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设计u40水渠什么意思?
渠系配套建筑物 为渠道正常工作和发挥其各种功能而在渠道上兴建的水工建筑物。
渠系建筑物又称灌区配套建筑物。
分为:
①控制、调节和配水建筑物。用于调节水位 ,分配流量 ,如节制闸 、分水闸、斗门等。
②交叉建筑物。用以穿越河渠、洼谷、道路及障碍物,如渡槽、倒虹吸管、涵洞、隧洞等。
③泄水建筑物。如泄水闸、退水闸、溢流堰等。
④落差建筑物。即落差集中处的连接建筑物,如跌水、陡坡和跌井等。
⑤冲沙和沉沙建筑物。如冲沙闸、沉沙池等。
⑥量水建筑物。如量水堰、量水槽等,也可利用其他水工建筑物量水。
⑦专门建筑物和安全设备。如利用渠道落差发电的水电站,通航渠道上的码头 、船闸和为人、畜免于落水而设的安全护栏。渠系建筑物数量多、总体工程量大、造价高,故应向定型化、标准化、装配化和机械化施工等方面发展。
李铖淇滕札舟孜收统份转琬玓邓离屺娘肱屈蕙煦
先这样简单理解一下。凡与灌溉水源直接相连的断面最大的渠道就是干渠,控制着整个灌溉区域。由干渠直接配水的那就是支渠了,一般控制一个灌溉分区,当灌溉区域划分为几个分区时原则上就有几条支渠。斗渠与农渠深入灌溉基层,直接向用水单位配水,其中农渠是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一般是一个耕作单元,如平原地区一般控制面积为200~600亩,山区则相对小一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广泛持久的灌溉排水工程基本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物质保证。到2003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5580万公顷,使40%的耕地有了灌溉设施。
1949年,灌溉用水量不到1000亿立方米,约占当时耕地面积的16.3%。人均占有灌溉面积0.03公顷(0.44亩)。到2003年,达到3300亿立方米。
1980年以来,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逐步提高。按实灌面积计算,1980年全国平均每公顷农田灌溉用水8745立方米,1997年降到7800 立方米。同期每立方米灌溉水生产粮食从0.6 kg左右提高到约1kg。
全国共建设万亩(667公顷)以上灌区5686处,灌溉面积2200多万公顷,占全国农田灌溉面积的43%。全国共有水库84905座,总库容4571亿立方米,其中除少数大型水库主要用于防洪和发电外,绝大部分水库都具有灌溉供水的功能。
到2002年底,全国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60多万公顷(2.8亿亩),其中喷灌247多万公顷(3700多万亩),微灌30多万万公顷,低压管道输水灌溉614多万公顷(6200多万亩),渠道防渗控制面积756多万公顷(11350多万亩)。
非工程节水面积达到1670万公顷,其中800万公顷是采用控制灌水方法的水田。除涝达到2027万公顷,占需要治理的易涝面积的83%。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