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梅花是何时移植到北京的

 眼下,京城多处景区梅花绽放,吸引了众多游人观赏。在人们印象中,梅花多盛开于江南,且以杭州孤山、南京梅花山和苏州邓尉山而知名。其实,梅花的种植在北京同样历史悠久。那么,北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梅花的?北京种植的梅花有哪些品种?

梅花是何时移植到北京的

 京城种植梅花始于元代

 吴全节移梅进京成为燕地种植梅花第一人

 早在元代,大都城(今北京)已有了梅花。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初,燕(今北京)地未有梅花,吴闲闲宗师全节时为嗣师,新从江南移至,护以穹庐,扁(匾)曰?漱芳亭?。?吴闲闲,即吴全节,元代著名道士,字成季,号闲闲,饶州(今江西鄱阳)人,酷爱梅花,有?梅花道士?之称。他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大都谒见元世祖忽必烈,并于至大三年(1310年)赴江南祀茅山(道教名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及归省双亲,回京时,移植梅花数十株于大都。因大都冬季较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遂建漱芳亭于齐化门(今朝阳门)外,并设穹庐(毡帐)将梅花植于其中。

 吴全节所移植的梅花至少有红、白两种,因当时的文人范梈(?元诗四大家?之一)所作《次韵赋吴尊师漱芳亭白、红梅花二首》中对白、红两色梅花均有赞美。同期的另一位诗人张雨(杭州人)在漱芳亭观赏了梅花后,也写文赞叹:?恍若与西湖故人遇,徘徊既久,不觉熟寝于中?。

 此前,史籍中未见北京地区有梅花种植的记载,可以说吴全节移梅进京,开创了燕地种植梅花的先河,故元宫词中有?绕罗亭植红梅百株?,?红梅初发,携尊对酌?之诗句。由此可见,至少在700多年前,当时的元大都内已有梅花种植了,只是数量极少而鲜为人知。

 明代香山天坛多处植有梅花

 《游西山诸刹记》描绘?盆梅盛开玉色灿然?

 到了明代,梅花在京城多地已有种植。据史料记载,天坛里很早已有梅花栽培,嘉靖年间儒学大师、散文家唐荆川(原名唐顺之,江苏常熟人)在天坛观赏梅花后,欣然写下《咏天坛梅花》:?名卉来南土,奇葩曜上方。花迟疑避雪,叶早为迎阳。灵液滋玄干,仙云拂素裳。无言恒敛笑,不谢暗飘香。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飞窥玉女镜,舞扑羽人觞。拟结千年实,先呈五出妆。帝羹如可和,持此奉明光。?西郊香山碧云寺在万历年间也有梅花栽培。明代《宛署杂记》收录了御史朱孟震(今江西新余人)的《游西山诸刹记》,其中就有关于梅花的描述:?万历丁丑(1577年)日近暮,舆夫行不前,促之行,至碧云循池而出道右,幽洞敞明,贮花树其中,时春已半,盆梅盛开,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恍惚若罗浮故人,千里会面,又奇矣!?作为南方人,他对在京西香山一带能看到梅花感到惊奇,并予以?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的赞誉。随后在《碧云寺山房次日喜雪》中写道:?梅花开未落,相对玉为标。雨声方沥沥,雪意复萧萧。?从诗句的描写来看,当时碧云寺三仙洞(遗迹尚存,位于该寺东侧水泉院)内摆放的盆梅应为白色品种。

 此外,明代史料中还有昌平小汤山、北郊满井、西直门外高梁桥极乐寺和丰台草桥等极小范围种植梅花的记述。《京师杂忆》记载:?草桥偶见梅树,妖艳而幽芬,别有景观。?《帝京景物略》记载:?右安门外南十里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由此可见,在京城众多的初春花木中,梅花开放得最早。

 清代梅花多植于宫苑

 乾隆皇帝盛赞梅花?冰姿玉骨铁干古心?

 圆明园等御园都曾有梅花种植,《圆明园内工则例》记载了圆明园所种植的花木70余种,其中就有梅花。据传康熙皇帝对梅花情有独钟,在畅春园听政时,每到初春之日,总要在他的御案上摆上一两盆梅花,以作?岁朝清供?,独自欣赏。

 清乾隆年间在兴建香山静宜园时,曾栽培过梅树。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观赏梅花后,题写了一首《梅》诗,并在诗的前面写下一段解释文字:?梅于北地不宜,而香山土脉殊胜,卉树皆易植。尝以盆梅移种庭中,今七年,高可八尺许,枝干劲达,其天自全。初夏驻山馆,梅始著花踈蕊,暗香故不减冰雪中标格。而草树扶疏时,得此亭亭玉照,更足为泉石之助。夫孤山邓尉非不繁且早,而兹独以后开见珍,尘外一枝,所成正复不少,又何必较量迟早之间哉。?其诗曰:?盆梅弃可惜,试种岩之隈。山中气候迟,清和花始开。潇洒五出葩,因缘值我来。羞同桃李芳,雅契泉石材。一树不为少,雪海何为哉。白傅与林翁,假借聊相陪。?诗中生动记述了乾隆皇帝在香山试种梅花的过程。

 紫禁城内也有梅花种植。乾隆皇帝在《庭梅四声四首》序中称:?北地无梅,有之亦盆植耳。十数年前命于静怡轩庭中植梅二株,冬时设旃棚护之,今已成树。?静怡轩为紫禁城建福宫内寝宫,据传每至冬日,乾隆皇帝便在静怡轩里放置多盆梅花。他不仅喜欢梅花,还对梅花大加赞许:?梅花品格最胜,冰姿玉骨,铁干古心,迥非凡卉之匹。?

 慈禧太后也独爱梅花,在颐和园的寝宫里,梅花与水仙是她必置的花卉,她还以此为临摹对象,创作了不少山水画。《花乡丰台》中也记述了草桥附近清代已有冬日在暖洞子(暖房)里培育梅花,除送往大内(皇宫)外,也送往海甸(淀)诸多宫苑里,供帝后们观赏的记述。

 ?南梅北移?渐成新景

 京城梅花品种已超过125个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城一些文人雅士和宅门大户还有在家中养殖梅花的。当时丰台一带的花农,多在春节前将造型优美、熏成含苞待放的梅花用糊了八层纸的保温筐肩挑着进城,送进预定了梅花的人家,并有文人雅士借景生情,吟诗作赋及绘画。当时的北平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和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等地均设有花圃,培育花卉,其中也有梅花种植,?数株种于地上,冬日筑花房以避寒雪?。

 由于地域与天气的原因,北京地区地气寒冷,梅花很难正常越冬,所以均在暖棚中培植,而较大范围种植梅花还是近五十年的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南梅北移?的艰苦实践。

 1957年植物学家陈俊愉调入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一边教学,一边与北京植物园合作,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尝试着把江南的梅花移到北京。三年后,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个鲜艳的花蕾。但在朔风寒流的不断袭击下,大部分花蕾被吹干枯死,到3月底就只剩下两个花骨朵了,不过这两个花蕾终于在1962年4月初怒放了。翌年,那些梅花开了更多的.花,初夏时还结了一个硕大的梅子。两朵梅花度过北国严寒,由此宣告了?南梅北移?的成功。主导?南梅北移?研究的陈俊愉被誉为?梅花院士?,并荣获?中国梅花研究终身成就奖?。

 据《北京梅花》统计:北京市域内的梅花品种已经超过125个,约占中国梅花品种登录总数的32.64%,遍布全市40多个景点景区。其中,中山公园梅园是京城建立最早的梅园,种植的梅花品种最多,包括杏梅、江梅、绿萼、宫粉、朱砂、龙游、垂枝梅、丰后等;明城墙遗址公园梅园种植的梅花多是早花品种,如复瓣桃枝、小宫粉、小绿萼等;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梅园种植的梅花数量最多,已有杏梅系、真梅系、樱李系梅花等三十余个品种共2000余株;地处西山鹫峰的梅园则汇集了国内外精选的珍品上百个,其中露地抗寒梅花分樱李梅、杏梅和真梅等种系,并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

请各位朋友帮忙找一找花卉报告总结急用!!!!!!!!!!!!!!!!!!!!!!!!

家庭花卉种植技巧全汇总

1、浇花六法

(1)残茶浇花残茶用来浇花,既能保持土质水分,又能给植物增添氮等养料。但应视花盆湿度情况,定期地有分寸地浇,而不能随倒残茶随浇。

(2)变质奶浇花牛奶变质后,加水用来浇花,有益于花儿的生长。但对水要多些,使之比较稀释才好。未发酵的牛奶不宜浇花,因其发酵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会“烧”根(烂根)。

(3)凉开水浇花用凉开水浇花,能使花木叶茂花艳,并能促其早开花。若用来浇文竹,可使其枝叶横向发展,矮生密生。

(4)温水浇花冬季天冷水凉,用温水浇花为宜。最好将水放置室内,待其同室温相近时再浇。如果能使水温达到35℃时再去浇,则更好。

(5)淘米水浇花经常用淘米水浇米兰等花卉,可使其枝叶茂盛,花色鲜艳。

(6)家中无人时的浇花爱养花的人,如因探亲或外出办事十天半月不在家,没人浇花。这时,可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针在袋底刺一个小孔,放在花盆里,小孔贴着泥土,水就会慢慢渗漏出来润湿土壤。孔的大小需掌握好,以免水渗漏太快。或者在花盆旁放一盛满凉水的器皿,找一根吸水性较好的宽布条,一端放入器皿水中,另一端埋入花盆土里,这样,至少半个月左右土质可保持湿润,花不致枯死。

2、施肥二法

(1)麦饭石肥在花盆里撒上一层麦饭石颗粒,可促进花卉的生长,延长开花期。

(2)碎蛋壳肥将蛋壳压碎埋入花盆中,是很好的肥料,可以使盆花生长茂盛,叶繁花艳。

3、为盆花收集有机肥

家庭养花不宜常用化肥。栽培花卉所需要的氮、磷、钾等主要肥料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收集到。例如:发霉不能食用的废花生、豆类、瓜子以及杂粮等都是含氮素的肥料,经过发酵作底肥或泡制成溶液为追肥,都能促使花木茁壮生长;鱼刺、碎骨、鸡毛、蛋壳以及人们剪下的指甲、头发等,都含有丰富的磷。把这些废料掺入旧的培养土里,加些水后装入塑料袋中放在角落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熟,便能变成极好的有机肥。若将这些废料泡制成溶液后追肥,可使家养盆花的花色鲜艳,果实累累。此外,发酵过的淘米水、生豆芽换下来的水、草木灰水,以及雨水和鱼缸里的废水等,都含有一定的氮、磷、钾,只要适量使用就会起到促进花木生长发育的作用。

4、果皮可中和碱性盆土

南方的一些花卉,在北方盆栽不易成活或开花,这是因为盆土碱性过大的缘故。中和碱性土的办法有多种,此法是将削下的苹果皮及苹果核用冷水浸泡,经常用这种水浇花盆,可逐渐减轻盆土的碱性,利于某些植株的生长。

5、花卉防病

早春各种花卉将进入旺盛的生长季节,此时可在叶面及叶背喷1—3次1%的波尔多液,以防病害。1%波尔多液的制配方法是:硫酸铜1克,粉碎后加热水50毫升溶化;再用生石灰1克,用几滴水使之粉化,然后加50毫升水,滤去残渣;将这两种溶液同时倒入同一容器中搅匀,最后即成天蓝色的透明的波尔多液。

有点长...

为全面了解都江堰市花木产业发展现状,探究提高花木产业档次和水平的途径与措施,进一步提高花木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最近本人对都江堰市花木重点产区安龙镇的花木生产情况及抽取的24户花木种植户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都江堰市花木重点产区目前已具一定规模和优势,在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应对当前花木产业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及实现产业升级的高度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特点与趋势

安龙镇地处都江堰市南端距市区2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31亩,人口12000余人,全镇辖9个行政村,56个农业社,一个居委会。迄今为止,全镇花木面积达到7000亩,粮经比例3:7。花木种植户3125户,占全镇总户数3518户的89%,在地产值1.5亿。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元,其中花木收入32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7%。发展中呈现以下特点:

1、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都江堰市花木产业起源于七十年代未,兴起于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发展于九十年代未。1998年至2003年,安龙镇花木种植面积由600亩达到14600余亩。2002年被都江堰市农牧局命名为“都江堰市生态农业示范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花木种植的专业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种植面积达80%以上的村是:吉乐村、三圣村、泰安村、东风村、铜池村、接龙村、泊江村。种植面积达90%以上的组有:吉东村1、2、3、4组;铜池村1、2、3、6组;接龙村3、4、6组;泊江村4、5、7、8组。安龙镇近年共涌现花木专业村8个,其中花木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村3个。全镇花木在地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有14户,50万元以上有62户,30万元以上的有115户。一村一色、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各村在花木种植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围绕花木这一主导产业,延伸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是花业逐步成为优势产业。全镇现有规模较大的花木公司5家、花木研究机构1个。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并具备了承接较大工程的能力。同时,依托花木产业,还延伸发展了根雕、园艺、赏石、装饰、园林用具等多个新兴产业。二是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力,农民务工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单一性,仅花木产业带动务工达全镇劳动力的90%。三是带动了三产的发展,成立农家公园1个,高标准农家乐1个,常年农业旅游观光接待300人次,实现收入1.5万元。

3、市场流通活跃。安龙镇在成都青石桥花木市场和月亮弯花市上有长期销售点的36家,其中在青石桥花市的有7家,当中以三圣村二组付文刚最为突出。该同志在八十年代开始从事园艺,现已建成在地产值上百万元、面积20余亩的川派盆景,优质高档绿花苗木园艺场,1994年到青石桥花市设门市,开创了安龙花木进入成都花市的先例。在月亮湾花市的有23户,其中以铜池村一组汪玉文最著名,该同志是安龙镇比较早从事花木产业的同志之一,其家中建有10余亩盆景、桩头、绿化林木,在地产值80余万元,并带动了当地31户农户从事花木种植,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倡导下,铜池村一组12户农户在该镇的围街路两旁建成精品川派盆景、桩头、苗木展示观光带。月亮湾花市共有45户花木经营户,安龙镇就有23户在此经营,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在上海、广州等地有该镇营销人员住点销售。形成了以重庆、云南、贵州为主的省、市周边市场,以北京、西安、上海和两广为主的国内远程市场,2002年7月—2004年6月,安龙镇年花木外销交易2315起,交易额达6000余万元。今年,网上销售在今年成为安龙花木销售的新渠道。2003年,建立了“古堰花卉”、“安龙情意”网站,2003年上半年该镇花木通过“西部在线”网站、农经网等向广安、眉山、南充、陕西、乐山等省、地、市,销售了以桂花、天竺桂、银杏、贞楠等高档绿化苗木,销售额达430万元。同时,“四川安龙天然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面启动为安龙镇花木营销注入了活力,四川安龙天然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投产以后就为我镇推销了价值450万元的苗木。该镇172人的运销队伍发挥了一定作用,每到周未,该镇就有3万余元的花木涌向成都青石桥、月亮湾花木市场。

4、经济效益良好,富裕了一方百姓。据统计,2003年底,安龙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元,其中花木专项收入3260元,占96%以上;农民人均存款1万元以上,占全市之首;花木在地产值达1.5亿元。

调查中发现该镇花木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虽只是星星点点,未成气候,但其发展趋势已露端倪。

一是由低效品种向高效品种转变;二是由小苗向大苗甚至大树转变;三是由露天栽培向设施栽培转变;四是常规品种向专用品种转变;五是由季节性生产向常年性生产转变;六是由各村各自发展向全局性发展转变。

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发现都江堰市花木重点产区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产业总体水平和整体素质还不高。一是花木发展的科技水平不高。从调查情况看,该镇上千种花木大都由花农依靠经验来种植和管理。生产手段落后,经营比较粗放;大路货多,名贵品种少;农科教结合不紧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不广;花木产业自身科研基础差,科技人员短缺。总体科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和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二是花木品种结构不合理。苗木多,花卉少,虽有“花卉之乡”美誉,但其主打品种仍停留在绿化茵木阶段。都江堰市区销售的鲜切花,本地产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使是绿化苗木,也是小苗多,大苗少,大路货多,精品、珍品少。三是布局分散。虽然目前也出现一些专业镇、村、组和户,而且在全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影响不远,缺乏象宜兴比利时杜鹃、苏州维生种苗、句容草坪草等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四是外向化程度低。目前该镇以及我市花木对外交流与合作基本空白,一些国外品种都是从国内其它花木企业转手而来,难以从直接的对外交流中获取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销售上也全部为内销。五是花木产业化中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花木公司与经纪人、经纪人与农户之间并未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公司与经纪人之间是单纯的收费与服务的关系,经纪人与农户之间也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花木种植户承担了主要的风险,但收益远远低于花木经纪人,这种极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影响了该镇花木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六是众多花木公司无序竞争,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品牌,导致本地产品大多成为外地产品的提货基地,使我市花木销售利润大部份被外地所占据。七是产业投入不足,虽有几家较大的公司,但公司加农户的生产形式并未真正形成,花木生产仍以小农生产为主,种植盲目的性较大,如安龙镇前几年心意的大面积种植,导致了许多农户后来不得不将其扔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极不利于本地花木进入国内或国际大市场,花木生产的风险也非常之大。

面临的挑战

从该镇情况来看,当前都江堰市花木产业既具有加快发展的内在潜力,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必须面对非常严峻的各种挑战。

有利因素有:一是都江堰市花木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特色明显,栽培技术纯熟,管理水平较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已有一定知名度,具备了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基础条件。二是花木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首先面临着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据悉,西部13个省退耕还林需要苗木4OO亿株,目前缺口一半,这给本地花卉苗木进军西部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机会。其次面临着城乡创卫的良好机遇。最近成都市党代会又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这些都对花木保持了旺盛的需求。第三,都江堰花木重点销售地区对花卉苗木将出现新的需求。今年北京拟实现三层绿化隔离带阻隔风沙,需要大量绿化苗木。此外,目前北京正在筹备2OO8年奥运会,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将带来大量配套绿化工程。这些都为都江堰花木进军北京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三是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木消费领域不断拓展。

不利因素有:一是加入WTO后,花木产业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加入世贸组织后,花木的关税将大幅降低,现有的一些贸易保护措施或优惠政策到时将会取消,花木进口将增加,国内市场将受到较大冲击,尤其是种子和种苗受到冲击会更大。而目前都江堰市花木重点产区在品种、技术、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差距,可以说尚未做好甚至根本没有开始做入世准备。二是花木产业国内竞争压力将增大。目前全国性的农业结构调整正在蓬勃展开,花卉苗木将是调整的重点之一。种植面积扩大,花木产量增加,势必加剧市场竞争。再从都江堰市花木重点产区现状看,虽然已具一定规模和基础,但总体竞争力不强。花卉生产上土壤及气候条件不及得天独厚的广东、云南;苗木生产上目前品种、档次、技术及亩均产出率已落后于浙江萧山;设施栽培上,上海的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雄厚;在市场培育上,不及常州、温江等地;在产业扶持上,当地政府无明确扶持政策,势必形成自生自灭的状态。因此,目前都江堰市花木国内竞争的态势并不乐观。

办法与措施

(一)继续扩大花木重点产区规模,放大做强产业优势。

以现有产区为基础,以安龙镇为轴线,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拓展、辐射。河西片区可由现有花木乡镇为基点向周边拓展,河东片可由聚源镇为基础逐步向成都方向扩展,可以借鉴常州市的做法,大力引进花木种植大户和经纪人,在安龙、聚源、崇义一带形成规模。逐步形成成灌线和旅游沿线花木产业密集带,形成都江堰花木产业的独特景观和氛围。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花木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以现有专业村、组、户为基础,加快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尽快形成一个或几个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花木品种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声势,打响牌子。

(二)科技兴花,努力提高花木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一是要加快农科教结合步代。把科技对接、人才引进作为提高花木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产学研联合,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鼓励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到本地技术指导、科技攻关、科技合作。四川安龙天然林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实力较强的科技型企业,要主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继续抓好苗木育种的同时,逐步涉足花卉等优势主导产业的研究和攻关,特别是花木种子、种球的培育,以提高都江堰市花木产业自身科研实力。安龙镇要充分利用制作根调、桩头等传统优势技术,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做大做强花木的同时作好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花木科技示范园建设。借鉴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路与办法,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走企业化发展的路子。一方面对培育、引进的新品进行试种、示范,另一方面进一步壮大公司自身实力。要充分利用现有花木产业基础设施较好的有利条件,创办花木科技示范园。三是要积极培植花木大企业。围绕花木产业,积极引导现有花木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和资本重组,发展集生产基地、科研开发、加工生产、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大型花木企业集团。四是加快从国外引进新品良种,加快对外合作步伐。要紧紧抓住我国将要人世的机遇,利用本地基础条件、劳动力等优势,吸引发达国家合作经营。

(三)追踪市场脉搏,大力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花木产品。

苗木生产上,一是要瞄准大西北开发,发展抗干旱、抗风沙的花木品种。二是瞄准城镇建设的需求,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种植大苗,再经过产业区适应性移栽后供应市场。三是要积极引进高档、稀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新品更新步伐,缩短产品周期,提高种植效益。

草坪生产上,由于草坪市场需求大,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且绿化面积大,颇受经济欠发达地区青睐,可以大力发展。但我市草坪生产却廖廖无几,作为花木生产的代表乡镇安龙镇还无一家生产草坪的农户或企业,因此当前要大力推广草坪栽培技术,在引种草坪的同时,不断提高草坪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花卉生产上,鉴于都江堰市土壤、气候等,要注意优化品种结构,延长上市期,避免季节性过剩,逐步抢占都江堰市场,并积极向周边城市拓展。

盆景生产上,目前产区粗放型的大路品种多,竞争力不强,要进一步提高档次,逐步形成“浅奇、清新、自然、古拙”的特点,发展精品、珍品。

(四)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花木相关产业。

一是形成花木重点产区园林建筑的合力优势。改变目前园林建筑公司少、规模小的状态,建议组建都江堰园林建筑总公司。进一步提高园林建筑企业的设计能力、施工能力和市场知名度。二是积极发展花木生产用材工业。凡花木及相关产业所需材料,本地都应大力发展。既可拓展本地花木产业领域,壮大产业整体规模,又可降低本地花木生产成本,提高花木产业竞争力。三是努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充分利用本地花木种植优势、园林设计建筑优势积极开发花卉旅游业。可在成灌线、青城山沿线辟建各具特色的观光花园,吸引社会资金、个人资金参与投资,允许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建设。此外,与旅游观光相配套,线沿线乡镇的镇区必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利用本地花卉苗木优势,逐步建成风景秀丽、各具特色的花园式小城镇。最终形成房在花中建、人在花中行的旅游专线。

(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多渠道搞活市场流通。

一是抓好花木大市场建设。市场建设要突破行政区域,按照产业布局,以河花池市场为基础,组建统一的大市场。安龙等镇的花木市场可成为其分市场。此外都江堰市其它地方的花木生产基地,如中心镇的花木等可打这个牌子。这样,在统一的市场体系中,有主市场,有配套市场;有综合市场,有专业市场;有批发市场,有产地市场;有季节性市场,有常年性市场,逐步使都江堰花木市场发展成全省领先的花木大市场。二是进一步到外地设立销售窗口和上网销售。

(六)成立都江堰花木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建议市里成立花木联合会,各有关乡镇成立花木协会,下设花木种植会、经纪人协会等。组建协会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工作上坚持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单项到多项,由松散到紧密,绝不能搞行政命令。形式上可以是松散型的协会,也可以是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社,也可创举办股份合作制的花木企业。活动范围上可以是本市的,也可以是跨市的。

(七)进一步加强对花木产业的信息指导和服务。

一是切实增强产业化意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花卉苗木发展置于社会经济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按照产业联动的要求,科学地做好产业规划、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业知名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必要时可以拍摄产业区花木发展的录像或VCD光盘发行,扩大影响。要经常举办花木展销会、研讨会、交易会等活动,并积极参与全国性的花木活动,扩大影响。要学习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及进行电子商务贸易。三是制订产业区扶持优惠政策。建议市上特别是产区要在地方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划出专项用于花卉苗木课题研究。引种试验推广、人才培训等。建议产区成立花木培训中心、花木信息中心和花木开发研究中心。要建立新品引进、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鼓励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外商、个人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花卉苗木开发。要尽快实行小额贷款证制度及农户联保制度,解决农民发展花木生产的资金困难。四是切实加强对花木产业的领导。花卉苗木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必须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建议成立市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城管、园林、环保、建筑、水利、规划等部门组成,以加强对花木产业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订和实施各项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在此基础上,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花卉苗木生产中的技术服务、引种试验和研究开发。

(八) 大力发展花木经营经济人队伍。

花木生产更注重销售,为了搞活市场营销,常州市培育了大批花木经纪人到全国各地推销花木,仅夏溪镇就有3000花木经纪人,而安龙镇却只有172人。他们走南闯北推销花木,带回了各地市场需求的信息,还扩大了本地花木的知名度。农民只需用心种,不需操心销售,看似农民收益少了,但与此相反,有的地方种植花木因为规模不大,没有名气,又远离花木市场,客商少,就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卖不掉,农民损失更大。固我市还应进一步提高农民经纪人的整体素质,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经纪人参与创办花木示范园及市场建设,以进一步增强花木经纪人的带动功能。

只供参考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