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蔬菜大棚种植最怕病虫害,要如何防治呢?

对于大棚苗期病虫防治有以下几个方面

蔬菜大棚种植最怕病虫害,要如何防治呢?

(1)物理防治

较之化学防治法(使用药物),物理防治法是一种既能有效减少蔬菜虫害又能不污染蔬菜生长环境的极佳方法,且其防治方法多种多样。譬如,就菜蛾、蚜虫及菜青虫[3]等小型常见性害虫,种植户可根据其感光性等特点利用杀虫灯、电网以及色板对这些害虫进行诱杀。此外,电子病虫害防治仪器等先进仪器是目前消灭大棚蔬菜种植地害虫的最快速方法。

(2)药物防治

由于长期性的种植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免疫力,便使得大棚蔬菜种植中的害虫种类越来越多且对作物的伤害越来越大。所以,在实际种植中,为防止病虫害持续性恶化,菜农应按相关规定和实际需求及时对大棚蔬菜喷洒农药。虽然农药杀虫的效果显著,但也亦导致残留,降低作物果实的质量,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是以种植户应及时向专业人员请教,在规范化农药喷洒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更为完善的防治方案。

(3)农业防治

从种植面积的角度来看,较之大田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地面积相对要小得多,也正因如此,使得各类害虫较为集中,导致其病虫害情况日趋严重化。因此,为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菜农应在严格遵照大棚蔬菜相关种植与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品质优良的种苗,同时还应在着手种植前进行大水灌溉,落实好大棚种植地的消毒清理工作,并利用阳光这一天然条件对土地进行暴晒杀菌。

(四)生态防治

在气候等天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下,菜叶结露[4]、棚顶漏水、通风性差等多种问题和现象在大棚种植中时有发生,这便为各类害虫提供了有力的生长繁衍环境。经大棚种植领域的权威人士研究及农户自身经验表明,酸性环境是大部分害虫赖以生存和快速繁衍的天地,所以,为尽可能地将害虫对大棚蔬菜的损害最小化,种植户可利用生态防治的方法,在所种植作物的叶面适当性喷洒碱性物质,或加大对种植棚内的消毒清理力度,适当地提升棚内温度,并在升温一段时间后对棚内进行通风,从而促进对作物黑星病等防治的有效性。

对于大棚苗期病虫防治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防治

较之化学防治法(使用药物),物理防治法是一种既能有效减少蔬菜虫害又能不污染蔬菜生长环境的极佳方法,且其防治方法多种多样。譬如,就菜蛾、蚜虫及菜青虫[3]等小型常见性害虫,种植户可根据其感光性等特点利用杀虫灯、电网以及色板对这些害虫进行诱杀。此外,电子病虫害防治仪器等先进仪器是目前消灭大棚蔬菜种植地害虫的最快速方法。

(2)药物防治

由于长期性的种植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免疫力,便使得大棚蔬菜种植中的害虫种类越来越多且对作物的伤害越来越大。所以,在实际种植中,为防止病虫害持续性恶化,菜农应按相关规定和实际需求及时对大棚蔬菜喷洒农药。虽然农药杀虫的效果显著,但也亦导致残留,降低作物果实的质量,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是以种植户应及时向专业人员请教,在规范化农药喷洒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更为完善的防治方案。

(3)农业防治

从种植面积的角度来看,较之大田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地面积相对要小得多,也正因如此,使得各类害虫较为集中,导致其病虫害情况日趋严重化。因此,为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菜农应在严格遵照大棚蔬菜相关种植与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品质优良的种苗,同时还应在着手种植前进行大水灌溉,落实好大棚种植地的消毒清理工作,并利用阳光这一天然条件对土地进行暴晒杀菌。

(四)生态防治

在气候等天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下,菜叶结露[4]、棚顶漏水、通风性差等多种问题和现象在大棚种植中时有发生,这便为各类害虫提供了有力的生长繁衍环境。经大棚种植领域的权威人士研究及农户自身经验表明,酸性环境是大部分害虫赖以生存和快速繁衍的天地,所以,为尽可能地将害虫对大棚蔬菜的损害最小化,种植户可利用生态防治的方法,在所种植作物的叶面适当性喷洒碱性物质,或加大对种植棚内的消毒清理力度,适当地提升棚内温度,并在升温一段时间后对棚内进行通风,从而促进对作物黑星病等防治的有效性。

市售的农用链霉素一般为链霉素的三盐酸盐,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对人畜低毒。剂型为100万单位的粉剂或72%的粉剂。用作喷雾一般使用4000~5000倍液(即200毫克/升的纯品)。农用链霉素主要用来防治蔬菜的细菌性病害,包括: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白菜的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番茄溃疡病、疮痂病、青枯病,辣椒的疮痂病,十字花科蔬菜的黑腐病等。在成株期使用,会对白菜的心叶造成轻微的药害,使叶缘变白,但对植株的生长没有影响,停药后不再发展。该药还可以用作种子处理剂,使用的浓度可用到1000倍液。但是使用时要小心,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对该药敏感,使用后形成白苗,对其生长影响很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