。
进入11月份以后,随着地温的持续下降,浇水时一定要浇小水而不浇大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地温较低,浇大水土壤蒸发慢,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另一方面,浇水过大,棚室内湿度较大,容易引发各种病害的流行。
2、根与地的协调在于“空水”。
根系好不好,和土壤协调不协调,完全在于“空水”浇得好不好。很多菜农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平时养根肥料用得并不少,但根系生长仍然很差。一方面是受肥料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肥料的使用方法不对。
如果浇水的目的是生根,就不建议在生根类肥料里面再添加任何氮、磷、钾肥料,不管你用的是复合肥还是水溶肥,如果混用,尽管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但生根或者养根的效果不理想,一定要单独冲施。
3、浇水的最佳时间在晴天早晨。
总体上说,冬季最佳浇水的时间在晴天早晨,中午以后就不宜再浇水。早晨水温和地温接近,此时浇水对根系的刺激最小。
冬季露天蔬菜种植最常遇到的问题:
在露天种植的蔬菜中,冬季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冻害以及浇水。冻害作为气候因素,人为能够改善和控制的不多,主要是注重天气预报及时进行预防即可。
预防的措施也只以搭建简易的塑料大棚进行保温或者铺洒草木灰、覆盖草帘等进行保温,且在温度回升后还需要及时撤除,在操作上相对而言比较繁琐。
而浇水是可以由种植户自己掌控的,且浇水的频率和用量也需要种植户根据种植的蔬菜品种以及土壤情况来决定,往往会出现浇水过多或者不够的问题,这是冬季蔬菜露天种植中最常见的问题。
蔬菜种植中,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法都有哪些?
作为大棚番茄,需水量主要在中后期,恰恰是番茄坐果后的生长期,所以除了考量番茄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外,茄果的膨大生长也离不开土壤中的水肥补充。冬暖型大棚栽培的越冬番茄,定植期一般在10月底,此时地温低,浇水不可漫灌,要采取滴灌方式浇水。早春栽培的大棚番茄,坐果后应及时浇水。
以春大棚番茄为例。建议采用滴灌施肥技术,采用“小水勤浇”灌溉策略,壤土条件下,定植时浇足定植和缓苗水,一般在10-15方/亩,缓苗后进行蹲苗,促进坐果,垄沟期间记住一定要进行施肥垄沟,这样主要是让刚栽植的西红柿苗快速吸收养分成长,如果你大棚里的杂草特别多,用封地药过一边就可以。从定植至第一穗花序开花坐果阶段一般不追肥、适当控制浇水。不旱不浇。防止徒长(可喷60~100毫克/升助壮素溶液调解平衡生长。
番茄开始膨大时要逐渐增加浇水量,浇水时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尽量避开下午或连阴天,否则,音棚内温度过低而引起虫害。应选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要通风、排湿,切记不能在傍晚、阴雨天浇水,影响温度的回升,若棚内空气湿度过大、最容易引发病害,天气炎热不宜浇水,容易影响根系生长。
西红柿育苗期要浇好播种水,分苗水和定植前的送嫁水,要浇足浇透,出苗后控水防徒长。定植浇水后,5~7天再浇一次水,浇水量不可过多。进入果期后看天气和土质情况4~6天浇一次水。阴天少浇或者不浇水。进入盛果期,蓄水量达,结合追肥浇水。大棚生长过程中,一般果实膨大期都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需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一般3天~5天就要浇一次透水,防止出现畸形果。
现在的高效农业很多的蔬菜水果生产都是在大棚里,滴灌技术直接改善了大棚种植的湿度和温度,因为滴灌区域的水分蒸发面小,大棚里面的湿度低,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现在新兴的滴灌方法是非常好的,它解决了远程送水问题,更解决了水源浪费问题,省时省工费用低,普及安装,有利三农,惠及三农,确实是件大好事。
滴灌施肥技术是在灌水的同时可以把肥料均匀地带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其特点是灌水流量小,需要的工作压力较低,能够较精确地控制灌水量,滴灌可以降低蔬菜生长环境的湿度,增强蔬菜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病虫害。水肥一体化的滴灌,可使水肥集中供应,提高了蔬菜的产量也提升了品质。
保持土壤结构,在传统的灌水量大的作用下,使设施土壤收到较多冲刷,压实,侵蚀,导致严重板结,土壤收到一定破坏,蔬菜缺水(摄水不足)会在其外在上有所表现。短时缺水会造成其茎叶颜色变淡,叶片边缘甚至发黄变白;缺水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干焉,茎杆缺水发瘪变软,造成蔬菜整体歪拉。
你可以在晴天的早上,最好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看一下蔬菜的叶面顶尖上是否有水珠,如果一点都没有那表面缺水,有一层水汽和有一滴水珠都代表不同的状态,冬季及早春季节,此时应少灌或不灌水,如果植株确实缺水,应小水灌,不宜大水漫灌,且应选择在晴天中午;3月份至6月份外界温度逐渐上升,此时灌水量应逐渐增大缺水的蔬菜根部一般都是很疏松,不结实、甚至表层还会有明显的小裂缝。如果蔬菜不缺水,根部基本上都表现为结实和板结,不会很疏松,更不会出现有裂缝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