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淡水鱼中的黑鱼最大能长到多少斤?

我见过一条最大的黑鱼42斤,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

淡水鱼中的黑鱼最大能长到多少斤?

另外问各位大佬一个问题:黑鱼会叫吗?

小黑鱼我不知道,但大黑鱼真的是会叫的!有点像青蛙,又有点像老鼠,这么多年了,这个叫声我还记忆犹新。

我小时候夏天到昆山过暑假,整天跟着我表哥到处玩。我这表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有次大半夜跟他去捉黄鳝,我俩掉到坟坑里,摸到骨头我当场吓得尿一裤子,人家一点事儿都没有。

他家后面有一个大池塘。我小舅呢,经常会扔一些鱼苗进去,那很奇怪的,就是整天不见鱼。似乎这不是个池塘而是个无底洞,鱼放进去就被吞噬掉了。

可是,每到下午五六点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不光我舅家,周围几家也都能听到一种又像青蛙,又像老鼠的叫声。有人说是猫头鹰,有人说是牛蛙。但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后来这个池塘后来剩了一层绿苔,表面都被覆盖住了,也懒得理它了。直到有一天,旁边一个池塘里的一条挺大的花鲢鱼死了。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我表哥就把它捞起来扔到池塘里了。

你猜怎么着?还没两分钟呢,就看到青苔从远处开始裂开一条线。接着水面一翻一个大嘴就把花鲢鱼叼走吃了。当时我跟我表哥都吓一跳。

开始跟我小舅说还不信,他以为可能是一只大老鳖,直到我说也看到了他才相信,他知道我不撒谎的,就赶紧去大队借了抽水机。本来就不大的一个池塘用了不到两天就抽干了。然后他穿上皮裤就开始下去清。结果除了一些河蚌,螺蛳小龙虾之外,还真的一条鱼都没有。

全村很多人都在那里看,都说可能是大牛蛙,吃完了就跑到别的池塘去了。本来我小舅都想上来了,结果看到边上还有一个草堆没有翻,就过去掏了一下。结果就见一条大黑鱼尾巴一甩抽了我表小舅一耳光,抽的他是眼冒金星。

人群里发生一声惊叫,因为这条大黑鱼实在太大了,几乎比暖水瓶还要粗!这时候大家也不说啥了,两个离家近的赶快去拿了皮裤一起下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他弄到网里提出来。

只听见那条黑鱼发出哇叽哇叽的声音,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不光鱼被它吃了,那个古怪的叫也源于它!抓住之后一量1米3长,重42斤!鱼嘴轻松地塞进去一个成年人的拳头。

那是90年代初的事了,后来据说还有报社来做了采访。至于那条鱼因为太大,也没有人愿意吃它被一个老板买走了。后来据说做成了标本,但这个事情他们村谈论了很久。

而且十里八乡的都传遍了,最后越传越玄乎,说的有鼻子有眼,抓了一条七八十斤的大黑鱼,大黑鱼还把老舅家的鸭子都吃光了…

所以现在我看到大一点的黑鱼,仍然会想起来这件事,这可能是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奇异事件。想想看,那个黑鱼的眼珠子都像有李子那么大,是不是细思极恐啊?

曾经有个鱼塘包给我逮,1500元,结果水抽完了就逮到几斤昂刺鱼,感觉1500泡汤了,后来鱼塘有个斜角,长了很多水花生(就是水草),我去把水花生掀起来,居然发现六条黑鱼,六条将近120斤,最大的二十多斤

我们当地把黑鱼称为 火头鱼、蛇头鱼 ,有的地方也叫 生鱼、才鱼 ,其学名是 乌鳢 。我们当地的水塘、河流中偶尔能见到七八两的小黑鱼,市场上卖的黑鱼一般都在2~3斤左右,我见过最大的黑鱼重量有7~8斤,是附近的村民从野塘里打上来的。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黑鱼主要有两种来源,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另还有一小部分是野生的。

就个体来说,野生的黑鱼长得更大,最大体长接近100公分 (据说最大的黑鱼标本体长接近150公分,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存疑)。

2016年,有人捕获到了一条8.36公斤的巨型黑鱼,超过了国际猎鱼协会( International Game Fish Association)之前所记录的8.05公斤。

事实上,黑鱼在很多国家都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特别是在美国,黑鱼的入侵对当地的水生物中造成了很大威胁。

黑鱼位于顶级猎食者的阵营中,而且能够忍耐低氧和低温,在干旱情况下还能够进入休眠状态以渡过难关,这些生存策略使黑鱼变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2016年5月,一名荷兰人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条河流捕获一条8.3公斤重的巨型黑鱼,打破了之前的记录。

2018年5月,美国的一名钓手成功捕获一条体长89公分,体重9公斤的巨型黑鱼,打破了2016年8.3公斤的记录。

综合以往的钓获数据和媒体的报道来看, 黑鱼的极限体长应该在100公分左右,极限体重估计在9~10公斤左右 。但至于黑鱼究竟能长多大,准确的数字估计没人知道,我们也只能通过以前的数据做一个大概的推测。

在我国,黑鱼起初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鱼类,池塘中一旦混入了黑鱼,放养的鱼苗可就遭殃了,养虾的池塘就更不用说了,损失更加惨重。一个养殖周期下来,主养鱼的产量没见多少,又肥又大的黑鱼倒是有不少,这让养殖户们很是头疼。

后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更少的黑鱼被开发成了养殖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在我国南北方,黑鱼都可以养殖,而且产量还相当高。从今年的渔业统计年鉴来看,2019年我国黑鱼的养殖总产量为46.2万吨,主产区是广东、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为了方便食用,人工养殖的黑鱼一般长到两三斤就上市了,个头太大的黑鱼肉质不好,吃起来土腥味也更重。现在黑鱼的价格也不算贵,买一条一两斤重的用来做酸菜鱼、烤鱼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我居住在北方的海滨城市,以前真不知道淡水里还有黑鱼,也不认识这种鱼。

有一年去河北老家亲戚家,他家门口就是一个大水库,一到夏天滦河涨水的时候,这个水库里就有很多鱼。周围的村民都会来这里捕鱼,黑鱼也是那时候第一次认识这怪家伙。

听这个村里的老人说,黑鱼是最凶残的淡水鱼,一般淡水鱼里没有哪种鱼是它的对手,因此它属于淡水鱼中食物链的最顶端。 他们说最大黑鱼能够晚上跑到猪圈里吃小猪崽,不过这个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能吃小猪崽的黑鱼 有多大呢?

后来随着云南斑鱼锅的兴起,我们这里随处都有卖淡水黑鱼的。淡水黑鱼一般售卖的分两种:

淡水鱼中的黑鱼最大能长多大

我见过的最大个的黑鱼:

黑鱼我觉得因为没有什么天敌,如果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应该能够长得不小吧?因为养殖一年的黑鱼都能长到4——5斤,何况水库里生存年限长的黑鱼呢?

一些资料上说黑鱼极限体型是100厘米8公斤,估计是资料过时了,超过8公斤的个体都发现了一些,黑鱼的极限体型可超过1.2米,体重超过10公斤。 黑鱼,学名乌鳢(Channa argus),又称北方蛇头鱼、斑鱼、生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属鳢科鳢属,是中国很常见的淡水鱼。乌鳢雄性大于雌性,一般成年乌鳢体长约在40-70厘米,大个体可以达到80厘米以上。 一条大黑鱼,全长95厘米,重8.98公斤,胸围48厘米。 全长98公分,重18斤1两的黑鱼。 鄱阳湖黑鱼的生长曲线图,10岁的黑鱼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达到3公斤。 梁子湖黑鱼的生长曲线图,10岁的黑鱼体长可接近70厘米,体重接近4公斤,12岁的黑鱼体长超过70厘米,体重接近5公斤。但是黑鱼在7岁过后生长速度就会变缓。

民间传说中黑鱼可以活到100岁,离水都能活3天,虽然黑鱼生存能力很强,但这些说法还是太夸张了。 黑鱼还容易与另一种鱼类搞混,那就是斑鳢。但两者在头骨形态、斑纹、体色、体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最直观的就是黑鱼头部有隆起,而斑鳢头部呈直线。黑鱼的体型比斑鳢大,斑鳢的体长只有黑鱼的一半。 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黑鱼一般为两者的杂交品种,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的杂交后代,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其后代为乌斑杂交鳢,反之则称为斑乌杂交鳢。杂交子一代(F1)具有双亲的优势,如生长速度快、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个体大、肉质好等优点。目前在珠三角地区,杂交鳢已取代乌鳢、斑鳢,成为鳢科鱼类主要养殖品种,亩产量可达三四千公斤,广东地区亩产上万斤。 黑鱼在东亚是广受欢迎的食用鱼类,也可作为观赏鱼。被美国引入后部分黑鱼逃出养殖场,在野外大量繁衍,成为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2007年7月29日,美国当局禁止了乌鳢的进口。

黑鱼的繁殖能力强,它们是杂食,除了吃一些浮游生物之外,黑鱼还会吃一些其它的鱼类,并且越长越大,甚至能够把同一个湖泊或者水域中弱于它们的鱼类全部吃光。而且黑鱼的生命力非常强,它们的腮部有特殊的东西,可以让它们在离开水后3天内存活下来,真是极其顽强的鱼类。

那么黑鱼究竟能长到多大呢?目前有记录的最大个体是在俄罗斯境内发现的,这条黑鱼的体重为28斤,身长更是达到了1.5米,相对于生活在内河的大部分鱼类来说,这种大小的黑鱼绝对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不过,这种说法我国很多地方的渔民并不同意。因为他们见过体型更大的黑鱼,一般来说,这种黑鱼不在晴朗的天气出现,它们只会在下暴雨或者发洪水时出现。

因为那时候河中缺氧,为了呼吸很多人们比较少见的鱼类也会冒头。曾经有老人讲过他在黄河中甚至见过身长远远超过1.5米,和一只小木船差不多大小的黑鱼。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证明,但是渔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大的黑鱼照片,这些鱼是因为干旱或者各种原因死去的,看起来都比1.5米大很多。

小时候见过别人在水塘里里抓的黑鱼,在能缸口直径有一米多的水缸底下蜷着身子,估计得一米多长。以前农村生产队还没有化肥的时候,施肥用氨水,生产队在池塘洗氨水罐子后毒死一条黑鱼,说比扁担还略长,那就是两米多长,听老人讲的。现在水洼没以前那么多,污染也厉害,玩路亚的打个半米长的黑鱼就够吹半年牛逼了

曾经在老家水库看到一条差不多近百斤(甚至更重)的乌鱼,我那时候大概6-7岁,那条大乌鱼是两个大人抬回去的,乌鱼尾巴差一点着地。尾巴像那种蒲扇一样大,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大乌鱼。

要是野生的黑鱼,可以长到100斤左右,因为这些黑鱼,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多可以活得好好的,记得我们这里在清理水库的时候,从淤泥里面找到一条56斤的大黑鱼

刚开始还以为是黑蛇了,因为看到的身子又黑又圆实在是吓人,后来有胆子大的上前一看,这不就是黑鱼嘛,于是连忙招呼大家,把黑鱼给掏了上来,记得黑鱼刚上来的时候

一个人差点没有按动,因为它的身子又滑又有劲,后来没有办法,又上去一个人才把黑鱼给制服了,最后有眼力好的人一打量就说,这条黑鱼不会小于50斤,

事实也如他所说,因为在晚上处理黑鱼的时候,特意上称称了一下,好家伙,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因为这条黑鱼足足有56.5斤,但是从这以后,我们这里就没有看到比较大的黑鱼了

不过离我们这边比较远的地方,到是逮到一条90斤左右的大黑鱼,但是这条黑鱼,他们好像没敢下手去吃,而是选择了放生,哪怕有位老板出价1000块钱左右,

也没有动摇他们的想法,要是人工养殖的黑鱼,估计最多长到20斤左右,因为黑鱼要是太大,就会增加一些养殖成本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养殖户也不会把黑鱼养的多大了

小结:我们在购买黑鱼的时候,不要买的太大了,因为黑鱼不是越大越好吃,而且在购买黑鱼的时候,最好就是购买人工养殖的,因为野生黑鱼可是吃杂食长大的

黑鱼不但刺少,除了背脊主刺并无小刺,营养非常丰富,肉质鲜嫩,还能生新祛瘀,促进伤口愈合,因此黑鱼对刚做完手术人员有非常大的帮助。

那黑鱼在淡水中能长多大呢?

据资料黑鱼最大能长到3公斤左右,实际上黑鱼能够超过3公斤,2018年一个钓友在红水河把来段钓起过一条黑鱼9.6斤,有1.5米以上长度,这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黑鱼,平常我所钓的3斤左右比较多,超过5斤的都很少。看网上有朋友说有二十多斤黑鱼,甚至更大的,我是真没见过。因此说淡水中的黑鱼最大能长到多大,真没有一个能确定的答案。

黑鱼也是所有淡水鱼中寿命最长的鱼类,据资料黑鱼寿命可以达到100年,具体能不能达到我也不清楚。钓黑鱼一般路亚效果不错,手竿也能钓,在浅水水草多的地方找到黑鱼鱼窝,用小活鱼或者虾子、青蛙,都能钓到。

农村所说的“四大家鱼”到底是哪四种鱼?为什么没有鲤鱼呢?

长江白鲟到底是什么鱼

 长江白鲟到底是什么鱼,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大家都有了解到不少,我们中国的动物种类也是有很多的,但也有很多动物因为各种因素慢慢的走向了灭绝,以下长江白鲟到底是什么鱼。

长江白鲟到底是什么鱼1

 白鲟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分布极为狭窄,全世界只有我国才有,也被称作“长江白鲟”。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属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鲟又称“象鱼”,是淡水鱼家族中的第一号“巨人”,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700多公斤,其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

  白鲟邮票。

 白鲟有个明显的特征: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陷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一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後缘尖。体表光滑无鳞。栖息於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白鲟是长江中仅次于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长可达二三米以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白鲟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逐年减少,个体越来越小。白鲟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食物包括鱼类、虾蟹等。

 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象”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白鲟体型硕大,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是在17年前

  科研人员抢救濒危物种白鲟。

 白鲟最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当年1月23日,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鲟。之后,专家们给白鲟装上超声波跟踪器放流长江,但是宜宾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滩险,跟踪船触礁后信号丢失。等到跟踪船修复之后,信号再也没能找回来。

  是什么导致了白鲟的灭绝?

 白鲟的灭绝人为原因必定必不可少。作为曾经的水产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了,它一直被过度捕捞食用。然而白鲟的性成熟时间将近7到8年,人工饲养一直不成功,因此也未能留下细胞、受精卵、组织等结构。

 长江各段水电站的建设将长江分割成为数段,上下游的白鲟不能够互通,将原本种群数量较小的它们分割得更小。

 白鲟本是大型食肉动物,活动范围减小意味着它可供选择的捕食区域减小,无法遇到充足的食物。而相互分割的小的区域对于白鲟之间的繁殖也造成了一定阻碍。

  长江流域还有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

  长江鱼王:中华鲟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古老珍稀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活化石”。据介绍,2013年、2015年、2017、2018年,研究机构都没有监测到长江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2019年仍在监测中,总体来说野生中华鲟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

 白鳍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小型鲸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数量就急剧下降,1983年被列为保护动物,1986年估计数量还达到了300头,到2002年为止普查到的白鳍豚数量不超过50头,说它是水中大熊猫,但它比大熊猫更濒危,是全球极度濒危的12大动物之一!2007年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中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就在2018年4月18日,有社会组织宣称在长江芜湖段板子矶水域拍摄到疑似白鳍豚照片,再度引起关注。之后我国农业农村部立即组织淡水豚类研究专家进行了辨识,但因清晰度不够不能确认,又紧急组织有关专家人员并邀请志愿者代表一同前往发现水域进行应急考察,但是仍然一无所获。

 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白鳍豚可能在野外仍然没有灭绝!

  最小的鳄鱼之一:扬子鳄

 扬子鳄是现存鳄类中体型最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和的鳄鱼,现存数量非常少,已经濒临灭绝,不过因为扬子鳄的'生活特性,安徽宣城建立了唯一的扬子鳄保护区——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在1980年产下了中国第一批幼鳄。扬子鳄在保护区中繁殖后代,在人类精心保护下,种群数量逐渐扩大!

  微笑女神:长江江豚

 江豚通常栖于淡水与海水交互海域,它也能在的淡水中生活,喜欢单独活动,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2013年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017年5月9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通告明确,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率先实行全面禁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一空前严格的禁渔措施,为长江流域摆脱“无鱼”困境带来了希望。

 希望在人类的保护下,长江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清澈,这些濒临灭绝的精灵们有一天能重新畅游长江。

长江白鲟到底是什么鱼2

  一、长江白鲟是什么?

 白鲟,又称中华匙吻鲟或中国剑鱼,是匙吻鲟科白鲟属鱼类。其体长梭形,上下颌均有尖细的齿,为吻长剑状,吻部则由前到后逐渐变宽。体无骨板状的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为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白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亦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

  二、长江白鲟为什么宣告灭绝?

 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的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已经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的指数在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已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物种极度濒危。

 由于环境变化,已经没有了白鲟生存的自然条件。自2003年至今,相关人员就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了,也没有其人工养殖的个体存留。

 以上就是关于长江白鲟的介绍,白鲟原来分布在海河到钱塘江之间的各大河流,现在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及黄海、渤海和东海等近海海域。大的白鲟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长江白鲟到底是什么鱼3

  白鲟灭绝了!

 新年伊始,这则重磅消息便在社交网络上炸响。消息的来源是近日一篇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著名的鲟类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其弟子张辉博士。研究人员在论文中称,预计早在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便已灭绝。

 这篇论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江中的淡水鱼之王,或许已经永远告别了我们。噩耗来临得如此突然,许多人甚至未曾得见白鲟。初次听闻便已是永别。

  巨鱼长吻似利剑

 白鲟 Psephurus gladius 是一种生活在长江的大型肉食鱼类,分类学上属鲟形目长吻鲟科白鲟属,是这一家族硕果仅存的两种鱼类之一,也是我国的特有鱼类。

  中国邮政发行的白鲟纪念邮票。

 白鲟有着较长的头部和极为延长突出的吻部,头长整体可达体长的一半以上。过去长江沿岸生活的人们观察到了白鲟的这一特征,故而称其为象鱼(四川)、朝剑鱼(湖南)等。此外,白鲟体呈梭形且长,体表深灰色,裸露无鳞,仅在尾鳍上叶有一列约8枚左右的棘状硬鳞。

 白鲟。很遗憾,我们甚至找不到几张白鲟的清晰照片。

 利剑般的吻部对白鲟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江水底水流湍急光线昏暗,白鲟的眼睛变得很小,视力也很差,但在它长长的吻端和头部,长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呈梅花状的皮肤感受器官——陷器和罗伦氏器。前者负责机械感受,如水流、水压等的变化,后者则负责电感受,如水中微弱的低电压等。如此一来白鲟就像带着一个长长的扫描仪,能够轻易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

 

 长吻鲟科的另一遗族——来自北美的匙吻鲟 Polyodon spathula 近些年来也逐渐频繁出现于大众视野中。由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形态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例如都有着长长的吻部,故而较为容易混淆。近日网络上不少缅怀白鲟的文章,也是配成了匙吻鲟的照片。

  匙吻鲟。

 白鲟和匙吻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白鲟的长吻呈剑状,吻部自前向后是逐渐变宽的;而匙吻鲟的吻部则是自前向后逐渐变窄,形似汤匙。

 此外白鲟是凶猛的大型掠食性鱼类,以其他鱼类为食,口中有细密的小牙;而匙吻鲟的成体牙齿退化,主要以张开大口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

  昔日王鲔,如今安在

 在古代,体型庞大的白鲟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在华北和近海亦有分布。《诗经》中的诗句“有鲔[wěi]有鱏[xún]”中的“鲔”,便是指的白鲟。《礼记》《周礼》等记载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中,便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的描述,恰于白鲟集群洄游时间相仿,并将白鲟以体型分级:

  “.……其特大者,谓之王鲔”。

 四川渔民流传有一句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腊子”指的是同样处在灭绝边缘的中华鲟,“黄排”胭脂鱼如今同样也是濒危鱼类,而“象”便是指白鲟了。这句俗语从侧面上反映出了白鲟庞大的体型——实际上,它们或许是人类见过的最大的淡水鱼类了。

 被IUCN评为“极危”的中华鲟。市面上有商家售卖供食用的“中华鲟”,其实是杂交鲟。丨Wikimedia

 过去人们捕到的白鲟体长大多在1.5~3米左右,体重可达150千克;而据鱼类学家秉志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记载,在南京曾捕获到一尾体长7.5米长,体重达908千克的白鲟极大个体。庞大的身形使得白鲟甚至可以直接吞食四大家鱼等大型淡水鱼类的成体。成年的白鲟没有天敌,它们屹立于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里自上而下纵横驰骋,是当之无愧的长江鱼王。

 作为一种大型洄游鱼类,白鲟们于每年清明节前后,顺着长江逆流而上,溯游至宜宾江段和四川省江安县江段产卵,幼鲟孵化后再集群往河流下游迁移。随着个体的不断生长,它们逐渐分散开来,进入长江流域的各支流、湖泊,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育肥。

 长江及其沿岸孕育了很多独特的物种,这里也是它们最后的家。丨Andrew Hitchcock / Wikimedia

 白鲟的怀卵量很大,体重35千克的个体怀卵量便可达到20万枚,因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白鲟的年捕获总量仍能稳定保持在25吨左右。捕捞压力并未对其种群数量产生严重打击。

 然而,因为长江上出现的新事物——水坝,长江的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

 1984年,危起伟博士第一次见到白鲟便是在葛洲坝:一尾大白鲟在坝下撞烂了脑袋被人们捞上岸。或许这条向来在长江上下横行无阻的白鲟,到死都想不明白是什么拦住了它。

 大型水坝对于洄游鱼类的打击可谓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横亘江面的水坝们彻底挡住了白鲟、中华鲟、鲥鱼等鱼类的洄游产卵路线,将鱼群和产卵场分割成了坝上坝下两个互不相通的区域,将本就为数不多的白鲟群体进一步分散,而且大大缩减了产卵场的面积;另一方面,水坝蓄水等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如水温、水深等长江水文条件,进而对洄游鱼类的性腺发育等与产卵有关的体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紫星为采样点,深蓝色方块为大坝。1981年蓄水使用的葛洲坝,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坝丨Extinction of one of worlds largest freshwater fishes

 有时人们会在大坝上修建“鱼梯”(fish ladder),以方便洄游鱼类通过大坝。丨Qurren / Wikimedia

 自大坝建成后,大量的白鲟和中华鲟等都聚集在水坝两侧试图通行,等待它们的却是人类无情的渔网。据渔业资料显示,那几年白鲟和中华鲟的捕捞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然而,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在白鲟面临着繁殖困境的同时,比以往更高的捕捞强度无疑是雪上加霜;加之长江航运频繁,以及沿岸采砂作业、排污等一些列因素共同作用,白鲟同时面临着食物短缺、产卵场破坏、种群破碎、洄游无路等多重问题,可谓四面绝境,难觅生路。于是自1985年后,白鲟的种群数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

 到1994年,这十年间危起伟博士先后救护过4尾被困的活体白鲟。最终,只有一尾成功救活,被放归长江。而白鲟最后一次出现,是在2003年1月23日左右。这尾白鲟在安装了超声波跟踪器放归长江后,因追踪它的快艇触礁造成故障,信号丢失,白鲟最终不知所踪。

 直至今日,科研人员再没有发现过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的个体。

 来不及等到2020新年钟声的敲响,白鲟便在2019年最后的时光里,被研究了它一辈子的危起伟博士团队在论文中宣布了灭绝。

“四大家鱼”有3个共同特征:

1、都属于鲤形目,鲤科。

2、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共同特点,适于作为大众食用鱼。

3、四大家鱼性成熟后仍会继续生长。

通常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家鱼是根据四大鱼类生活在水里的层次来分的,主要就是生活在水上层的鲢鱼;生活在水中上层的鳙鱼(胖头鱼);生活在水中层的青鱼;以及生活在水中下层的草鱼。

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四大家鱼如果在一起饲养,必然会大大节省养鱼的成本,四大家鱼根据吃的食物成分,以及生活在淡水层次的不同,可以最大化的利用饲料和鱼类粪便,特别好养,养殖量也巨大。

说起鲤鱼,其实他才是最广为人知的家鱼鼻祖,很早之前就开始成规模的饲养了,只不过到了唐朝,因为鲤鱼的“鲤”和唐朝皇室的“李”同声,这才被禁止饲养和售卖了,售卖和食用鲤鱼的人还要承受惩罚,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的鱼类,这才把鲤鱼抛出在了四大家鱼之外。

但是鲤鱼的饲养依然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不光中国,欧洲等国也早就拥有了成熟的鲤鱼饲养方式,唐朝后鲤鱼的饲养方式又传到了日本,所以说鲤鱼是全世界家鱼的鼻祖都不为过。

而且鲤鱼极其美丽,对环境适应性强,又好生养,但鲤鱼却在唐朝之后彻底离开了中国家鱼的行列,到了宋朝长江、珠江等流域的四大家鱼彻底成为了现在大家最广为熟知的“四大家鱼”。还有一个鲫鱼,同样是好似样的家鱼,却也不在四大家鱼行列。

(文/阿冰)

其实,四大家 都是鲤科鱼类。

1、草鱼

中下层鱼类,主体食草。味道鲜美。可以做酸菜鱼,麻辣 。

2、青鱼

肉食性鱼类。长江以南较多。可以做瓦块 。

3、鲢鱼

俗称白鲢,滤食类,分布广泛,生长迅速。现在城市中少食,多用于 丸。

4、鳙鱼

俗称花鲢,大头鱼,胖头鱼。滤食性。分布广泛。做酸菜鱼,麻辣 ,火锅比较合适。

农村所说的“四大家鱼”到底是哪四种鱼?为什么没有鲤鱼呢?

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是指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这四种鱼都是淡水养殖的大型经济鱼类。

草鱼,草食性鱼类,一般喜欢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格比较活泼,游泳迅速,常常成群觅食,草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35公斤。草鱼的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草鱼因为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并且生长迅速,产量高,常常作为池塘和水库、河道的这样放养对象。草鱼常与鲢鱼、鳙鱼混养,投入青草饲养草鱼,而遗留在水中的饲料和草鱼排出的废物,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鱼、鳙鱼的饲料。

鲢鱼,鲢鱼是一种典型的食浮游植物鱼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鲢鱼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比较适宜一种的优质鱼种,属于大型鱼种,体重可以达到20公斤。

鳙鱼,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迅速,个体大,最大个体可以达到30公斤。

青鱼,青鱼主要采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青鱼个体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达70公斤。

为什么“四大家鱼”里面没有鲤鱼呢?这非常奇怪,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鱼类,分布广泛,而且在任何类型的水体中都可以繁殖,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生长快,为什么没有入选“四大家鱼”呢,那是在确定“四大家鱼”时正是唐朝,唐朝皇帝姓李,鲤鱼的鲤和李读音相同,犯了皇家的忌讳。因此不允许人们食用鲤鱼,养殖出来也没有人敢食用,养殖鲤鱼产生不了经济价值,因此就没有人养殖鲤鱼,也就没有将鲤鱼纳入“四大家鱼”。鲤鱼只能养殖在寺庙的水池中或者公园池塘中供人们观赏或者放生。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山川、河流和湖泊等地理形态都非常丰富。正是得益于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大江南北的大部分农村都比较适宜发展淡水养殖。小龙虾、螃蟹、泥鳅还有四大家鱼等水产品,都是农民发展地域特色养殖的重要方面。

我们经常听说的“四大家鱼”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的农家菜当中经常食用的鱼对应的品种名称,还是养殖规模比较大的鱼品种?还是讲的4种比较好养殖的鱼类?其实关于四大家鱼的说法并不是只有农村有这样的说法,城市居民以及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会讲到“四大家鱼”,甚至可以断定这种称谓的由来已久。四大家鱼并不是单纯指的比较好养殖的鱼类,不然食人鱼、清道夫等鱼类肯定榜上有名了;而是特指的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

Ⅰ,关于四大家鱼的辨别。

确切的讲,四大家鱼就是淡水养殖比较普遍的鱼,它们的产量和抗逆性都比较好,是养殖效益相对可观的鱼类。很多人会分辨不清楚这4种鱼,通过体型、体长和鱼鳍等特征还是不容易混淆的。最好认的就是鲢鱼和鳙鱼,鲢鱼分为白鲢鱼和花鲢鱼;鲢鱼和鳙鱼的头部都比较大,不过鳙鱼的头比鲢鱼更大,头长和体长比例约为1:3.被人们称作胖头鱼;鲢鱼也叫作大头鱼,和鳙鱼一样都是制作剁椒鱼头的首选鱼类。青鱼和草鱼确实很相似,但是颜色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青鱼的颜色较为青黑,草鱼的颜色却比较浅色。

Ⅱ,四大家鱼的生长习性。

为什么这么多人养殖这4种鱼呢?主要的原因还是比较容易养殖、肉质比较好,整体养殖的效益可观,这才让这4种鱼在各地得到了推广。它们都是淡水鱼,在一般的湖泊、水库和池塘都能够养殖。不过这几种鱼的活动范围还是有所不同,青鱼喜欢在水域的中下层,主要是捕食田螺、小河蚌和其它微生物;草鱼主要是靠岸边的中下层水域,靠水草、藻类和芦苇等为食物;鲢鱼往往在水域的上层,以水藻、植被等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在中上层,会吃藻类、昆虫等微生物,偶尔也会吃其它鱼类的排泄物。这4种鱼都是比较温驯的鱼种,并且不会互相捕食,能够在同一片水域共生,所以农民也通常将它们养在一起。

Ⅲ,为何四大家鱼没有鲤鱼?

其实在广大农村也有很多的鲤鱼和鲫鱼,也是比较好养殖的鱼类;“鲤跃龙门”“过江之鲫”等脍炙人口的成语有不少,都分别讲到了鲤鱼和鲫鱼的活动能力和生长适应性都比较强,而鲤鱼当中的红鲤鱼更是被当作吉祥物“锦鲤”。那么为什么四大家鱼当中没有鲤鱼?那还得从唐朝说起,我们都知道唐朝基本上都是李姓掌握皇权,而“鲤”跟“李”是同音。也就是说犯讳了,就有了不成文的规定,大家不得吃鲤鱼,捕到了鲤鱼的也要放生,任何餐饮门店都不得做鲤鱼相关的菜品。没人敢吃的鱼,只剩下观赏价值,也就几乎没有任何的养殖效益了,所以没能列入四大家鱼当中;认为鲤鱼是吉祥之物也是那个时候兴起来的习俗。

农村所说的“四大家鱼”到底是哪四种鱼?

即使是长久,生活在农村里面的农村老人,有时候也分不清“四大家鱼”到底是哪种鱼。我在我们村上就遇到过两位老人,已经吃了几十年的鱼了,在一天饭后,出来散步,坐在村里的大树下聊天,聊天的话题,就是“四大家鱼”,到底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是,“青鱼,草鱼,鲢鱼,鲤鱼”,有一位老人就说,“四大家鱼”,没有鲤鱼,有一位老人却说,“四大家鱼”有鲤鱼,到底,“四大家鱼”有没有鲤鱼呢?

四大家鱼:

四大家鱼,是指我国淡水养殖的主体鱼 ,它们主要都是我们人工养殖的鱼类,所以称之为“四大家鱼”。

现在我们常说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鲤鱼,并不在“四大家鱼”里面。

青鱼:又叫做黑鲩,全身有青墨色的鳞片看着有点灰黑 ,鳞片比较大 ,这种鱼体型也长得比较大 ,喜欢吃螺蛳,这种小鱼小虾,还有蚌,蚬,等等,主要栖息在水域的底层 ,吃的食物比较杂,通常是大鱼吃小鱼。

草鱼:又叫做,油鲩,草鲩,白鲩,草鱼 ,草根,身体长得比较长,稍微比青鱼小一些, 鱼鳞是青**,腹部若显白色,鳞片比较大比较粗。喜欢 生活在水中的中下层,是岸边水草多的地方,草鱼肉鱼苗期,食幼虫,藻类!成年之后,吃水中的各种水生植物,还有靠近岸边的野草。

鲢鱼:又叫做白鲢,扁鱼,水鲢,跳鲢。体型比较扁,呈纺锤形,头比较大,背部青灰色,两侧以及腹部白色,鳞片比较细小,体型和大头鱼相似,但是它比较喜欢跳跃,鱼性比较急躁。

鳙鱼:又叫做,花鲢鱼,黄鲢鱼,胖头鱼,大头鱼。这种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头比较大,头长于体高。长得有点像鲢鱼,但是头比鲢鱼要大得多,所以有了“胖头鱼”的称呼,鱼头用来煲汤非常鲜美,也可以拿来煲粥,特别好喝,据说有益于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的作用,它的背面暗黑色,鱼鳞上有不规则的黑点,鳞片和鲢鱼的很相似,很细很小。

“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鲤鱼在里面?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何没有鲤鱼呢?

这有一个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在里面在里面,其实在唐代以前,鲤鱼也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呢,唐朝的皇氏都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违背禁止,在那个时期是不能吃鲤鱼的。即使是平时捕捉到了,也要放生,如果发现谁有买卖,被抓到了就要被打的,据说要打60大板,这个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并且立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普通老百姓,谁都不敢侵犯了,那些专门养鱼的鱼农户,就只能够养殖其它的品种,比如青鱼,草鱼想,鲢鱼,鳙鱼提供大家使用。这几种鱼类它的食性和 生活习性不同,非常的适合混养,在一个鱼塘里面,可以充分地利用天然的料饵和水域的空间,从而使得农户的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即使是到了现代,在日常的渔业养殖当中,也是把四大家鱼,混养在一个鱼塘里面。

我们农村水产养殖中,常说的"四大家鱼"是指“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可能很多人很奇怪,我们常见的鲤鱼,为什么会没有被列入"四大家鱼"之中呢?

我国养鱼具有悠久的 历史 ,有研究表明,我国人工养鱼的 历史 ,可以追朔到殷商时代。而且有学者认为,在唐代以前,鲤鱼都是被作为主养鱼来饲养的。而在唐代以后,鲤鱼的饲养,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至于鲤鱼为什么不被人们所养殖,普遍的看法是,因为在唐代的时,唐王朝的皇室姓李。所以人们在生活中都要避讳"李"字。而鲤鱼的"鲤"同"李"谐音,所以也应当在避讳之中。所以人们不敢在集市上贩卖鲤鱼,否则就将受到惩罚。正是如此,人们肯定就不愿意养殖鲤鱼,当然鲤鱼也因此被淘汰出四大家鱼之外。

不过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应该不是很准确,或者说有点儿说不通。比如,明朝的皇帝姓朱,但也没有禁止百姓养猪、杀猪呀,"猪"和"朱"也同音呀。而且猪后来也是我们主要的养殖品种啊。当然,鲤鱼如果在唐朝禁止养,到可以理解,但在唐朝以后的这么长时间内,人们为什么没有把鲤鱼,重新纳入主养品种呢。或者搞个"五大家鱼",再把鲤鱼加入其中呢。

很显然,鲤鱼未被列入四大家鱼之中,不是这个原因。而鲤鱼之所以未被列入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中。我想可能是,由于鲤鱼和四大家鱼相比,有许多的劣势。

首先,是饲料,我们知道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如果人工养殖的话,一般都需要投喂粮食类饲料才行,如果不投喂,生长就较为缓慢。 而粮食类饲料,其实在以前都是比较珍贵的。

而草鱼的饲料以青草为主,青鱼以螺、蚌等为食。这些饲料相对于粮食,在以前不但易得,而且更为廉价,只要通过劳动就可以获得,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需求。而鲢鱼和鳙鱼,则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基本不需要人工投喂,就可以自然生长。显然,鲤鱼同"四大家鱼"相比,在饲料成本上是有劣势的。而这一点,可能在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次,就是生长速度与个体规格,鲤鱼用现代的饲养方式来饲养,生长速度还较快,但如果采用以前传统方式饲养,其生长速度其实明显不如四大家鱼。而且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鲤鱼的个体,也明显没有四大家鱼个体大。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的饲料,以及人工饲养技术,没有现在好造成的。而我们常见的鲫鱼,在这一点上,和鲤鱼也是十分类似,所以也未被列入四大家鱼之中。

此外,可能还有人们的食用习惯,也造成了鲤鱼在以前,养殖不是十分广泛。因为有一种传统认为,鲤鱼肉是一种"发物"。食用后易引发一些疾病,所以人们不太愿意食用鲤鱼,既然食用的人少,那么养殖的人肯定就少。当然它也不可能被列入,我们传统的主要养殖鱼类中。以上均是个人意见,欢迎评品。

这个问题确实有些争议,在三十年前我读书时教科书上记载的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是四大家鱼,究竟是什么时候用青鱼取代了鲤鱼就不知道了。

青草鲢鳙,青鱼我真没吃过。鳙鱼就是胖头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