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是玛雅人时期的货币吗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认为,古代南美人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人工培植和消费可可了。过去考古学家们认为,巧克力的起源可以回溯到4000年前中美洲的玛雅人。
在29日的《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网络版上,研究人员发表报告说,带有可可痕迹的史前古器物表明位于现在厄瓜多尔境内的亚马逊文化,在5450 年至 5300年前就已对可可制品有了广泛的兴趣。
在此后的大约1500年的时间里,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社会,如奥尔梅克和玛雅人,并没有开始调制他们的巧克力饮料。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人类学考古学家 Michael Blake 说:“这不仅是至今有关可可豆最早在美洲使用的考古学证据,也是南美洲使用可可豆的唯一考古证据。”
在书籍《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中就说到:“这种食材所涉及的新大陆史前史和人种史迷雾重重、难以探究”。当代西方人印象中的甜味固体食物巧克力,在其悠长历史中,十之八九是以流质饮品的形态出现。
16 世纪初期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在墨西哥发现当地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随后在 1528 年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殖民者改变了巧克力的食用方式,将可可豆磨成了粉,从中加入了水和糖,“巧克力”(chocolate)这个词本身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2010 年,研究人员测定了可可树的完整基因序列,成品巧克力的终极源头似乎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墨西哥南部临太平洋平原的农民身上。
可可树,尤其是用干种子制成的饮料,长期以来一直与玛雅人和中美洲其他古代文明有联系。巧克力公司一直将这一传统奉为圭臬,生产类似“玛雅黄金”的产品。有研究认为,在以物易物的年代里,巧克力在玛雅繁盛时期成为了一种货币形式。
Blake 和他的同事在文章中描述了他们是如何在厄瓜多尔高地的圣塔安娜-佛罗里达( Santa Ana-La Florida )发现这一物种的。该遗址被认为存在于 5500 年前至 3300 年前, 2002 年被发现时引起了轰动,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代社会,现在被称为马由-钦奇佩文化(Mayo Chinchipe culture )。
研究小组分析了石臼、陶碗和瓶罐等物品,以寻找可可的踪迹。
有三种证据表明在 Santa Ana-La Florida 地区最先使用了可可。首先, 6 个被测试的人工制器中含有来自可可树所属的一组植物淀粉粒。其次,可可碱在 25 个陶器和 21 个石制品中出现,这是一种在可可种子中含量很高的苦味物质。
最后,研究小组的成员们还从陶器碎片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遗传物质线粒体 DNA ,而这些 DNA 只可能来自可可豆。“它(告诉我们)它被人工种植了,或者至少在这个地区是在被种植的过程中。”
Blake 说,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问题,“(可可)的种子被磨成粉末并用于容器中。”与中美洲相关联的热可可饮料就是这样制成的。
此外,在装饰性容器中也发现了可可的痕迹,其中一些是在坟墓中发现的葬礼祭品,这意味着可可有可能是当时宴会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Blake 说:“这意味着,即使在遥远的年代,这种饮料的用途甚至可能是礼仪性饮品,也吸引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并可能引发了美洲其他地区的运动。”
这个发现支持了先前的假设,即可可有可能很久以前在厄瓜多尔就已经被使用了。之前,该地区发现了装饰画有可可果的古代陶器。而之前有研究表示亚马逊上游是可可树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一直都有科学家推测这里才是巧克力的起源。 Blake 认为,这证实了植物学家们长期以来的猜测。
但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基因学博士 Omar Cornejo 则认为,虽然这项新发现提供了可可在几千年前就在厄瓜多尔被人使用的证据,但并没有表明可可实际在此开始了人工培植。
巧克力的征服之路
主料
奥利奥饼干屑(去掉夹心)一卷饼干水果丁按自己需要吃的量
酸奶我们八个人,所以买了两个中罐装的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步骤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图解11. 把准备好的奥利奥饼干屑铺在杯子底部,然后铺上一层水果(我们用的草莓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图解22. 然后铺一层酸奶(铺一小层奥~)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图解33. 在铺一层水果丁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图解44. 然后再倒一小部分酸奶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图解55. 然后再铺一层奥利奥饼干屑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图解66. 最后放上绿色的植物叶~如薄荷叶什么的,我们因为在公司就只能就地取材用草莓
盆栽水果巧克力的做法图解77. 最后大功告成~~PS:用玻璃杯比较唯美奥~~~
可可的发现与印第安文明追溯巧克力的历史,首先要了解一种名叫可可树的植物。可可树原产于热带美洲,它的果实可可豆就是用来制作巧克力的原料。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最早为可可豆命名的时候,将其称之为“Theobroma cacao”,意为“神的食物”。
最早种植可可树的,是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墨西哥东南部的古印第安人——奥尔梅克人。在奥尔梅克人之后,生活在这里的玛雅人以及阿兹特克人也种植可可树,并发现了可可的用途。历史学家认为,玛雅人将野生的可可树种到自己的家里,用可可豆制作饮料,这就是早期的巧克力饮料。可可在玛雅文化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是他们祭奠神灵时必不可少的贡品之一。玛雅人会在建筑以及艺术品上雕刻可可树的图案。在玛雅人结婚时,可可豆也被用作夫妻联姻的象征。
阿兹特克文明是中美洲另一支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古代阿兹特克人使用未加工过的可可豆直接制作巧克力,也将可可豆当作货币使用。在拉丁语中,可可豆最初的名字就是货币豆。直到1886年,墨西哥比索才取代可可豆成为货币。由于可可豆十分昂贵,因此只有富有的阿兹特克人才消费得起。阿兹特克的国王每天甚至要喝数十杯巧克力饮料。
巧克力征服世界的步伐并非一帆风顺。1502年,第四次从新大陆返航的哥伦布最先将可可豆带回欧洲,作为众多献给国王的贡品之一。但可可豆并没有得到重视,其首次欧洲之旅以失败告终。
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科尔特斯在新大陆与可可相遇。阿兹特克统治者蒙提祖玛设宴款待了科尔特斯,餐桌上同样少不了可可做的饮料,科尔特斯喝了一杯,带有苦味的可可饮料并不符合欧洲人的胃口。但有一件事情令科尔特斯感到惊讶,那就是这种饮料竟然被装在精美的金杯中,而那些盛着可可饮料的金杯只用一次便被丢掉,仿佛里面的饮料比黄金更为尊贵。这种被阿兹特克人称为“xocolatl”的饮料的含义是“苦水”(xoc的意思是苦,atl的意思是水)。同时,这个词也表示捣碎可可豆时发出的“xocolatl- xocolatl”的声响。而“xocolatl”也是巧克力(Chocolate)一词的来源。
当地人用可可豆在市场置换商品的举动,让科尔特斯对可可的兴趣更加浓厚。当得知一百颗可可豆可以换取一个奴隶的时候,科尔特斯知道自己发现了比金银还贵重的东西。
继哥伦布之后,科尔特斯又一次将可可带回欧洲,他同时还带回了与可可相关的厨具。由于可可做成的饮料味道苦涩,不符合当时的口味,西班牙人对可可饮料进行了改良。他们在饮料中放了糖,还加入肉桂和香兰子调味,巧克力热饮就这样流行起来。喝巧克力饮料成为西班牙贵族以及富人的时尚。一位作家曾经记录了西班牙王室饮用巧克力饮料的情形:“他们接下来端上的是巧克力,每一个瓷杯都放在一个镶金的小碟子上,糖则放在另外的小碗里。有冰巧克力、热巧克力,还有一种加了牛奶和鸡蛋的巧克力。有人配小饼干吃,也有人配小面包吃。”
西班牙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巧克力饮料的秘密被他们保守了将近一百年才陆续传到欧洲其他国家。1615年,西班牙公主安娜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她才将马德里制作巧克力的厨师带到巴黎,巧克力饮料正式进驻法国王宫,成为巴黎奢华生活的一部分。作家萨德是法国历史上另一位知名的巧克力爱好者,他迷恋各种类型的巧克力,甚至他在坐牢时都乞求妻子将巧克力送到牢房。
巧克力最初在欧洲流行时,继承了可可在原产地高贵的血统。由于高昂的生产成本,导致巧克力饮料成为富人的饮品。1657年,一个法国人在伦敦开了一家商店,出售配置巧克力饮料的原材料,每磅售价十至十五先令,在当时非常昂贵。随后,阿姆斯特丹等其他欧洲国家的首都也出现了类似的巧克力饮料馆。17世纪末,巧克力出现在德国。德国在1704年开始对进口巧克力进行征税,想要吃到巧克力,必须多付额外两个银币。巧克力在1765年回到了美洲大陆。这一年,J.贝克和J.哈南在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的多切斯特开办了一家巧克力厂。
尽管巧克力饮料在17世纪风靡欧洲,但进口可可豆高昂的税收,让巧克力只能是富人享用的奢侈品。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让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19世纪,巧克力真正迎来了平民时代,欧洲人普遍消费得起巧克力饮料以及巧克力做成的相关食品。
1828年,荷兰化学家侯登将可可脂从可可豆中压榨出来,压榨后的可可粉可以直接冲泡成巧克力饮料。这种技术也直接导致了固体巧克力的诞生。1847年,英国的弗赖伊父子利用侯登的技术,成功制造了固体巧克力,人类开始了“吃”巧克力的时代。瑞士也在巧克力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一块牛奶巧克力就出自瑞士人之手。
战争中也可以见到巧克力的影子。“一战”时,巧克力作为美国士兵的重要食物补给,从后方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最初是大块的、需要切割的巧克力,后来则开始生产小包装的便携版本。这让美国巧克力工业开始成熟起来。
如今,巧克力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食品,它可以是孩子们的零食、情人节的礼物、蛋糕上的点缀,也可以被制成热饮或被当作烹饪调料。这种上天赐予的奇妙食材,被制作成各种口味的美食,满足着人类对于甜蜜的欲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