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豆想要稳产高产,都有哪些种植技巧?
大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用最多,花样最多。从北方的豆腐脑,到南方的豆花,以及最普遍的豆腐、豆腐皮、豆芽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大豆高产呢?
选地:种植大豆要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且微沙土的黄土地。利于豆根发育生长,根瘤菌的形成。大豆喜阳光极易怕涝,因此,选地时要避开低洼地。
肥料:大豆需用低氮发苗提苗,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根瘤菌数量。磷肥可使茎杆粗壮、叶厚。钾肥可增加籽粒使之饱满。我们都知道,大豆的根瘤可起到固氮的作用,因此,为增加根瘤菌的数量,可适量使用一些钼肥。综合以上分析:种植大豆时,需用腐熟的农家肥(过磷酸钙和农家肥混合发酵),含低氮的复合肥以及钼肥作基肥。在今后生长过程中,再视情况补充。
种植大豆分春豆和夏豆播种。春种在4月20号左右:’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就是最好的说明。而夏豆在6月10号前后。种植的行距基本在60cm,株距20一25㎝,点播(或构种)春豆在3个豆粒以上,夏豆在2一3个粒之间。
如题主所说,如果品种相同而不一样产量,需从以下几方面找原因:①,使用氮肥过多,造成秧苗过旺,密不透风,势必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②,病虫害的侵害:豆类作物地下害虫较少,但地上害虫较多。如大豆造桥虫、豆天蛾、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等等。其中大豆食心中危害最大,它是丰产不丰收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要及时预防和防治各类病虫害。
③汗浇涝排。大豆怕涝,一旦排水不及时,容易伤根,致使豆叶发黄,甚至脱落;而在结荚及豆荚成熟期,发生干旱,则会造成减产,因此要及时补水。
④肥料供应不足:苗期氮肥供应不足,豆棵瘦弱矮小,肯定结荚少;中期磷肥供应不足,技少茎细,营养不良,豆荚同样较少;而后期钾肥不足,养分供应不上,会造成豆粒干瘪等症状,至使减产。
综上所述,要想大豆高产,不仅要科学种植,还要在管理上下功夫。要相信老农传给我们的经验:三分种七分管,是丰收的保证。
大豆高产需要掌握的种植技巧有哪些?
一.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一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一.0~一.四。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二.整地技术 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一)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吧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二5~三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二0~二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一5厘米为宜。 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二)垄作 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三)耙茬 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二~三遍,耙深一5~二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四)深松 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吧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深松深度一般一5~二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三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大豆是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因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豆油能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也有辅助治疗功能。
有着非常不错的经济价值,那么要高产大豆需要掌握哪些种植技巧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1、做好田间排灌工作
一般大豆生长时期是在雨季。
降水量集中在主要发生在大豆生长期。
特别是黄淮海的夏大豆和华北的春大豆。
大豆生育期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降水不是那么均衡。
这不利于大豆的良好生长。
大豆播种作业应在清理厢沟、腰沟、围沟后立即完成,以防止因突发性暴雨土壤硬化而引起的洪水。
雨过天晴后,可以疏松表面的泥土,可以帮助大豆出苗。
2、间苗定苗
(1)间苗:大豆幼苗育成后,从两片相对的真叶到第一片复叶的的时候进行间苗。
间苗,要按规定的株距留苗,拔除弱苗、病苗、杂苗、小苗,及时拔除苗眼草,并进行松土生根配合首次栽培。
间苗只是拔除丛生苗,剩余苗数大于计划苗数,防止苗期因虫害或人工操作导致苗数低于计划苗数。
(2)定植苗:当第一片复叶展开时,幼苗进入稳定生长期,此时可根据计划定植苗数和行距。
不同品种和不同土壤肥力苗木密度应有所不同:中、晚熟品种肥力高、中、晚熟品种,每亩1万至1.2万株;在中等肥力土地上,每亩种植12,500至13,500株幼苗;每亩14000至16000株干、薄、早熟品种。
定植苗时,在保持苗体均匀的前提下,应剔除小苗和弱苗,使总苗数与计划密度一致。
3、检查苗木,修复苗木
(1)借苗:借苗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一方面可以拔除病苗、弱苗等,减少病苗的潜在危害。
另一方面,当遇到缺苗、断苗时,借苗可以保证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因为大豆的生长和发育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在大豆人口,当幼苗短和破碎的由于各种原因,在缺苗的区域,大豆植物的生长相对旺盛,为了弥补缺苗处的生长量。
(2)补苗:在大豆生产中,由于播种质量差,苗期病虫害危害严重或自然条件恶劣,有时会出现更严重的断苗现象。
这时,要先找出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条件及时补充幼苗,使水分更好,但播种浅,大豆种子还没有吸收水分和膨胀,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大豆种子重新放到湿土壤里。
播种深度适宜,但土壤水分较差。
喷灌可以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进行。
由于喷灌后表层容易硬化,如果3天后不下雨,应重新喷一次,以保证幼苗正常出苗。
4、追肥
一般要根据土壤的实际肥力,选择所需要施肥的用量。
大豆的苗期需要的肥料是相对较多的,如果出现土壤肥力缺乏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幼苗不生长的情况。
使用肥料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复合肥。
这样可以让苗木更加粗壮,并且结出的果实也更为饱满。
也可以使用适量的钾肥和磷肥,一般情况下,每亩选择500到600公斤即可。
综上所述,如果农民朋友想种植出高产的大豆,最好是掌握好正确的种植技巧和管理方法,并做好田间的维护工作,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大豆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