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棚蔬菜怎样浇水
夏季大棚蔬菜种植的浇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浇水时间安排好
夏季浇水时间要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既能达到降温效果,又不至于对蔬菜根系造成伤害。尤其是傍晚浇水可有效的降低夜温,拉大昼夜温差,减少植株夜间的呼吸消耗,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切记中午不要浇水,避免蔬菜根系遇冷水刺激后出现“炸”根现象,从而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二、勤浇以及隔行浇
即采取种植行与操作行,隔行浇小水的方式,这样能确保蔬菜的正长生长,又使棚室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病毒病及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浇水次数要根据蔬菜长势、土壤干湿状况及天气变化等情况灵活把握,如连续异常高温天气来临的前一天可适当大水浇一次,作以应对。
三、控水后忌浇大水
有的菜农因担心植株旺长等原因而长时间过度控水,此时浇水应注意先适量浇一次小水,使蔬菜经过3-5天的适应后,再适当加大水量浇-次,循序渐进的进行。那种久旱之后,让其一次“喝饱”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那样极易伤根,致使根系弱、引发早哀现象,并且也为各种根部病害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喷淋清水
在晴天的上午十点左右向植株喷淋清水(重点喷淋植株上部),以防上“旱”。这不仅为叶片补充水份,还能降低棚温。尤其是那些进入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的植株,喷淋清水对缓解卷叶、黄叶等生理问题,具有不错的效果。
(以上资料来源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官网)
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浇水优势
现在的高效农业很多的蔬菜水果生产都是在大棚里,滴灌技术直接改善了大棚种植的湿度和温度,因为滴灌区域的水分蒸发面小,大棚里面的湿度低,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现在新兴的滴灌方法是非常好的,它解决了远程送水问题,更解决了水源浪费问题,省时省工费用低,普及安装,有利三农,惠及三农,确实是件大好事。
滴灌施肥技术是在灌水的同时可以把肥料均匀地带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其特点是灌水流量小,需要的工作压力较低,能够较精确地控制灌水量,滴灌可以降低蔬菜生长环境的湿度,增强蔬菜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病虫害。水肥一体化的滴灌,可使水肥集中供应,提高了蔬菜的产量也提升了品质。
保持土壤结构,在传统的灌水量大的作用下,使设施土壤收到较多冲刷,压实,侵蚀,导致严重板结,土壤收到一定破坏,蔬菜缺水(摄水不足)会在其外在上有所表现。短时缺水会造成其茎叶颜色变淡,叶片边缘甚至发黄变白;缺水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干焉,茎杆缺水发瘪变软,造成蔬菜整体歪拉。
你可以在晴天的早上,最好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看一下蔬菜的叶面顶尖上是否有水珠,如果一点都没有那表面缺水,有一层水汽和有一滴水珠都代表不同的状态,冬季及早春季节,此时应少灌或不灌水,如果植株确实缺水,应小水灌,不宜大水漫灌,且应选择在晴天中午;3月份至6月份外界温度逐渐上升,此时灌水量应逐渐增大缺水的蔬菜根部一般都是很疏松,不结实、甚至表层还会有明显的小裂缝。如果蔬菜不缺水,根部基本上都表现为结实和板结,不会很疏松,更不会出现有裂缝的。
1)节水、省地 膜下软管滴灌省水效果明显,一般比沟灌节水50%—60%,比畦灌节水80%以上。另外,输水软管及滴灌带基本上不占用有效土地面积,可提高棚室内的土地利用率。
2)提高肥效 传统的沟灌和畦灌用水量大,所施用的肥料易随水下渗到土壤深层,使作物难以利用,造成肥料淋失。而滴灌追肥,大都集中于作物根部,避免了肥料的淋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传统的灌水方式易造成土壤板结,而滴灌的土壤疏松、容重小,孔隙适中,有利于根系生长。
4)提高棚室内土温和气温 膜下软管滴灌由于避免了沟灌和畦灌的大量用水,又加上覆盖的作用,所以能够提高地温和气温,对早熟栽培十分有利。
5)减轻病虫危害 棚室由于密闭高湿,病害发生严重。滴灌浇水量小,又有膜覆盖,土壤水分蒸发少,从而降低了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推迟或减轻了病害的发生。
6)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蔬菜产量 膜下软管滴灌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因为采取该项技术蔬菜生长快、发育早、生长健壮,加之病害轻,从而为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7)省工、省力 膜下软管滴灌不用人工做渠、改口,也不用人工除草,比沟灌和畦灌省工50%左右。
8)安装、拆卸方便 软管滴灌设备、输水软管、滴灌带、连接部件均采用塑料制成,轻便,易于安装、拆卸。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