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如何种植
一、栽培
1.生料栽培:
(1)选用原料:适应竹荪栽培生长的原料颇广,如阔叶树木屑、棉籽壳、农作物秸杆、竹子等均可。
(2)原料处理:将选择好的原料粉碎成末状(如锯末),采取两种方法处理。①石灰水浸泡。用0.3~0.5%石灰水浸泡原料,进行搅拌,大约1~2分钟浸透;然后捞出放入筐内,用清水冲洗。pH值在7左右。再将原料控成含水量65%左右即可接种。②药物处理法。用1:8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液浸泡原料,使药液高于斜面。2~3分钟捞出控出多余的水分,使含水量在65%左右即可接种。
(3)栽培方法:先把栽培房用甲醛与高猛酸钾结合,烟熏消毒处理后,在栽培箱上铺上薄膜,放上一层沙土,然后一层料一层菌种,黄2~3层。料厚在25厘米左右为宜,通常第平方米用竹荪菌种2~3瓶。接种后裹上塑料薄膜。
2.熟料栽培:
(1)原料处理:将选好的原料,加入18%麸皮或米糠,玉米粉2%,尿素0.3%,过磷酸钙1.5%,硫酸0.3%,拌后加入清水再拌匀,使含水量达到用手握时指缝有水即可。
(2)高温灭菌:将拌好的原料放入高温灭菌锅内,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再连续蒸5~6小时取出放入预先铺好的塑料薄膜内包好。
(3)栽培方法: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打开包好的薄膜,接入菌种后再包上薄膜。
二、管理
1.生态条件:
(1)温度:竹荪菌丝生长温度是25~32℃,最适宜温度为23~24℃。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温度在15~28℃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2~25℃。超过32℃或低于5℃,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
(2)湿度:菌丝生长湿度在60~70%之间,菌蕾的生长发育湿度在75~95%范围风,而破球和撒裙时,相对湿度应在85~95%,以95%最好,湿度低于80%,子实体难以形成或出现畸形。
(3)空气条件:竹荪属好气性真菌,菌荪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
(4)光照条件:光照对竹荪当育有抑制作用,故菌丝生长无需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线。
(5)营养条件:竹荪生长所利用的养料主要用碳源和氨源,再者就是无机盐和微量维生素。植物的死体如锯末、秸杆等都是它所需的营养。在竹荪的生殖生长阶段,还需少许的泥炭土壤。
2.管理方法:
下种后3~4天内,温度应保持在24~27℃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菌丝生长,培养基表面长潢菌丝时,盖上一层厚3~5厘米的腐殖土(即养花用的土)。盖上后保持房内空气新鲜,每天都要通风换气,并且要保持盖目湿土,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通常情况下,菌丝发育1~2个月,即有菌丝延伸到土表,这时温度在23~26℃之间,相对湿度不变,给予一定量的散射光,再经5~10天,表面出现小白点,就证明子实体原基形成。子实体生长发育时,相对湿度应为80~95%,从出蕾到发育成熟,需要40~80天,这由温度而定,相对湿度达到95%,菌裙强度最大。
三、采收与加工
当竹荪菌裙开伞完毕而且孢子末自溶时,立即采收,去掉菌盖、菌托,然后分别进行干制处理(日晒、烤箱烘烤均可)。制成干品后,用红绳扎成50克一捆,装入聚乙烯无毒双层食品袋内密封,再放入有吸湿剂的缸内保存,等待出售。
1、种植方法。目前竹荪最常用的种植方法有三种,即压块种植、直播床栽和室内箱栽。压块种植的主要方法是将竹荪压成块状,然后放入土壤中进行种植,可使竹荪的种植更加集中,生长周期更短。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养料进行栽种,这样出菌的面积比较大,可以提高菌床的利用率,但生长周期太长。最后是室内箱栽,需要事先制作木箱,然后倒入养料,再进行接种,便于管理和控制,能有效提高竹荪的品质。
2、养料的制备。养料的主要成分是锯末和麦麸,其次就是百分之一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总共占百分之一左右,然后按照1:2的原则加入水,搅拌均匀,应该注意的是,需要每三小时搅拌一次,等养料配置好之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将装好的养料进行高温消毒杀菌,即可等待接种。
3、接种。首先要选好竹荪的菌种,然后在进入接种的无菌房之前,需要先穿好无菌服,并且将要对用于接种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接种,在接种的时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间隔进行接种的,一般是行间距为八厘米、株间距为六厘米进行,要整齐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后用一层竹叶轻轻地覆盖在上面即可。
4、出菌。出菌管理也就是说竹荪菌的菌丝体在发育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丝体生长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肥力充足的细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竹叶,同时每天至少要保证出菌房中的空气流通性好,以及要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等待竹荪长出来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8581.html