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灌溉施肥新技术怎么样,蔬菜灌溉施肥新技术好不好
灌溉施肥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灌溉施肥技术是把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两个基本因素水分和养分相结合建立灌溉和施肥的技术系统。灌溉施肥因节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温室大棚绿叶菜生产以哪种灌溉方法为好?
灌溉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1.漫灌,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常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2.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3.微喷。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 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
4.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
5.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绿叶菜类棵虽小,但密度大、生长快,需肥需水勤,尤其进入生长盛期几乎是3~5天就需灌一水。绿叶菜多数采用平畦种植,所以灌溉方法也多为通过水渠引水入畦。这种灌水方式很难根据植株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而掌握灌水量。再者畦灌要求地面平整,整地要求高,不然会造成干湿不匀,甚至在积水地块还会受涝死苗。畦灌也易使泥土污染蔬菜。
近几年普遍推行的节水灌溉,已在蔬菜栽培上开始应用。这些灌水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省水、省电、不伤苗。而且灌水和追施化肥可同时进行,施肥均匀,也不板结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这种灌水方式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目前有:微喷、滴灌、渗灌3种方式。目前笔者认为对绿叶菜来说以微喷最为适宜,因为微喷最适宜温室、大棚中使用,可以在大棚温室的拱架上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一排微喷管,水源可通过主管道和微喷管相连。通过一定的水压由微孔中喷出的水呈毛毛细雨状滴入土中滋润菜苗,而且还可以借助微细的水滴冲掉叶片上的灰尘。
渗灌也属于微灌范畴,渗灌管的外表是光洁、无孔的直径1.8厘米黑色软管。但实际上管壁上布满了人眼看不到的细小弯曲的渗水微孔,当接通水源后,管内产生一定压力,水就从管壁缓慢地渗出进入土层。渗灌管一般是埋设在土中,其埋设深度取决于蔬菜种类,根系入土深的蔬菜以埋设20~40厘米为宜。绿叶菜类根群浅,埋设5~20厘米即可,管与管间距50~60厘米为宜。渗灌时地下潮湿,地表干燥,不产生地面大量蒸发损耗,比地面畦灌节水50%~80%,渗灌土表不板结,土层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其灌水量由土壤水分测控仪控制或由实践经验来判断,不产生深层渗漏损失。
渗灌管壁分为清晰的三层,第一层(表层)组织较为结实,厚度仅0.1~0.2毫米,其主要功能是阻止外部泥沙和植物根浸入管内,起到特殊防护作用,因此称为保护层。第二层(中间层)为许多极不规则的渗水毛细孔所组成,厚度为0.6~0.8毫米,其功能是当管内水在一定压力下充满管道后,水就会顺管壁四周自动渗出进入土壤,这层称为渗水层。第三层(最内层)由组织较为疏松的大小不等颗粒组成,表面粗糙厚度为0.2~0.3毫米。虽经过初滤的水进入管壁后难免会有一些不洁物进入管内,当水进入渗水层时,不洁物被这一层阻止在外,并附着在管壁低凹处,经过一段使用后,打开管道末端堵头,加大管内水流量提高流速冲洗管壁直至末端水流彻底变清时为止。
渗灌管除埋于地下使用外,也可置于植株行间,在绿叶菜行间每隔45~50厘米放置一根,使用效果也不错。
滴灌是近几年在保护地栽培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水方式。它是通过滴管上安装的滴头,在一定水压下,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滋润植物根系。省水,土壤不板结,可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进行定量灌溉,是滴灌的最大优点。滴灌滴管的间距根据所种植作物的行距而定,滴头之间距是根据株间距而定,所以滴灌最适宜行株距较大的果菜类蔬菜。绿叶菜类一般行株距较小,如果用作绿叶菜类应该缩小滴管滴头之间距离,这样才能使种植密度较大的绿叶菜灌水均匀。如果与果菜类合用一套滴管设备,应该灌一段时间后再平移一下滴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