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微生物农药使用效果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提高微生物农药使用效果的方法有哪些呢?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12万吨,防治面积达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注册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90多种,注册产品约3000个,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注册产品总数的70%。生物农药占中国注册农药总量的11%~13%。主要的商业产品有 茴香属植物、、苏云金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最近注册的产品包括军虫核型多面体病毒、菜穗虫核型多面体病毒、布氏杆菌、毛霉菌。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施用的最佳温度为15℃~30℃。低于最适温度,喷洒的生物农药在昆虫体内繁殖速度慢,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产品药效差。一般来说,微生物农药在20℃~30℃时的防治效果是10℃~15℃时的1~2倍。微生物杀虫剂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
田间湿度越高,农药的效果越好,尤其是粉状微生物农药。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时施药,这样微生物可以快速繁殖,防治效果更好。紫外线对微生物杀虫剂有致命的杀伤作用。阳光直射30分钟和60分钟后,微生物的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最好在阴天或傍晚时分施用。喷药后,大雨会冲走喷在农作物上的农药液,影响防治效果。根据当地天气预报,及时施用杀虫剂,避免大雨和暴雨,保证杀虫剂的效果。植物杀虫剂的药效一般比化学杀虫剂慢,病虫害使用后不会马上见效。
施药时间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用药后2-3天即可观察到防治效果。发生严重病虫害时,应先施用化学农药,尽快减少病虫害数量,控制蔓延趋势,然后再结合施用植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植物-衍生的杀虫剂不耐雨水冲刷,施用后如遇雨水,应重新施用。性诱剂一般应与其他化学控制方法相结合。性诱剂是挥发性的,需要储存在冰箱的较低温度下。一旦打开,应尽快使用。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在安装不同害虫的诱捕器之前,有必要洗手,以避免污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