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家庭规模养猪的生产模式有哪些?

在家庭规模养猪中,单一养猪在经营有方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养猪的饲料是一次性利用,损失和浪费较大。如果采用综合饲养,就可使饲料一次性利用为多层次增值利用,经济效益会更好。

家庭规模养猪的生产模式有哪些?

常见的生产模式有以下几种:

(1)猪—鱼综合饲养:用饲料养猪,猪粪喂鱼,可节省鱼的饵料成本,提高鱼的产量,起到互补作用,从而发挥综合效益。

(2)鸡—猪—鱼综合饲养:用饲料喂鸡,鸡粪经处理后作部分猪饲料,猪粪作鱼的饵料,在鱼糖里养水浮萍等用来喂猪,鱼糖泥又可作种植业的肥料,这样形成鸡—猪—鱼—粮—草的良性生态循环。

(3)养猪—加工结合模式:利用酒厂、糖厂、面粉厂、酱油厂、豆腐坊等加工副产品,如酒糟、糖糟、麸皮、酱精、豆渣等作饲料喂猪,可节省一部分养猪精饲料,养猪加工双增收。

(4)猪—果结合模式:在果林空隙处栽种各种饲料作物,用于喂猪,用猪粪给果树施肥,既可减少肥料开支,又可降低养猪饲料成本,从而达到猪、果双丰收。

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企业有三种经营模式,分别为传统的公司与农户松散合作的养殖模式、公司与农户紧密合作的养殖模式、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

第一种模式一般是公司集中加工、农户分散饲养,公司将饲料、仔猪、药品出售给农户,由农户进行养殖,育肥后根据约定价格进行收购,实现规模养殖。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苗、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不大,资金可以渐进投入,但比较容易将疫病风险转嫁给农户。其抗风险性虽强,但在食品安全性方面不够,因为它无法控制农户怎么用饲料。此外,在市场行情特别好的时候,这种模式的企业拿不到该部分超额利润,因为农户可能不把生猪卖给企业。

第二种模式是公司与农户紧密合作的养殖模式,由养殖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公司为农户提供场所、饲料、仔猪、药品等养殖必备物资,农户发挥自身养殖管理经验与公司饲养管理相结合,实现规模养殖,农户根据养殖成果获取收入。公司通过租赁零星土地建设养殖场,农户在公司养殖场内进行养殖,实现“分散养殖,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控制生猪质量,易于实施统一饲养管理、易于统一防疫、易于统一处理污粪;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较小,资金可以渐进投入;易于保持与农户的良好合作关系;疫病集中暴发风险得到有效分散;易于发挥农户养殖责任心,降低养殖成本,因养殖场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其劣势是规模扩张受人员限制,养殖企业需要根据区域分散程度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人员。

第三种模式则是通过雇用农工饲养员自建现代自动化养殖场所,实行工业化、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其代表是双汇和中粮。侯建芳表示,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成本会相对高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