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机构如何解决小学生缺乏劳动常识问题?
1.注重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资源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还没有很好地被开发和利用。为满足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需要,学校应因地制宜,主动寻找有本地区特色的工厂企业、大型超市、生态农业园、花卉苗木基地、糕点食品店等作为劳动教育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开辟适合小学生劳动的实践基地。如,为使学生从狭小的课堂走向丰富多彩的课外劳动实践,学校可以提供一块土地给孩子们种植,经过整体规划,每个班级均有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开辟劳动种植实践基地,以班级小组管理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管理,通过观察、劳动实践、写劳动日志、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不同品种的比较辨别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教师也可带领学生一起编一些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学生对栽种和管理方法了熟于胸,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基本掌握了蔬菜、桃子、李子、荔枝等的栽种和管理方法,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掌握了一定的劳动实践技能、磨炼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学生诗意地栖居,尽情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
2.开展多样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中不同层面的劳动教育途径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如,结合五一劳动节、植树节、学习雷锋活动日等开展灵活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体验劳动者的不易;结合学校德育和少先队部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与成果进校园展示时,让学生学会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也学会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崇敬;结合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广泛参与街道社区的各种义务劳动,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公园等场所参加公益劳动,体验劳动者的艰辛;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学生在参与每一次活动后,都能在同学之中各自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独特感受,提高了动手技能、磨炼了意志、体会了劳动的艰辛,更在劳动中学会了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帮忙、如何团结相处,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