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1、水利工程措施

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的根本措施。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

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将来将要建设的关门咀子水库就是一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除涝、灌溉、水产的大型水库,它的建成将使下游的梧桐河堤防标准提高到20~50年一遇,再通过扩建加固鹤立河、石头河堤防。

将使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田间工程措施主要在坡耕地里兴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等,以及调整垄向,等高作业,从而减缓坡度,截断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涝区工程建设以工程续建配套为主,按设计标准扩建新建涝区内的排水沟道系统,修复和新建桥、涵、闸、站等建筑物,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及时排除内涝,同时整治容泄条件,保证涝区内外排水顺畅。?

2、水土保持措施

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据有关资料,林带可削减地表径流80%,减少冲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营造和更新农田防护林,结合沟、路、渠布置新林带,同时对残破林带更新改造,使农田防护林林网化。

比较适合的草种有苜蓿、草木犀、毛叶苕子、野豌豆等,这些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等特性,比较适合北方地区种植,并且可以与大田作物进行轮作。按规定坡度在25度以上(含25度)的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个别地区甚至要封禁治理

扩展资料: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

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百度百科-洪涝灾害

河道的水位和流量能满足取水要求、无须建坝抬高水位的引水枢纽。一般由进水闸、冲沙闸和导流堤组成。进水闸用来控制进入干渠的流量,并防止底沙进入干渠。冲沙闸用来冲刷淤积在进水闸前的泥沙,通过它的泄水造成人工环流,使河道主流方向固定,同时在洪水期间宣泄多余水量。导流堤用来引导水流顺畅地引入进水闸,洪水期间部分水量从导流堤上溢流。进水闸和冲沙闸总是紧靠在一起的,它们在渠首工程中的相互位置一般有两种布置方式:①正面排沙,侧面引水。当河流水量大,含沙多,除保证本灌区的灌溉用水外,还有足够的流量冲沙或还需要分水给下游灌区时,常布置成这种形式。其泄水方向和主流方向一致,进水闸的轴线和主流成一锐角,一般为30°~40°,以减轻洪水对进水闸的冲击力,而冲沙闸则能有效地冲掉沉积在渠首的沙石。②正面引水,侧面排沙。当河道水量少,灌溉面积大时,布置成这种形式可增大进水流量。进水闸的轴线与主流方向一致,而冲沙闸与主流流向成较大角度(接近90°)。这时常有较多的沙石进入渠道中,必须加大干渠纵坡,并沿渠线布置适当的冲沙闸。导流堤的布置从泄水闸开始向上游河道延伸到接近主流,使主流沿导流堤入渠。导流堤与主流的夹角以10°~30°为宜。过大时如遇洪水堤易被冲毁而影响引水;过小则将增加导流堤长度,增大工程量。

无坝引水一般只修一个取水口,称单首制。而在河岸及河床不稳定或水源含沙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多首制引水。枢纽施工较简单,能就地取材,对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适宜于河流水源丰富,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的河流下游或平原地区采用。中国著名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就是无坝引水灌溉工程的范例(见彩图)。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其引水枢纽由百丈堤、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等工程组成(见图)。鱼嘴和金刚堤把岷江分割成内江和外江两支。外江系岷江的正流,内江为灌溉的引水道。根据岷江流量和水位的变化,鱼嘴能以四六比例自然进行分水。灌溉季节内江分水六成,外江分水四成;洪水时期,则内四外六,从而保证了灌区灌溉和分洪的要求。百丈堤筑于鱼嘴上游东侧,以保护弯曲河岸和引导水流。飞沙堰宽约百余米,在内江进水量大于灌溉用水量时,多余的水量,由飞沙堰泄走,起着溢洪道及排沙的作用。宝瓶口是内江的取水口,它位于岷江弯道凹岸顶点下游,可利用横向环流引取表层水。都江堰引水枢纽从百丈堤到宝瓶口,连绵约3公里,其中各类工程设施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工作,发挥了分水泄洪、引水防沙的良好效果。 当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则需在河道上修建壅水建筑物(坝或水闸),抬高水位,以便引水自流灌溉。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进水闸、冲沙闸、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此外,为满足河流综合利用需要,还可设置船闸、鱼道、筏道及电站等建筑物。拦河坝的作用在于横拦河道,抬高水位,以满足灌溉引水的要求;汛期则在溢流坝顶溢洪,宣泄河道洪水。因此,坝顶需有足够的溢洪宽度,在宽度受到限制或上游壅水不宜过高时,可降低坝顶高度,改为带闸门的溢流坝或拦河闸,以增加泄洪能力。进水闸用以引水灌溉。其平面布置形式与无坝引水相同。冲沙闸是多沙河流低坝引水枢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置于进水闸和溢流坝之间的河床上。其过水能力应大于进水闸的过水能力,底板高程应低于进水闸的底板高程,以保证良好的冲沙效果。防洪堤多修筑于拦河坝上游沿河一带,其作用在于减少拦河坝上游的淹没损失,在洪水期保护上游城镇及交通安全。

有坝引水工程距灌区较近,干渠较短,能有效控制河道水位,增加引水可靠性。公元前422年由西门豹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磁县和临漳县一带),领导修建的漳水十二渠,就是有坝引水灌溉的工程。目前中国较大的有坝引水灌区有湖南省的韶山灌区,河南省的南湾灌区,陕西省的宝鸡峡引渭灌区、泾惠渠灌区、洛惠渠灌区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