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就中国饲料大王的?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一向聪明过人的刘氏兄弟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养殖鹌鹑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新津县的养殖专业户。1987年,新津县的养殖专业户小兵团作战,使用刘氏兄弟的饲料和农具,在孵化率、产蛋率和饲料:转换率三项指标上都比刘氏兄弟高出2%到3%。在家禽养殖和家禽饲料方面,刘氏兄弟不愿意和身边的农民兄弟短兵相接,以免造成两败俱伤。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将产品升级,转战猪饲料市场。
当时,有一家名为“正大”的外资饲料公司(就是著名的“正大:综艺”节目的赞助方),已经占据了中国猪饲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正大”在成都投资一亿元建了一家饲料厂,虽然价格奇贵,但因为对猪的增肥效果奇好,所以,农民购买“正大”饲料还需要排长队。
1987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h.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同时将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两年之后的1989年,“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推出市场,擅长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刘永好开始将自己的销售和广告才能“玩”大。
谁能想到,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开山鼻祖竟然是中国首富刘永好。从卖鹌鹑蛋开始,刘永好就积累了一整套散发张贴小广告的经验。“希望”牌饲料一面世,刘永好马上带着自己的小广告下了乡。
他们喊的口号,最开始是“‘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后来是‘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奶猪饲料就是精’。那个时候,这种广告方式成本低,效果特别好。”
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就追上了“正大”,“希望”饲料的质量不比“正大”差,每吨的价格却便宜了60块钱。
面对“希望”的不断蚕食,“正大”急了。“正大”每吨降价20元,“希望”也降了20元;“正大”咬了咬牙,再降100元!“希望”干脆降价120元!一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狂涨了三倍!刘永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打得“正大”既没有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最后,“正大”主动找到“希望”,双方达成了协议——“希望”以成都市场为主,“正大”以成都之外的市场为主。这实际上宣告了“正大”退出了成都市场。
经此一役,奠定了“希望”牌饲料在中国猪饲料市场的霸主地位。许多年后,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央视邀请刘永好前去做嘉宾。下属们觉得要给昔日的手下败将当“绿叶”,非常没面子,但刘永好却力排众议,“正大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好好向人家学习!”
1992年,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在希望饲料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集团成立不久,按照兄弟四人的价值取向和各自特长,刘氏产业被划为三个领域:老大刘永言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老三负责现有产业运转,并且开拓房地产;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一起到各地发展分公司,复制“新津模式”。产业明确之后,就该划分产权。刘氏兄弟的分家实在“太不精彩”,兄弟四人丝毫没有在“创业之初投资多少”和“创业之时作用大小”等方面斤斤计较,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平均划分资产,兄弟四人各占整个产业25%的股份。就这样简单地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这正是成功的企业家和不够成功的企业家非常不同的一个地方。
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在希望集团的合作堪称是最完美的组合。刘永行擅长内部管理,刘永好擅长对外公关与谈判。1993年,第一次产权明晰之后,在5月份,仅用七天的时间,兄弟俩人便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签下建立4个饲料场的协议。这一年共建立起10家饲料场,个个盈利。到了1994年底,希望集团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经发展到27家。
爱学习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刘永好和刘永行两人都是学习的高手,一个班里两个好学生,都想当班长,怎么办?几年过后,刘永行对外交流的潜质激发了出来,而刘永好的内部管理功底也更加成熟,原本互补的能力和风格开始在企业决策方面产生了分歧。而此时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环境不允许希望集团发生在战略和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就是没有及时执行好战略和决策也会贻误战机。一座山上呆着两只老虎终究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终于,在1995年3月的董事会上,两只老虎开始讨论各自“占山为王”的事。
根据刘永好的建议,这次董事会完全在“绝密”状态中进行,只有刘氏兄妹五人参与决策,对各自家属都保密。最终,经过董事会通过,从1995年4月13日开始,总部所有下属分公司的资金与资产全部冻结,不允许公司间流动,也不允许总部调拨。仍然是“资产平均分配”原则,全国27家分公司一分为二,划为东北与西南两个区域,刘永好坐镇西南,刘永行掌控东北。1995年5月15曰,刘永好和刘永行在董事会文件上正式签字。文件正式规定:两个片区禁止跨区域开拓,干部的互相流动必须得到双方的认可,董事会今后的开支不得在集团报销。从此之后,创业期间产权极端模糊的刘氏兄弟在一夜之间划分得清清楚楚:老大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老二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公司,老三刘永美建立华西希望公司,而老四刘永好成立南方希望公司。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妹妹刘永红,也给了她一部分股份。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史上最精彩、最完美的“亲兄弟,明算账”。
李雪琴:生活以丧的形式,活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
1、赵依芳
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
从副局长下海到百亿身家,赵依芳在21年前创立华策影视,并将其送上了A股市场,成为继华谊兄弟之后国内第二家登陆A股的影视公司。新冠肺炎疫情让影视行业进入停摆状态,她通过内部组织的优化,对内容作品开发方向的重新定位,发展衍生生态业务,沉着应对行业巨变,带领公司积极拥抱变化。
2、杜鹃
国美控股集团
杜鹃外柔内刚,危难之际代夫执政,经历了几多风雨。在电商强势崛起的冲击下,遭遇天花板的零售业步入转型期,作为国美掌舵者的她再次沉着应对,带领国美加速转身,主动对销售网络进行重构再造,使门店网络质量得到优化提升,整体结构更加健康。拥抱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她一直是国美变革的实践者与坚守者。
3、刘畅
新希望六和董事长
刘畅从中国最年轻女富豪,成长为成熟的商业精英,但又保持着文艺青年的内心。作为二代接班人,她将2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做到千亿市值。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她又掌握着平衡的智慧。在生猪概念股被热捧之际,她提出要做新时代的“五新”企业,强调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她不只要做“饲料大王”和“养猪大王”,而是要打通养殖端与消费端,缔造一个新的“食品王国”。
4、米雯娟
VIPKID创始人、CEO
米雯娟是线上教育的先行者。创业6年多,她不断延伸用户的学龄段和课程产品的丰富性。2019年,在1对1业务之外,VIPKID内部孵化了大米网校,寻找增长第二极。
与此同时,公司再次获得腾讯加注。疫情让在线教育流量激增,但也带来挑战。在应对突发事件上,她追求决策的果断和快速,而在长期的目标上,她强调深耕和打磨。
经历过极速狂奔之后,她开始抓组织变革,强调降本增效。她说做教育像马拉松一样,要坚持,要平常心,在任何状态和赛道下,都要坚持正确的脚步和速度。
5、张红梅
阳光印网董事长兼CEO
开过咖啡馆、做过高校老师、创办过投资银行公司,张红梅又投入传统的印刷行业,在企业定制品采购市场,做得风生水起。她形容每一次事业转折,都是理性的长久积累,遇上一个感性的选择契机。
经过C轮融资的阳光印网,顺应产业互联网的风口,迅速成长。多次创业后,她形容自己是一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士,知道中枪的感觉,因此无畏。
李雪琴在一次丰收节,隔空互动主持人海霞:“我也要参与丰收节,你们看东北大米,多大!多白!你们再看我,说明东北大米,多有营养!”她说,要允许北大人没那么有本事,她做不成大人物,只要能帮家乡卖好大米,做自己的贡献就是成功。
李雪琴作为北大新闻系毕业生,在人们的期待中,毕业后,应当参与重大项目,入主流岗位,成为国之栋梁,不辜负北大名校的培养…
但她却我行我素,从名牌大学生,活成了一名网红、脱口秀演员。人们纳闷,李雪琴怎么如此不上进?自甘降格,不爱惜“名校光环”、立志当一个“废物”的李雪琴,? 活得如此丧?
其实她的“丧”,是从小的生活环境造成。自小因为胖,她被同学冷落、嫌弃,自卑深深包裹了她;初中时父亲生意失败,抛下她母女二人潜逃,母亲的脆弱,让她自觉长大,她成了母亲的依靠和精神安慰。
努力、勤奋、成绩优秀的考上北大,却在北大校园里,历尽人生成长过程中更大磨砺,男友背叛、欺辱,她抑郁症严重,去看北大心理咨询,却没解决内心迷茫,反被变相监视看护…由此,她的自卑难以超越,内心缺乏极度的自信,“丧成了她由内而外的气质”。
去年她参加“脱口秀大会决赛时”说过,人生如“驴拉磨,日复一日的转圈,每一天的生活,既是终点也是起点”。细思很有道理,她北大毕业,自带名校光环,用网红的形式出道,喊话吴亦凡:“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你看清华大学大门,多白!”由此走红,然后利用火红的公众身份,带火了北大生的光环,参加各种公益,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脱口秀出圈的李雪琴,用自己的痛苦给他人带来快乐。红了以后的她,在丧的外衣下,内藏着火热向上的心。她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家乡做宣传,在各种综艺的过程里,展现出年轻人社会责任感,为我们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爱护母亲河代言,透露当代年轻人的正义担当精神。
人们对于她这样一位娱乐演员,却毕业北大的身份,有诸多非议,难以接受。
北大也好,清华也罢,无论做科研还是网红,都是个人选择。当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去卖猪肉,最终成为资产上亿的养猪大王,企业文化就是“卖猪肉也要有北大的气势”;拒绝董明珠的北大毕业生张天一卖米粉,成为全国连锁米粉品牌法人。
李雪琴说,北大人不一定非要有很大本事,做普通人也是一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比高大上的岗位更有意义。她在一采访节目时说,她曾以北大为荣,以后要让北大为她们骄傲。
这些北大人的选择错了吗?他们浪费了国家的培养资源了吗?没有,无论选择怎样的人生途径,成功后的他们,都为国家做贡献,成为社会责任感很强的有用人才。
李雪琴的人生是终点也是起点解读、践行,告诉我们,选择怎样的路没有错,只要心中有爱、有担当、有责任,最终都是殊途同归。
谁说,清华北大就一定高大上的职业?适合自己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她的人生一点也不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